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卡參數

顯示卡參數

顯示卡參數對於核心的顯示卡來說,顯存工作頻率越高性能越好,而顯存的ns數值越小的顯存能跑更高的頻率,所以顯存的ns被認為是顯示卡選購的關鍵之一,另外就是顯存的品牌。顯示卡和主機板上都有“記憶體”,不過主機板上的那種被稱為記憶體條,而顯示卡上的被稱為顯存。顯存與系統記憶體用的都是完全相同的技術。不過高端顯示卡需要比系統記憶體更快的存儲器,所以越來越多顯示卡廠商轉向使用GDDR3和GDDR5技術。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顯示卡參數表 顯示卡參數表

買顯示卡要看顯存,這已經是常識中的常識。一向以來大家都非常清楚,對於同樣核心的顯示卡來說,顯存工作頻率越高性能越好,而顯存的ns數值越小的顯存能跑更高的頻率,所以顯存的ns被認為是顯示卡選購的關鍵之一,另外就是顯存的品牌(據經驗有些品牌的顯存更好超)。 國外硬體奧秘網站對顯示卡顯存的選擇另有一翻非常獨到的見解:

大家都知道,顯示卡和主機板上都有“記憶體”,不過主機板上的那種被稱為記憶體條,而顯示卡上的被稱為顯存。目前為止,顯存與系統記憶體用的都是完全相同的技術。不過高端顯示卡需要比系統記憶體更快的存儲器,所以越來越多顯示卡廠商轉向使用第四代DDR4和第五代DDR5技術。

顯示卡用的DDR2和DDR3與主機板上的DDR2和DDR3有所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電壓不同。因此顯示卡用的被稱為GDDR2和GDDR3,以示區別(這裡“G”是英文顯示卡的單詞Graphics的縮寫)。

除了原理上的不同之外,DDR與DDR2的一個主要區別也在於電壓:DDR的工作電壓是2.5伏,而DDR2是1.8伏。由於工作電壓比較低,DDR2的耗電量和發熱量都比DDR低。

顯示卡舉例

使用GDDR3的雙敏5700 Ultra——小妖G TURBO 5718GXⅢ

由於GDDR2的工作頻率比系統記憶體的DDR2高很多,所以它用的工作電壓不是1.8伏而是2.5伏,發熱量比較大。這正是很少顯示卡使用GDDR2顯存的原因——只有GeForce FX 5700 Ultra和FX 5800 Ultra用這種顯存。GeForce FX 5700 Ultra出來之後不久,很多廠商都轉向生產GDDR3的5700 Ultra,大概為的就是低功耗和低發熱量。

使用GDDR2顯存的5800 Ultra

常見筆記本顯示卡參數 常見筆記本顯示卡參數

GDDR3可以在2.0伏(如三星的晶片)或1.8伏(三星之外其它品牌的晶片)下工作,解決了發熱量的問題。這也是高端顯示卡都使用這種顯存的原因。

顯存對比

DDR3的系統記憶體條的額定電壓是1.5伏,與GDDR2不一樣。

從物理上說,GDDR2和GDDR3都採用BGA封裝,DDR2記憶體也是一樣。到Google或記憶體晶片廠商的主頁,查找晶片上的編號,我們就可以從表面上識別出顯示卡用的是GDDR2還是GDDR3顯存。

就目前而言顯示卡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我們熟悉的家用顯示卡,即遊戲卡;另一類則是用於專業工程設計、影視動畫等領域,即工作站圖形加速卡(專業卡)。相比前者而言大多數消費者對專業卡稍感陌生。為此在購買時也存在很多誤區,所以接下來我們將針對二者的區別進行簡要分析。

注意事項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消費者在購買遊戲卡時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由於這些基本的術語對於專業卡、遊戲卡來說是共通的,因此對於我們選購專業卡也有借鑑意義。

插槽之爭

目前PCI-E顯示卡很火,是不是一定比AGP的好?二者的區別究竟在哪裡?

顯示卡 顯示卡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先簡要了解一下這兩類接口匯流排的發展歷史。AGP是由Intel(英特爾)在1996年推出的一種匯流排接口,從最早期的AGP1×、AGP2×、AGP4×到目前主流的AGP8×,工作頻率也由66MHz提升至533MHz,而工作時的峰值頻寬則由533MB/s躍升至2.1GB/s。但相比其它計算機配件而言這種發展無疑是緩慢的,尤其是專業卡方面更是受到制約,因此在2001年Intel又推出上、下行傳輸速率均能高達4GB/s的PCI-E匯流排規格,至此興盛達10年的AGP匯流排逐漸退出歷史舞台!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發現,PCI-E相比AGP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數據傳輸速率,這也是造就PCI-E顯示卡迅猛發展的根源,目前包括艾爾莎在內的眾多廠商都已經擁有了完善的PCI-E產品陣營,因此只要條件允許PCI-E顯示卡應該是消費者不二的選擇。但AGP由於發展時間較長,技術非常成熟,因此在中低端產品線上有著明顯的優勢,所以目前仍是很多用戶的首選

解析度

為什麼我的顯示卡無法達到最大標稱解析度?

這點是很多普通用戶不解的地方,其實顯示卡可以提供的解析度往往大於顯示器解析度。一般情況下家用顯示器最大解析度為1280×1024,因此即便顯示卡能提供大於這個值的解析度,顯示器也無法支持,所以在選購時過分強調解析度沒有實際意義。

顯存

顯存是什麼?是不是和記憶體一樣越大越好?

顯存全稱顯示記憶體,和我們計算機里的記憶體功能基本相同。其主要功能是用於負責存儲顯示晶片所處理的各種數據,其容量越大貼圖精度也會越高,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顯存增大性能也會得到顯著提升。但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一味的追求大容量顯存只會增加開支,128M顯存容量的顯示卡足以應付當前大多數遊戲與工作軟體的需求,為此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產品。

顯存對於顯示卡的意義不亞於顯示核心,涉及到的參數除了容量之外還有頻寬、速度、封裝類型等等,因此下面我們就顯存涉及到的一些參數規格進行名詞解釋。

顯存之爭

為什麼現在的顯存有DDR和DDR3之分?

其實所謂的DDR和DDR3都是顯存類型。目前市場中各大顯示卡廠商所使用的顯存基本上都為DDR,這與我們熟知的記憶體頗為類似。DDR之所以被大量採用不僅是因為技術成熟,成本較低,更是因為在生產時較容易提升頻率。但和DDR2正在席捲記憶體市場一樣,目前市場中包括艾爾莎影雷者P940ultra、影雷者A660GT、幻雷者X70PRO等在內的很多中高端價位的產品都紛紛使用速度更快、頻率更高的DDR3顯存。

顯存頻寬

聽說顯存頻寬很重要,是這樣嗎?

這是毫無疑問的。顯存頻寬對於顯示卡性能的確具有明顯影響。它主要用於衡量顯示晶片與顯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速率,一般來講頻寬越大數據傳輸速度就越快,單位是位元組/秒。在頻率相同情況下,頻寬高的顯示卡性能也會越強。這個道理就好比同等條件下六車道高速路在同一段時間內車流量大於四車道高速路的道理一樣。

顯存位寬

顯示卡位寬指的是顯存位寬,即顯存在一個時鐘周期內所能傳送數據的位數,位數越大則還有瞬間所能傳輸的數據量越大,這是顯存的重要參數之一。

目前市場上的顯存位寬有64位、128位和256位還有448位 256位x2 5種,隨著科技發展,這個數字還在上升。 人們習慣上叫的64位顯示卡、128位顯示卡和256位顯示卡就是指其相應的顯存位寬。顯存位寬越高,性能越好價格也就越高。

為了更形象地理解頻寬、位寬、時鐘頻率的關係,我們舉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工人加工零件,如果一個人乾,在大家單個加工速度相同的情況下,肯定不如兩個人幹的多,頻寬就像是加工零件的總數量,位寬仿佛工人數量,時鐘工作頻率相當於加工單個零件的速度,位寬越寬,時鐘頻率越高則匯流排頻寬越大,其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封裝形式

經常會在產品介紹中看見封裝形式,這是什麼意思?

首先讓我們先來明確顯存封裝這個概念。所謂顯存封裝通俗來講就是給顯存晶片安裝一層保護外套,以避免顯存晶片遭到不必要的損害,這與CPU是一樣的。目前顯示卡採用最廣泛的是TSOP(薄型小尺寸封裝),而BGA(球柵陣列封裝)也因其良好的超頻與散熱性正在得到包括艾爾莎等不少廠家的青睞,像影雷者620TC就是採用BGA封裝。但由於在技術和價格上的一些問題,目前只是很少一部分廠家在個別產品上採用。

專業卡

接下來我們則要介紹一下工作站圖形加速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專業卡。相比遊戲卡市場品牌林立的局面,專業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唯一的,比如ATi在亞太地區專業卡領域的唯一合作夥伴就只有XXX一家,因此在該地區採用ATi顯示晶片的專業卡均屬於XXX出品。當然XXX有專業卡,只是想藉此說明晶片廠商出於技術和品質的保證,在專業卡方面只會和某一地區的一家廠商合作。

對於專業卡而言,單純強調技術參數對普通玩家而言沒有太多的意義,在這裡想簡要談一談消費者對於專業卡和遊戲卡之間的誤區。目前很多高端玩家、甚至一些企業級用戶都會把遊戲卡當作專業卡來使用,其實這種做法不僅不會達到預期目的,還會影響工作效率。

目前有一大部分消費者認為專業卡採用的顯示核心就是高端遊戲卡核心,其實不然。一般來講遊戲只要求大約為5萬多邊形的處理能力,而專業軟體往往需要對數百萬的多邊形超大檔案進行有效而快速的處理,所以專業圖形創作軟體對於專業卡要求苛刻。為滿足這種要求,專業繪圖核心構架必須完全基於Maya、Solidworks等專業圖形創作軟體而設計,充分考慮專業圖形創作軟體對於專業卡的幾何與光線處理、雙面光照、超採樣能力等方面的較高要求。因此在設計時不僅要滿足專業軟體對於硬體的需求,更要針對目前主流圖形圖像創作軟體進行最佳化,以便滿足長時間穩定運行的需要,而以上這些特性是不會融進遊戲卡設計之中的。所以用遊戲卡運行專業軟體會經常出現花屏、無法完整顯示等情況。為此我們經常聽到的專業卡等同於高端遊戲卡的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專業卡與遊戲卡不僅僅是速度等表面參數上的區別。

此外,另一點明顯區別體現在產品附加值上。我們熟悉的遊戲卡大多數贈送如CS之類的主流遊戲,也有部分顯示卡贈送視頻編輯軟體。但包括艾爾莎FireGL系列產品在內的大多數專業卡一般都會附贈常用軟體,例如用於構建雙顯示器之用的HYDRAVISION多顯示器管理軟體等等,這些軟體不僅能為專業圖形創作人員帶來極大方便,同時還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由此讀者不難發現,專業卡對於圖形創作人員的支持是全方位的。而這種全方位同時也表現在服務上,除了必備的產品質保之外,艾爾莎等專業卡廠商還會擁有一條專業化售前、售後服務隊伍,幫助用戶解決購買與使用中各種棘手問題。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多數讀者會對顯示卡有進一步的認識,而這也正是我們目的所在。同時我們也知道對於渴望了解更多的消費者而言,上面所涉及到的也只是極小一部分。 近來,各種顯示卡的評論文章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周圍,很多文章除了專業的分析,還會介紹產品的做工,"相比之下XX產品的做工較好"這樣的詞句屢見不鮮,但更深入的分析則很少見到,而這正是這篇文章產生的原因。

產品做工

"做工"其實是一個對產品很籠統的概念。它主要分為:1、設計 2、用料 3、製造工藝 三大方面,我們接下來就對這三點逐一分析。

設計

產品的設計是決定"做工"好壞的前提。它直接決定了該產品以後的用料和製造工藝。顯示卡的設計相較於主機板要簡單很多,除了驅動程式的最佳化和軟體上的調試外,在硬體方面,布線是決定顯示卡品質的重點。好的布線不僅保證了每顆顯存到顯示晶片的距離都一致,而且還應具有良好的抗電磁干擾性和極少的電磁輻射。反映到顯示卡外觀上,應看到從顯存到顯示晶片用了大量的蛇行線以保證每條線的長度一致,從而增強顯示卡的穩定性。蛇行線還有消除長直布線在電流通過時產生的電感現象,大大減輕了線與線之間的串擾問題,當然通過減小布線的密度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電磁干擾和電磁禁止一直是顯示卡設計中要克服的難題,一般採用4層或6層板設計顯示卡,且用大面積敷銅接地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從以上的內容不難分析出,設計良好的顯示卡其表面積不會太小,一定做得較大,以方便布線,尤其是那些顯存顆粒較多的顯示卡。顯示卡面積增大的缺點是成本增加了,不過採用雙面貼片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就是設計可以在顯示卡反面安裝貼片元件的PCB板,充分利用了顯示卡的表面積。這樣設計雖然也會相對地增加成本,但遠比加大表面積來得少。但這樣做也存在缺點,比如對技術要求較高也較難設計。

用料

產品的用料是反映一款顯示卡做工最直接的一點。用料的好壞最容易反映出顯示卡的做工如何。上面講過,用料是由設計決定的,採用4層或6層板設計其實就是用料問題,一般歐美廠商出品的顯示卡都採用6層板設計,優點是容易設計,可以很少考慮布線的長度一致問題,電磁兼容性和電磁禁止好,CE安規容易通過,所以歐美大廠設計的顯示卡比一般的顯示卡要貴許多。其實,歐美大廠設計的顯示卡賣得貴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大量採用貼片元件,膽質電容和金屬貼片電阻都是很貴的電子元件。一分錢一分貨,好的元件保證了這些顯示卡品質的優良和性能的穩定,在產品的外觀上也顯得整潔,漂亮。相反一些台灣設計生產的顯示卡較多地採用價格便宜的電解電容,也就是俗稱的直立電容,且大都是4層板設計,甚至有些卡還是2層板的。從外觀上看明顯區別於歐美的設計,顯示卡表面顯得雜亂無章,不整潔,兩者性能比較歐美產品通常都略略占優,但台灣的產品在價格上卻有較大優勢。

製造工藝

現在的顯示卡大廠都已經是用機器擺料和焊接了,所以板上的元器件排列一般都很整齊,但這僅局限於貼片元件,電解電容這些插入式元件難免會東倒西歪,影響外觀的整潔。在這一點上全貼片設計的顯示卡的優勢就被充分體現了出來。另外,歐美的顯示卡都採用類似於銑床的方法來切割PCB板,使顯示卡邊緣十分光滑,美觀。而台灣的顯示卡PCB板都是用切割,折板的方法生產,雖不影響性能,但外觀卻顯得粗糙了些。在製造工藝上還有一個能明顯看出做工好壞的地方,就是金手指的鍍金厚度。優質的PCB板應該能看到金手指有一定的厚度,能經受反覆的插拔,以保證顯示卡與插槽接觸良好。

簡單來說,判定顯示卡的做工精良的標準是顯示卡PCB板上的元件應排列整齊,焊點乾淨均勻,電解電容雙腳都能插到底,而不會東倒西歪,金手指鍍得厚,不易駁落,並且卡的邊緣光滑表明生產廠家的製造工藝是優秀的,所做的顯示卡也不會差到哪去。

選購要求

最後,我要說幾點在選購顯示卡時要注意的地方,低階的顯示卡一般以價格為優先考慮因素,所以它的用料會差一些,大量的電解電容,用普通電阻代替金屬貼片電阻,採用2層板設計,並用老舊的機器生產,甚至採用人工外掛程式。選購這類顯示卡只要質量過的去,保修搞得定就行。畢竟產品已經便宜到這地步了。歐美的高檔顯示卡,要注意一下其產地,如果是原廠的砍價就是了。最難選購的應該是不上不下的台灣顯示卡了,幾塊有名的顯示卡做工當然不會差,但確實很貴,遠遠超出了其的成本價格,如果你願意多花錢買放心,我也無話可說。因為這有違於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其實在比這類顯示卡價格更低的產品中絕對能找到性能,做工絲毫不比它們差的顯示卡。而難度在於其間魚目混珠的產品很多,它們的宣傳攻勢也很強,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在這許多良莠不齊的顯示卡中選購請注意參考以下幾點:

1。儘量選購有研發能力的大公司的產品,因為這些廠家決不會用不成熟的公板設計,會改進其線路布局和用料,使之更穩定,但往往產品的上市時間較晚。

2。儘量選購有自己製造工廠的公司的產品,至少在品管上有保證。

3。儘量選購主機板廠生產的顯示卡,因為他們一般都有很好的條件來測試主機板和顯示卡的兼容性,而且主機板廠商往往能很早拿到新的甚至還未正式公布的主機板晶片,所以他們的顯示卡對未來的主機板兼容性問題較少,且一但發生問題也容易解決。

4。有些小的做工方面,能反映出設計該產品的用心程度。如:採用風扇還是散熱片,風扇或散熱片同顯示晶片之間的填充物是什麼。不用說,用風扇散熱,中間填充導熱膠的做工一定比用雙面膠氈上去的散熱片要好很多。除非你相信這樣的說法:我們的產品由於其優秀的設計,發熱量極小,無須加裝風扇。

5。千萬要注意顯示卡的金手指部分,做工用料差別很大,從側面看,做工好的顯示卡金手指鍍得厚,有明顯的突起。鍍得好經反覆插拔也不易駁落。再告訴你一個小竅門:注意在櫥窗中的樣品的金手指,一般樣品擺放的時間較長,常常會插來拔去的試,加上氧化,非常容易使金手指駁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