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綜合治療

食管癌綜合治療

《食管癌綜合治療》是由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食管癌綜合治療》是《中國腫瘤名醫臨床經驗叢書》中的一個分冊,主要根據循證醫學原則,依患者的機體狀態和不同分期,詳細介紹了食管癌的診斷、治療以及食管癌化放療常見不良反應和併發症的處理。旨在進一步完善、提高食管癌綜合治療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廣大患者受益。

《食管癌綜合治療》適合從事食管癌診治的臨床和科研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王瑞林,1932年生。現任鄭州大學(原河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內科教授、主任醫師,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河南抗癌協會副理事長,《癌症進展》雜誌、《中華實用醫學雜誌》、《中華中西醫結合雜誌》等多種全國性醫學雜誌的編委和常務編委。從1959年起從事腫瘤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至今,曾先後獲國家及省級科學進步獎11項,發表專業論文90餘篇,主編與參編《食管癌》、《腫瘤介入治療學》等專著10餘部。1992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第一章 食管癌診斷

第二章 食管癌治療

第三章 食管癌化放療常見不良反應及併發症的處理

序言

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有力地推動著包括腫瘤學在內的各學科領域的進步,展望前景無限美好。當此之際,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回顧一下以往走過的路,總結和借鑑多年積累的有益經驗。

編纂這套叢書的主要目的,一句話,就是要“溫故而知新”。從既往的辛勤臨床實踐中,認真總結經驗,汲取教益,從而把目光引向前路,使我們的腫瘤臨床醫學發展得更快,更順利。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腫瘤臨床醫學吸納融匯了各相關學科的進展與成就,不斷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新醫藥,重塑腫瘤臨床新理論、新觀念、新模式,探索新思路,開拓新局面。此外,新一代的臨床中堅力量已經走上腫瘤防治舞台的中央,承擔起繼往開來的重任。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感到欣慰,並寄予願望。這是一個歷史的契機,要求新老腫瘤工作者一起悉心地去體察、把握,共同為發展我國的腫瘤防治事業而努力奮鬥。

在這一形勢下,借鑑與傳承的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眾所周知,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從來沒有坦途,都要走過曲折艱辛的道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漸進積累逐步提高的過程,這是普遍的基本規律。現代臨床醫學的發展和提高得力於科技手段推陳出新,診治方法不斷完善,臨床思維日臻科學,但離不開借鑑大量的、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這在提倡“循證醫學”方法學的今天依然很重要。那種以為只要掌握了尖端醫療設備和操作技術,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想法是幼稚的,也不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因為,即使是它們給你提供再明晰、再詳盡的數據信息,也需要你去認識、理解和正確運用,而最終也仍然還要經受實踐的檢驗,在不斷修正中完善和提高。這就是經驗和借鑑它的魅力之所在。

文摘

(3)俯臥在後斜位,深呼吸時,膈上可見一個類似三角形的透亮影,三角形的頂角向食管方向,底邊與膈面相貼,可見數條皺襞穿越底邊呈扇形展開,這種表現通常表示賁門升高到膈上,三角形的頂角即為賁門。

(4)右側位或半立左前斜位,食管下段黏膜皺襞折曲,呈鏈條狀止於賁門口。

有關賁門口的形態國內外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分型,Herlinger首先把賁門口的形態分為4型。

國內陳九如根據2 000例無賁門病變正常人的賁門區形態資料將其分為3型:①星芒狀,約占70.8%;②頭巾狀,約占23.2%;③鏈條狀約占6.0%,多見於老年人和高張力瀑布型胃。

上述賁門口的不同形態是正常人生理活動過程中某一瞬間賁門部形態結構的投影。分型只是為了方便識別賁門的正常表現,它並不是靜止不變的,即使同一被檢者在同一次檢查中,賁門形態也是交替出現幾種不同形態,每一種形態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3.胃底x線造影正常表現

胃泡在充氣良好的情況下呈圓形或橢圓形,無腫塊影,且表現柔軟。賁門部小彎側黏膜皺襞內充填鋇劑時可致輪廓不規則,並與胃體上部的黏膜交叉,層次分明;胃底前後壁及頂部黏膜皺襞可相互貼近,相互重疊,x線投影有時可以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表現。胃底未充分擴張時呈腦回狀,擴張後則呈縱橫交錯的格線狀或成帶狀走向胃體。胃底下緣呈一凸面向下的弧形線影,胃底可分前後兩部,其前部與胃體直接相連,變異較少,其後部大小、形態、位置隨體型和充氣程度而異。瀑布型胃,胃底長軸與胃體長軸所形成的夾角≤90°,形成一較明顯的胃底後部,在正位片上能見到凸面向下的底邊;低張或高張型胃,兩者夾角>90°,胃底部小,正位時凸面向下的底邊消失,當胃底膨脹程度不一致時,在低洼部分常有淺層鋇劑液聚集,形成鋇池,見於仰臥胃底及因病變而收縮變形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