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性遺傳性營養障礙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增生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起病於幼嬰及兒童,亦可較遲。 診斷根據幼嬰或兒童在四肢發生水皰,為外傷性,伴瘢痕及粟丘疹等。 3、抗生素:合併有敗血症的患者要全身套用抗生素。

別名

增生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臨床表現

起病於幼嬰及兒童,亦可較遲。水皰及大皰位於四肢伸側,尤以關節部位多見,多由外傷引起,愈後遺留萎縮性瘢痕,亦可為肥大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指(趾)甲常缺損。在耳輪、手背、臂及腿伸側常有粟丘疹。皮損可發生癌變。

診斷標準

診斷根據幼嬰或兒童在四肢發生水皰,為外傷性,伴瘢痕及粟丘疹等。本病應與其他類型的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相鑑別。

治療方法

1、苯妥英鈉(大侖丁):對中、重度營養障礙性患者好象是一個有前途的藥物,基本機制是在藥理劑量時它能抑制皮膚的膠原酶。劑量為5mg/(kg·d),或100mg,每日3次,可連服數月。
2、糖皮質激素:在治療急性食管潰瘍時最為有效,並且能減少並指(趾)術後的瘢痕形成
3、抗生素:合併有敗血症的患者要全身套用抗生素。如水皰無感染,可用消毒針抽吸後包紮,對於年長一些的兒童由於食管狹窄可引起吞咽困難,這時需要進行食管擴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