香店拳

香店拳屬於中國武術的一種,其主要表現形式是鋤頭功和扁擔功,是祖國武術文化與福州登雲山農民勞動生產實踐相結合,經過融會貫通提高升華的產物。2007年9月,經福建省政府批准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介紹

香店拳是南少林羅漢拳的分支,源於1918年福州南后街慶香亭香店,故名。當年,有一位南少林寺武僧化緣到福州南后街。慶香亭香店老闆結識了他,拜他為師,留店授藝。這武僧誨人不倦,“和盤托出”,使出渾身解數,把拳術傳授給香店老闆和夥計們。夥計當中有一位叫房利貴者,是福州東郊登雲山人,年輕好學,身手矯健,聰穎有悟性,沒多久就學會了一套純熟的羅漢拳。他回到登雲山後,結合山區的勞動實踐,在傳承羅漢拳的基礎上,潛心鑽研,創造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香店拳——鋤頭功和扁擔功。後房利貴將香店拳傳給陳烏妹(1896-1989),陳又傳給房利增(1922-1991),房利增再傳授給房阿俤、房曉冰父女。房阿俤父女可算是今天香店拳的優秀傳人,他們總結出了以三步為招式的一個連續動作的規範,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香店拳技藝,使拳藝更臻精湛。2007年,福州市華僑國小被福建省授予香店拳活動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