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骨岩部

顳骨岩部

顳骨岩部(petrous part of temporal bone),人體解剖學規範術語, 為顳骨的一部分。形似一橫臥的三稜錐體,故又稱顳骨錐部(pyramid part of temporal bone),曾稱岩錐,位於顱底,嵌於枕骨和蝶骨之間,內藏聽覺器官和平衡器官,有1底,1尖,3面(前面、後面和下面),3緣(上緣、後緣和前緣)。岩部尖向前內,岩部底向後外。岩部內有內耳的骨迷路和膜迷路。

簡介

顳骨岩部(petrous part of temporal bone),規範名。

顳骨錐部(pyramid part of temporal bone),岩錐,非推薦名。

學科:人體解剖學-運動系統-中軸骨-顱骨-頭顱骨-顳骨

定義:位於顱底蝶骨和枕骨之間,向上和前內側傾斜,顳骨呈三稜錐形的部分。分為1底,1尖,3面即前面、後面和下面,3緣即上緣、後緣和前緣,尖向前內,底向後外。內有內耳迷路。

見載:《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2014年)

結構

1底:顳骨岩部底,接顳骨鱗部、顳骨乳突部。

1尖:顳骨岩部尖,嵌於蝶骨大翼和枕骨底部之間。

3面

顳骨岩部前面,又稱岩部大腦面,組成顱中窩的後部,毗鄰大腦。

顳骨岩部後面,又稱岩部小腦面,組成顱後窩的前界,毗鄰小腦。

顳骨岩部下面,構成顱底底面的一部分。

3緣:

顳骨岩部上緣,顳骨岩部前面與顳骨岩部後面相交處,有岩上溝容納岩上竇。接小腦幕。

顳骨岩部後緣,顳骨岩部後面與顳骨岩部下面相交處,有岩下溝容納岩下竇。接枕骨。

顳骨岩部前緣,顳骨岩部前面與顳骨岩部下面相交處,接顳骨鱗部、顳骨鼓部、蝶骨大翼。

2重要內部腔隙:內耳道和骨迷路。

顳骨岩部底

顳骨岩部底:向外,與 顳骨鱗部(顳鱗)顳骨乳突部相融合。

顳骨岩部尖

顳骨岩部尖:粗糙,朝向內前而微向上,嵌於蝶骨大翼和枕骨底部之間,構成 破裂孔的後外界, 頸動脈管內口開口於此。

顳骨岩部前面

顳骨岩部前面 顳骨岩部前面

顳骨岩部前面又稱 顳骨 岩部大腦面,組成顱中窩的後部,向外與 鱗部的大腦面相接。

顳骨岩部前面 由內向外有以下重要標誌:

1.三叉神經壓跡:顳骨岩部前面,近岩尖處有三叉神經壓跡,容納 三叉神經 半月神經節。又稱半月節壓跡。

2.岩淺大神經溝:顳骨岩部前面,三叉神經壓跡的外側有兩條與岩錐長軸平行的小溝,內側者稱岩淺大神經溝,通過同名神經 岩淺大神經

面神經管裂孔:岩淺大神經溝的外側末端為面神經管裂孔,有 岩淺大神經穿出。

3.岩淺小神經溝:顳骨岩部前面,三叉神經壓跡的外側有兩條與岩錐長軸平行的小溝,外側者稱岩淺小神經溝,通過同名神經 岩淺小神經

岩淺小神經管裂孔:岩淺小神經溝的外側末端為岩淺小神經管裂孔,有 岩淺小神經穿出。

4.弓狀隆起:顳骨岩部前面,岩淺小神經溝向後外方有一大的凸起,稱為弓狀隆起。前半規管位於其下方。

5.鼓室蓋:顳骨岩部前面,弓狀隆起向外有一淺凹形的薄骨板,稱鼓室蓋,將鼓室和顱中窩分隔。

顳骨岩部後面

顳骨岩部後面又稱 顳骨岩部小腦面,組成顱後窩的前界,向外與 乳突部的內側面相連。是由三個靜脈竇( 岩上竇、岩下竇、乙狀竇)圍成的三角形骨面,其頂朝向內,其底朝向外。

1.內耳門:顳骨岩部後面中部偏內處為內耳門,向外通入內耳道。

2.內淋巴囊裂:顳骨岩部後面內耳門之後外有一為薄骨板遮蓋的裂隙,稱內淋巴囊裂。

內淋巴囊裂底有一小孔,即為 前庭水管外口。前庭水管外口經 骨性前庭水管通向骨迷路的前庭,有 內淋巴管(又稱 膜性前庭水管)經過。

3.弓形下窩:顳骨岩部後面內耳門和內淋巴囊裂之間的上方有一小凹,稱弓形下窩,有硬腦膜的細小靜脈通過。

顳骨岩部下面

顳骨岩部下面 顳骨岩部下面

顳骨岩部下面,粗糙凹凸不平,最不規則,構成顱底底面的一部分。

1.岩部下面肌粗隆:顳骨岩部下面的前內側部,骨面粗糙,為齶帆提肌、鼓膜張肌、咽鼓管軟骨部的附著部。

2.頸動脈管外口:顳骨岩部下面的後外側及鼓部內側,有前內和後外緊鄰的兩個深窩,前內者相當於岩尖與岩底的中間處,為頸動脈管外口。有頸內動脈、靜脈叢及交感神經經過。

3.頸靜脈窩:顳骨岩部下面的後外側及鼓部內側,有前內和後外緊鄰的兩個深窩,後外側者為頸靜脈窩。頸靜脈窩構成頸靜脈孔的前界和外側界,內容納頸靜脈球的頂部。

4.乳突管小溝:顳骨岩部下面,有頸靜脈窩,頸靜脈窩的外側骨壁上有一淺溝,稱為乳突管小溝,該溝向後穿入骨質而成一小管,成為 迷走神經 耳支的通路。

5.鼓室小管下口:顳骨岩部下面,頸動脈管外口和頸靜脈窩之間的薄骨嵴上,有鼓室小管下口,起於岩神經節的 舌咽神經 鼓室支鼓室神經以及 咽升動脈的鼓室支通過該小管進入鼓室。

6.蝸水管外口:顳骨岩部下面,有頸靜脈窩,在頸靜脈窩的前內側、緊靠頸靜脈間突有一三角形壓跡,為舌咽神經之岩神經節所在的部位,凹底有一小孔,為蝸水管外口。

顳骨岩部上緣

顳骨岩部上緣:最長,有 岩上溝容納 岩上竇,岩上溝緣有 小腦幕附著。

顳骨岩部上緣 內端有一切跡,內含 三叉神經 半月神經節的後部。

顳骨岩部上緣 尖端岩蝶韌帶和蝶骨相接,並形成小管,內有 展神經岩下竇經過。

故在氣化非常良好的顳骨發生急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時可並發 岩尖炎,而出現三叉神經痛和展神經癱瘓症狀。

顳骨岩部後緣

顳骨岩部後緣

顳骨岩部後緣 內側段岩下溝,內含 岩下竇

顳骨岩部後緣 外側段和枕骨的 頸靜脈切跡形成 頸靜脈孔

顳骨岩部前緣

顳骨岩部前緣

顳骨岩部前緣 內側部分與蝶骨大翼接連形成 蝶岩裂

顳骨岩部前緣 外側部分與對應的顳鱗、顳骨鼓部組成 岩鱗裂岩鼓裂。在岩部和鱗部之間,有上下並列的二管通入鼓室,居上者稱為 鼓膜張肌半管,居下者稱為 咽鼓管半管

顳骨岩部內部腔隙

顳骨岩部內部腔隙內耳道骨迷路,二者以內耳道底隔開。內耳道的外端即為內耳道底,參與構成內耳的前庭和耳蝸內側壁的大部分。骨迷路內含有膜迷路,兩者共同構成內耳。

1.內耳道:為位於顳骨岩部內的骨性管道,長約10mm,向後開口於 內耳門(岩部後面中部偏內處),向外為 內耳道底(一垂直的而有篩狀小孔的骨板)所封閉。內耳道內含有面神經、聽神經、迷路動脈、迷路靜脈。

內耳道底:顳骨岩部內有內耳道,內耳道的外端為一垂直的而有篩狀小孔的骨板所封閉,該骨板稱內耳道底。內耳道底構成內耳的前庭和耳蝸內側壁的大部分。內耳道底有一橫嵴分為大小不等的上下兩區。

內耳道底上區較小,被一垂直骨嵴分為前後兩部。前部為 面神經管 ,後部為 前庭上區

內耳道底下區較大。前方為 蝸區,後方為 前庭下區

2.骨迷路:顳骨岩部內的骨密質構成的腔隙。為內耳的一部分,包括耳蝸、前庭和骨半規管,它們互相連通。骨迷路內含有膜迷路,兩者共同構成內耳。

膜迷路:位於顳骨岩部骨迷路內的連續膜性管道。前庭內有橢圓囊和球囊,骨半規管內有膜半規管,耳蝸內有膜蝸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