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使用的P-39(SS-N-20)彈道飛彈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飛彈。 颱風級潛艇發射洲際飛彈水上排水量:26500 “颱風”級潛艇將由新一代裝備有“布拉瓦”海基飛彈的“北風”(Borey)級戰略潛艇代替。

簡介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北約代號:颱風級;英語Typhoo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 蘇聯代號:941,蘇俄名稱:Akula)是前蘇聯最大的彈道飛彈潛艇,也是目前為止世界上人類建造的最大的潛艇是前蘇聯在冷戰時期為了達到確保相互毀滅而建造的。它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完成,與它的對手,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相比,體積近乎於是俄亥俄級的兩倍。颱風級裝備20個飛彈發射管裝載SS-N-20彈道飛彈。其射程達到8300公里,可以讓颱風級打擊到與它同處一個半球的任何一個目標。

颱風級潛艇颱風級潛艇

建造背景

颱風級的首艇於一九七七年開工建造,一九八零年九月下水,一九八二年投入戰備值班,第二艦於次年服役。颱風級建造計畫於一九八九年全部完成,共建成六艘同級艇。前蘇聯曾準備大量建造並部署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因經費問題放棄了原構想。目前,俄羅斯海軍依然經費拮据,不得不使其中三艘退役,而其餘三艘也只能保證一艘在臨戰狀態。面對美國的十四艘俄亥俄級(原共十八艘,其中四艘改為飛航飛彈潛艇),俄羅斯海軍已經沒有能夠對等的武器了。俄軍方稱颱風級將於二〇一〇年全部退役。但俄羅斯並沒有放棄彈道飛彈潛艇的研發。俄國自一九九六年開始研製“北風之神”級(北約代號)戰略核潛艇,首艇已於二〇〇七年下水。

潛艇設計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採用非典型雙殼體設計,即非全艇使用雙殼體結構。在飛彈發射筒部分採用了單殼體,也就是將飛彈發射筒夾在雙殼耐壓艇體之間。這樣可以避免出現“龜背”(飛彈發射筒高高隆起於甲板,颱風級是前蘇聯彈道飛彈潛艇中唯一沒有“龜背”的)產生的航行時噪音和阻力較大,以及由於在雙殼體上開飛彈發射孔而在開孔處周圍用高強度耐壓材料加強強度而帶來的更大的建造費用。颱風級體積龐大,為水兵都提供了一個每人平均約三平方米的休息空間,颱風級是少數在設計時就考慮到空調設備的蘇俄潛艇,艇上還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的設計較以往的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有很大的不同,20具飛彈發射管置於巨大的帆罩前方,帆罩則位於艦身中段稍後。外艇上鋪設了消音瓦,其中包覆著兩個直徑8.5米相互平行的內耐壓殼,內外艇殼間有很大的間距,內耐壓殼在艇首及帆罩下方的直徑為6米。艇內隔間與武器系統配置得體,兩個內艇殼各有一具核反應堆,置於帆罩後方的艇體中而與機械室相鄰。渾圓的艦體及短胖的帆罩使颱風級有3米的破冰能力。
“颱風”級龐大的舷寬外艇殼內的壓艙槽可在遭受魚雷攻擊時產生“安全氣囊”般的效應,以提供潛艇外的保護,除非是一枚相當重的魚雷,能夠使其爆炸力量繼續向前損毀內艇殼,若是在一般的情況下,爆炸的威力多半被四周的水分解了。

颱風潛艇颱風潛艇

配備武器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配備了P-39(北約代號:SS-N-20)彈道飛彈和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管和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管。颱風級可以同時齊射兩枚P-39(SS-N-20)飛彈,這在世界上其他任何級別的彈道飛彈潛艇中都沒有的。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常規魚雷、“瀑布”高速魚雷、“風暴”空泡魚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日灸”(SS-N-22)掠海反艦飛彈、SS-N-16反艦飛彈。颱風級還裝備了潛射防空飛彈,並可由魚雷管發射。強硬的雙殼體結構使得潛艇在遭受普通魚雷攻擊時,大部分的魚雷爆炸力會被雙殼體的耐壓艙和殼體外的水吸收,從而保護艇體。總體說颱風級足以對抗一般的攻擊型潛艇和水面反潛艦隻。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使用的P-39(SS-N-20)彈道飛彈採用固體燃料,三級推進式潛射洲際彈道飛彈。長度十六米,直徑二點四米。發射重量九十噸,可攜帶十個分彈頭,射程八千至一萬公里,圓機率偏差五百米至六百米。P-39飛彈是前蘇聯(包括目前俄羅斯)投入使用的僅有的兩種固體燃料的潛射彈道飛彈(布拉瓦飛彈雖然也是固體燃料,但尚在實驗中)。固體燃料具有準備時間短,安全的特點(液體燃料通常有毒且易燃易爆),但同時也帶來的發射重量增大和儲放時間縮短和射程降低的問題。首批P-39飛彈於一九八三年交付海軍,也就是說在颱風級服役前期的試航期中,潛艇的彈道飛彈是缺裝的。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是目前世界最大體積和噸位潛艇紀錄保持者。與美國俄亥俄級相比,體積幾乎是它的兩倍。但美國俄亥俄級能攜帶“三叉戟”飛彈二十四枚,而颱風級卻只能攜帶二十枚。飛彈數量上俄亥俄級仍占優勢。但由於三叉戟二型飛彈每枚攜帶八個彈頭,P-39飛彈每枚卻能攜帶十枚彈頭,彈頭數量超越俄亥俄級。在核爆當量上颱風級也處於上風。同時由於颱風級可以齊射兩枚飛彈,發射全部飛彈耗費時間上颱風級無疑占有優勢。
由於前蘇聯的固體燃料彈道飛彈技術落後於美國,P-39飛彈發射重量為九十噸,而三叉戟二型飛彈不到六十噸,發射後坐力明顯低於前者。打擊精度P-39也稍遜於三叉戟二型飛彈,P-39裝備“星光”天文制導系統之後的圓機率誤差為五百米至六百米,而三叉戟二型飛彈僅為三百八十米之四百二十米。
颱風級安裝了“鮑托爾-941”綜合導航系統、“公共馬車”型指揮系統、“閃電-MC”型通信系統、“暴風雪”型雷達系統和用於觀察艇外狀況的“MTK-110”型電視系統。其中“鮑托爾-941”型綜合導航系統是專門為颱風級設計的,這一系列中包括了德爾塔IV級中使用的“交響樂”衛星導航系統

颱風級潛艇發射洲際飛彈颱風級潛艇發射洲際飛彈

颱風級戰略核潛艇技術參數

水上排水量:26500 噸
下潛排水量: 33400噸
艇長: 171.5米
最大寬度: 25米
吃水17米
深度極限: 500米
引擎類別: 核動力推進
引擎: 2座OK-650型壓水反應堆 總功率380兆瓦
齒輪傳動式汽輪主機組、2X50000馬力 4台自主式透平發電機4X3200千瓦 雙軸 雙槳
水上航速: 12節
潛行航速: 25節
續航力: 尚未公開
自持力: 120天
乘員: 160人

電子設備

圓邊帽”電子戰設備;“公園燈”D/F雷達警戒設備;3R65數據控制系統;“魔對”對海搜尋雷達,I/J波段;“鯊魚鰓”中、低頻主/被動搜尋與攻擊艦殼聲吶,“鯊魚肋”低頻被動舷側聲吶陣,“鼠叫”高頻主動攻擊艦殼聲吶,“黑蠣蛇”甚低頻被動搜尋拖曳基陣。

颱風級潛艇現狀

《莫斯科防務摘要》主編表示,在12艘潛艇中,北方艦隊的“颱風”級“德米特里·東斯科伊”(Dmitry Donskoi)號潛艇經過維修以後目前用於測試新型“布拉瓦”(Bulava)海基飛彈飛彈,6艘“德爾塔IV”(Delta-IV)級潛艇裝備有先進的升級版“輕舟”(Sineva)型飛彈,5艘“德爾塔III”(Delta-III) 級潛艇被部署在太平洋艦隊
俄羅斯軍事分析家表示,“德爾塔III”(Delta-III) 級潛艇正逐漸退役,目前共約8艘戰略潛艇擁有作戰能力。他稱,兩艘“颱風”(Typhoon)級潛艇“阿爾漢格爾斯克”(Arkhangelsk)號和“謝維爾斯塔爾”號(Severstal)目前還駐紮在俄羅斯北部的北德文克斯海軍基地以備用,這兩艘潛艇沒有裝備任何飛彈,並且在以後啟用時還需要進行修理。
“颱風”級潛艇將由新一代裝備有“布拉瓦”海基飛彈的“北風”(Borey)級戰略潛艇代替。俄羅斯已經於3月開始對第一艘“北風”級潛艇“尤里·多爾戈魯基”(Yury Dolgoruky)號進行系泊試驗。“尤里·多爾戈魯基”號潛艇長170米,寬13米,人員編制為107名(包括55名軍官),最大下潛深度為450米,潛航速度約為29節。該艇能攜帶16枚彈道飛彈和魚雷。另外兩艘“北風”及潛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號和“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Vladimir Monomakh)號目前正在Sevmash船廠建造,預計分別於2009年和2011年完工。俄羅斯計畫在2015年前一共建造8艘“北風”級潛艇。
俄羅斯軍事分析家稱,除了上述潛艇以外,俄羅斯海軍還擁有30艘裝備有“海難”(Shipwreck)號遠程反艦飛彈或者魚雷管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但只有17艘能進行操作。俄羅斯海軍的20艘“基洛”級柴電潛艇將逐漸被“667計畫”(Project 667)的“拉達”級潛艇取代。“拉達”級潛艇艇身塗有高級反聲吶材料,巡航範圍擴大,配備有先進的反艦反潛武器,包括“Club-S”巡航飛彈系統。
《莫斯科防務摘要》主編表示,俄羅斯海軍至少還有7艘特殊用途的潛艇,主要用於新技術和武器系統的測試。俄羅斯新型柴電潛艇B-90“薩羅夫”(Sarov)號擁有一個核反應堆以用做輔助的動力發電組。.該潛艇於2007年服役,據相關報導稱,該艇將在北方艦隊用作偵察船。

颱風級潛艇颱風級潛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