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拳》

《神拳》

歷史劇《神拳》是一部反映滿族生活題材的話劇作品,寫於1961年,作者老舍,原名《義和拳》,後來正式起的名字叫《神拳》,是他為紀念義和團起義60周年而創作的一部四幕六場話劇。由於主題的限制,老舍先生在《神拳》裡邊並沒有涉及滿族和自己的身世。

(圖)《神拳》劇照《神拳》劇照

簡介

老舍創作了歷史劇《神拳》,這是為紀念義和團起義六十周年而作的。他收集了大量歷史資料,其中也有關於康熙的。老舍先生的藏書基本上都和他的寫作有關,是直接為他的創作服務的,屬於創作資料,譬如他有一大批義和團的史料書籍,是為創作話劇《神拳》而專門蒐集的。向世人展示了當時滿族人民和全中國人民一道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精神和愛國熱情。《神拳》以此成為老舍先生第一部集中反映滿族生活題材的話劇作品。

寫作背景

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是滿族。滿族在我國的55個少數民族里,素以文化底蘊的深厚而著稱。很自然地,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滿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占有相當的比重。寫自己的民族,不管怎么說,作家還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而精彩之處,則往往是作家對滿族典型人物心理心態的細膩刻畫。

據老舍之子舒乙說:“老舍先生在解放前不大講自己是滿族人或者旗人。這主要是受辛亥革命的影響。他覺得他的祖先,主要指清朝末年的滿族統治者、上層人物腐敗、賣國,給中國丟了人,很不光彩。”但這不等於說老舍在解放前,或者說是在他的早、中期作品中,就不寫滿族了。

根據老舍解放前的作品進行推斷,他對旗人的評判中,有滿族人,或者說是有滿族人的影子。舒乙曾說過,在老舍先生前半生的文學作品中,沒有一處標明其中的某個人物是滿族。但同時,舒乙先生又根據他的研究,將老舍作品尤其是他建國前的作品中的人物,框定了一個北京人、藝人、做小買賣的、巡警車夫、教私塾的、行俠仗義的、走向貧窮而又不失體面和文化的滿族人的大致鑑定標準。按照這種鑑定方法,舒乙很容易地從老舍作品中,找出了一大批“藏著的”滿族人。可見,老舍先生對自己的民族寄寓深情,只是因為上述原因和其他一些客觀環境的限制,老舍寫滿族是“藏”而不露罷了。

1960年是義和團起義60周年。老舍先生以《神拳》為題,寫了一出四幕話劇,向世人展示了當時滿族人民和全中國人民一道反抗帝國主義壓迫的鬥爭精神和愛國熱情。《神拳》以此成為老舍先生第一部集中反映滿族生活題材的話劇作品。

人物表

《神拳》原文序幕(四幕六場話劇)

人物介紹

高菊香 高永義
馮鐵匠 牛大海 丁雙喜
田富貴 高永福   高大嫂
高秀才 趙大娘
賀天庚 吳 七 於鐵子
丘二頭 夜貓子
孫知縣 小 周
荷 花 喬神甫   明大人
八衙役 眾仙姑   團 眾
群 眾 鄉 民

人物塑造

(圖)劇照劇照

老舍塑造了高永義、高大嫂、馮鐵匠、牛大海等農民英雄的形象,熱情地歌頌了農民的革命造反精神。特別是作為義和團首領的高永義,在作者筆下是一個代表了農民智慧和勇敢的光輝形象,是一個鐵骨錚錚、正氣浩然的英雄好漢。這樣的人物,在老舍以前那些反映舊時代生活的作品中,是未曾出現過的,劇中也寫了象高永福這樣“忠厚老實了一輩子,就這么委委屈屈地完了”的人物,這是老舍過去作品中常見的人物,但是,這樣的人物在《神拳》中已經不是主要的了。深受封建正統思想束縛的高秀才,也終於在革命農民的教育和帶動下,加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戰鬥行列。這些都說明作者十分注意強調正面的、積極的社會力量在當時鬥爭中的偉大作用。

作品評價

四幕六場話劇《神拳》一定程度地補上了《茶館》所缺的一課,1900年在我國北方爆發的義和團運動,是近代史上繼太平天國之後又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我國封建社會裡,這種農民運動和農民戰爭,對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茶館》里,常四爺說了一聲“大清國要完!”被捕坐牢,出獄後當了義和團,但劇中並沒有引起人們對這場革命加以注意的描寫。在《神拳》中,作為歷史主人公的義和團的革命英雄,則登上了舞台。

《神拳》為紀念義和團起義六十周年而作。此劇的創作與老舍的身世有密切關係。他的父親就是被當年侵華的八國聯軍殺死的。童年時就聽母親述說過“洋兵”的種種暴行,很久以前他就想寫表現義和團鬥爭的小說。而過去的記載,多是誣衊和歪曲義和團的。後來,他看到了用新眼光評論義和團的文章,取得了團民的真正形象,於是寫出了這個話劇,用作者自己的話說,是“吐了一口氣”。

從《神拳》可以看出老舍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眼光。他在劇中相當鮮明地表現出階級鬥爭和人民民眾在歷史發展中的重大作用,形象地揭示了農民革命運動爆發的原因: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和地主惡霸相勾結,對農民進行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

與《茶館》相比,在主題的提煉上不能不說是一個新的進展。當然,作者對農民的生活和心理,畢竟沒有對市民階層那樣摸得深透,這也使得《神拳》在劇情構思和人物刻畫上,和《龍鬚溝》 、《茶館》等劇作相比,就不能不略顯遜色了。

老舍後記

一九六○年是義和團起義的六十周年,我以《義和團》即《神拳》為題,寫了一出四幕的話劇。

從很久以前,我就想寫一本敘述義和團的小說,並且不斷向老人們打聽當年的見聞,我簡略地記了下來。在變亂中,這些筆記可都丟失了。即使沒有丟失也不夠支持寫一本長篇小說的,因為東鱗西爪,既乏系統,又不無偏見。後來,目睹當時光景的老人越來越少了,我也就停止打聽。寫那本小說的願望遂未實現。

一九六○年,因為是義和團起義六十周年,我看到了一些有關的史料與傳說,和一些用新的眼光評論義和團起義的文章。這又鼓動了我,想寫點什麼。我就寫了這本話劇。

劇本好壞,我不敢說;我只想在這裡談談為什麼這樣關心義和團。

義和團起義的那一年,我還不滿兩歲,當然無從記得當時的風狂火烈,殺聲震天的聲勢與光景。可是,自從我開始記事,直到老母病逝,我聽過多少多少次她的關於八國聯軍罪行的含淚追述。對於集合到北京來的各路團民的形象,她述說的不多,因為她,正象當日的一般婦女那樣,是不敢輕易走出街門的。她可是深恨,因而也就牢牢記住當年洋兵的罪行——他們找上門來行兇打搶。母親的述說,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難以磨滅。在我的童年時期,我幾乎不需要聽什麼吞吃孩子的惡魔等等故事。母親口中的那些洋兵是比童話中巨口獠牙的惡魔更為凶暴的。況且,童話只是童話,母親講的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是直接與我們一家人有關的事實。

我不記得父親的音容,他是在那一年與聯軍巷戰時陣亡的。他是每月關三兩餉銀的護軍,任務是保衛皇城。聯軍攻入了地安門,父親死在北長街的一家糧店裡。

那時候,母親與姐姐既不敢出門,哥哥剛九歲,我又大部分時間睡在炕上,我們實在無從得到父親的訊息——多少團民、士兵,與無辜的人民就那么失了蹤!

多虧舅父家的二哥前來報信。二哥也是旗兵,在皇城內當差。敗下陣來,他路過那家糧店,進去找點水喝。那正是熱天。店中職工都早已逃走,只有我的父親躺在那裡,全身燒腫,已不能說話。他把一雙因腳腫而脫下來的布襪子交給了二哥,一語未發。父親到什麼時候才受盡苦痛而身亡,沒人曉得。

父親的武器是老式的抬槍,隨放隨裝火藥。幾桿抬槍列在一處,不少的火藥就撒落在地上。洋兵的子彈把火藥打燃,而父親身上又帶有火藥,於是……在那大混亂中,二哥自顧不暇,沒法兒把半死的姑父背負回來。找車沒車,找人沒人,連皇上和太后不是都跑了嗎?進了門,二哥放聲大哭,把那雙襪子交給了我的母親。許多年後,二哥每提起此事就難過,自譴。可是我們全家都沒有責難過他一句。我們恨八國聯軍!

母親當時的苦痛與困難,不難想像。城裡到處火光燭天,槍炮齊響,有錢的人紛紛逃難,窮苦的人民水斷糧絕。父親是一家之主。他活著,我們全家有點老米吃;他死去,我們須自謀生計。母親要強,沒有因為悲傷而聽天由命。她日夜操作,得些微薄的報酬,使兒女們免於死亡。在精神狀態上,我是個抑鬱寡歡的孩子,因為我剛一懂得點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這點痛苦並不是什麼突出的例子。那年月,有多少兒童被賣出去或因饑寒而夭折了啊!

是呀,現在每逢我路遇幼稚園的孩子們,一個拉著一個,說著笑著唱著,象清早睡醒的小鳥那么活潑,我總要站住,細細地端詳他們,數一數他們梳著幾種小辮兒,穿著幾種花樣的鞋襪。我是那么歡喜,總想把他們都領到我的家去,陪他們痛快地玩耍半天!是的,由孩子們健康的小蘋果臉上,我看到民族獨立自由的真憑實據!

聯軍攻入北京。他們究竟殺了多少人,劫走多少財寶,沒法統計。這是一筆永遠算不清的債!以言殺戮,確是雞犬不留。北京家家戶戶的雞都被洋兵捉走。敢出聲的狗,立被刺死——我家的大黃狗就死於刺刀之下。偷雞殺狗表現了占領者的勇敢與威風。以言劫奪,占領者的確“文明”。他們不象綠林好漢那么粗野,劫獲財寶,呼嘯而去。不!他們都有高度的盜竊技巧。他們耐心地、細緻地挨家挨戶去搜尋,剔刮,象姑娘篦發那么從容,細膩。

我們住的小胡同,連轎車也進不來,一向不見經傳。那裡的住戶都是赤貧的勞動人民,最貴重的東西不過是張大媽的結婚戒指(也許是白銅的),或李二嫂的一根銀頭簪。可是,洋兵以老鼠般的聰明找到這條小胡同,三五成群,一天不知來幾批。我們的門戶須終日敞開,婦女們把剪子蒙在懷裡,默默地坐在牆根,等待著文明強盜——劊子手兼明火、小偷。他們來到,先去搜雞,而後到屋中翻箱倒櫃,從容不迫地,無孔不入地把稍有價值的東西都拿走。第一批若有所遺漏,自有第二批、第三批前來加意精選。

我們的炕上有兩隻年深日久的破木箱。我正睡在箱子附近。文明強盜又來了。我們的黃狗已被前一批強盜刺死,血還未乾。他們把箱底兒朝上,倒出所有的破東西。強盜走後,母親進來,我還被箱子扣著。我一定是睡得很熟。要不然,他們找不到好東西,而聽到孩子的啼聲,十之八九也會給我一刺刀。一個中國人的性命,在那時節,算得了什麼呢!況且,我又是那么瘦小、不體面的一個孩子呢!

上述的那些不過是那一次大屠殺,大劫洗,大恥辱中的一些小節目而已。假若當時我已經能夠記事兒,我必會把聯軍的罪行寫得更具體、更“偉大”、更“文明”。當然,我也必會更理解與喜愛義和團——不管他們有多少缺點,他們的愛國、反帝的熱情與膽量是極其可敬的!

可是,我所看到的有關義和團的記載(都是當時知識分子的手筆),十之八九是責難團民的。對於聯軍的燒殺搶掠,記載的反倒較少。是去年發表的民間的義和團傳說,不是那些文人的記述,鼓舞了我,決定去寫那個劇本。由那些傳說中,我取得團民的真正形象。不管劇本寫的好壞,我總算吐了一口氣,積壓了幾十年的那口氣!

在我寫劇本的時候,我是多么興奮哪!想一想老母告訴我的那些慘事,再看一看眼前的光彩的三面大紅旗,誰能說我們不是走出了地獄,看見了天堂了呢!

可是,今天的美國強盜依然是強盜,而且搶掠劫殺的技術有所翻新!不僅自號“文明”,還會口中念念有詞,說“和平”,講“自由”;“和平”地、“自由”地殺人劫寶,圖財害命!這種新手法十分毒辣,比舊手法要厲害得多!誰不警惕,必上大當,吃大虧,悔之晚矣!

一九六一年

作者

(圖)《神拳》作者老舍《神拳》作者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1899年生於北京滿族正紅旗人。家境貧寒,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7歲入塾,後轉讀國小。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先後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國小任國文教員。“五四”時期開始新文學創作。1924年去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先後創作《老張的哲學》、《二馬》等長篇小說。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此間創作《貓城記》《離婚》 、《月牙兒》等長短篇小說。1937年《駱駝祥子》問世。抗日戰爭爆發後,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從事抗戰文學運動。此間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1946年赴美講學,1949年底回國。歷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及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政協常委等職,創作了話劇《龍鬚溝》 、《西望長安》、《茶館》,小說《正紅旗下》等。“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投太平湖自盡。輯有《老舍文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