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癉

食管癉

食管癉又名反流性食管炎,是因為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稱“燒心病”,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人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發生於飯後,因為食管括約肌帳力減弱或胃內壓力高於食管而引起。胃內容物長期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該病經常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食道裂孔疝等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概述

反流性食道炎反流性食道炎

返流性食管炎是由於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失調,胃或十二指腸小量內容物經常返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性病變。本病病因與發病機理未明,可能與進食過多脂肪、飲酒、吸菸、插胃管、反覆嘔吐和胃瀦留等有關。
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飲食不節,七情失調,導致肝胃鬱熱而發病,遷延不愈可致痰氣交阻。

食管癉又名反流性食管炎

症狀

1、有進食刺激性食物或毒品,或常有反胃、吐酸等病史。

2、常有胸骨後燒灼樣不適或疼痛、嘈雜等主症。多於餐後,尤其取平臥、彎腰俯拾體位時明顯。亦可因進食過燙飲食,或攝入茶、酒、咖啡、酸性食品或藥物而誘發或加重。疼痛可涉及劍突下、肩胛區、頸、耳部,有時輻射至臂。常有反胃,吐物呈酸味或苦味,偶含少量食物。胃灼熱服用制酸劑可緩解或消失。病重者可有咽下疼痛及間歇性吞咽梗塞感。或伴有嘔血、肺咳、消瘦等。

3、食管鏡與活組織檢查:多見食管下段黏膜呈瀰漫性或區域性充血、水腫,正常的黏膜血管網變得模糊不清,有的表面呈顆粒狀;觸之易出血,可覆蓋白色或灰黃色滲出物,或見糜爛、潰瘍。必要時作活檢。

4、X線食管吞鋇檢查:可見食管下段黏膜皺襞粗亂,也可見食管蠕動減弱,運動不協調或不規則收縮,重症或晚期有食管龕影或管腔狹窄。

5、食管滴酸試驗:在食管插管滴入0.1N鹽酸過程中,出現胸骨後燒灼樣疼痛或不適,經換用生理鹽水滴注,症狀逐漸緩解。

6、食管腔內測壓:如LES壓力≤1.33kPa(10mmHg),提示有食管反流。腹部加壓或抬腳後,LES/胃內壓力>1,LES功能異常者則<1。7.食管下段pH測定:如pH<4即提示有胃食管反流。

診斷要點

1、劍突下或胸骨後灼熱或疼痛,多發生於餐後一小時內,常因進食辛酸、飲酒或半臥位、劇烈運動誘發。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間區。
2、直立或服用制酸藥物疼痛可減輕和消失。
3、食管滴酸試驗陽性,食管內pH測定及食管測壓陽性。
4、胃—食管閃爍顯像:可估計胃—食管的返流量,此法符合生理反應,且診斷率高於上述方法。
5、食管X線鋇餐檢查:部分病人可見黏膜皺壁不規則,紊亂和蠕動減弱,或鋇劑從胃返流至食管。
6、內鏡檢查:可見食管黏膜齒狀線模糊、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出血和胃內容物返流等。活檢符合本病改變。
上述診斷要點中,根據進刺激性食物後劍突下或胸骨後灼熱或疼痛等症狀可擬診為本病。胃—食管閃爍顯像及內鏡檢查可以確診。

鑑別診斷

1、消化性潰瘍:有周期性及節律性上腹疼痛,並有壓痛,X線鋇餐檢查可見龕影,胃鏡檢查可見潰瘍。
2、心絞痛:以短暫性胸骨後壓悶、緊縮或疼痛為主,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後緩解。心電圖見心肌缺血性改變。
3、食管癌:進行性吞咽困難,伴吞咽時疼痛,常有消瘦、貧血、惡病質,內鏡檢查及活檢可明確診斷。

併發症診斷

1、食管出血:出血是返流性食管炎常見併發症,出血時胸骨後灼熱及疼痛更為明顯,尤其在進食時,多為慢性少量的出血。
2、食管狹窄:初期因食管炎症引起食管痙攣,而出現間歇性咽下困難;後期則由於食管瘢痕形成而致狹窄。食道鋇餐可見狹窄,但邊緣規則。
3、慢性咽炎及聲帶炎:由於返流的胃液侵蝕所致。出現咽部不適,癢及乾燥感等。

一般治療

避免胃內容物的返流是本病最基本的治療方法之一,包括低脂飲食、少食多餐、忌煙、酒和咖啡,臥時床頭抬高約20cm,肥胖者應減輕體重。

中醫治療

辨證分類

1、肝胃不和證:胸骨後及胃脘部有灼熱感或疼痛,脅脹痛,噯氣,嘔吐酸水或苦水,大便不爽,苔薄白,脈弦。疏肝和胃。

2、痰氣阻膈證:胸脘脹痛,伴有灼熱感,噯氣,嘔吐痰涎或酸水,苔白膩,脈弦滑。祛痰理氣寬膈。

3、痰熱結胸證:胸骨後灼熱疼痛,甚者吞咽梗塞,嘔吐苦水、酸水,或見咳嗽,吐粘痰,口渴,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數。清熱化痰寬胸。

4、瘀滯化熱證:胸脘脹悶、灼熱、疼痛,甚者咽下困難或疼痛,嘔吐酸水、苦水,或伴嘔血,噯氣不暢,口渴,大便不爽,舌質青紫或見瘀斑,苔薄黃,脈弦澀或弦細數。理氣化瘀、清熱和胃。

5、胃熱陰虛證:胸脘灼熱疼痛,嘔吐酸水、苦水,或有嘔血,面赤顴紅,五心煩熱,形體消瘦,口乾,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清胃滋陰。

辨證論治

(1) 肝胃鬱熱:
主症:心窩灼熱,口苦脅痛,時有泛酸,納差,苔薄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泄熱,行氣和胃。
處方:化肝煎加減:青皮10g、浙貝母10g、白芍10g、丹皮10g、梔子10g、吳茱萸3g、黃連3g、白芨10g、鬱金10g、JUI楝10g、甘草6g。
(2) 痰氣交阻:
主症:吞咽不利,呃逆,噯氣,泛吐痰涎食物,舌質偏紅,苔薄膩,脈弦滑。
治法:行氣散結,降逆化痰。
處方:半夏厚朴湯加減:法夏10g、厚朴10g、茯苓10g、蘇葉6g、浙貝10g、陳皮10g、鬱金10g、丹參15g、甘草6g、生薑10g。
加減:上述證中,疼痛明顯者可加九香蟲、三七、木香;反酸明顯者選加瓦楞子、烏賊骨。

針灸治療

(1) 體針:主穴為內關,足三里,備穴為肝俞、胃俞、上脘、公孫。用平補平瀉法。
(2) 耳針:取神門、胃、食管,中度刺激並留針。

單方驗方

(1) 左金丸:5g,2次/日。適用於肝胃鬱熱者。
(2) 烏賊骨粉:3~5g,3次/日。飯前服用。

西醫治療

藥品

1、擬膽鹼藥:烏拉膽鹼10~20mg,3次/日,也可皮下注射,每次5mg。
2、抗膽鹼藥:哌侖西平,50mg,2次/日,早晚餐前服。
3、抗酸藥:
(1) 氧化鎂;0.2~1g,3次/日
(2) 氫氧化鋁凝膠:10~15m1,3次/日,飯前l小時和睡前服。
4、H:受體拮抗劑:可任選下列一種藥物
(1) 西咪替丁:0.2g,3次/日,飯前服。
(2) 雷尼替丁:150g,2次/日,飯前服。
(3) 法莫替丁,40mg,睡前服。
5、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食管瘢痕狹窄者。
6、其他藥物:
(1) 胃舒平,2片,3次/日。
(2) 胃復安:10~20mg,3次/日。

注意事項

1、抗酸藥如氫氧化鋁、氧化鎂與H:受體拮抗劑如西米替丁等同時服用時,可使後者的血藥濃度降低。如必須同時使用,兩者應至少相隔1小時以上。
2、擬膽鹼藥如烏拉膽鹼因能刺激胃酸分泌,不宜長期服用,且不可靜脈或肌肉注射。

醫囑示例

1、長期醫囑
內科護理常規
三級護理
半流飲食
中醫治法:疏肝泄熱,行氣和胃,方用化肝煎加減,水煎,1劑/日,分2次服
雷尼替丁150mg2次/日飯前服嗎丁啉10mg3次/日
2、臨時醫囑
血常規
大便隱血試驗
食管滴酸試驗
胃鏡檢查
烏拉膽鹼5mg皮下注射必要時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