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熠山

顧熠山,出生於1873年,名耀離,字熠山,陝西華縣馬家斜村(在今城關鎮)人。他是一名愛國民主人士,1931年擔任華縣誌局編輯主任,為民國《重修華縣縣誌稿》總纂。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顧熠山(1873—1962),名耀離,字熠山,陝西華縣馬家斜村(在今城關鎮)人,愛國民主人士,1931年擔任華縣誌局編輯主任 ,為民國《重修華縣縣誌稿》總纂。

個人事跡

顧熠山出身於陝西華縣的書香門第,清光緒十六年(1890)秀才。光緒二十二年(1896)入學於味經書院,受業於陝西著名愛國教育家劉古愚,並受劉古愚影響,接受了維新變法的思想。光緒三十四年(1908)他從三原宏道學堂畢業,曾任華州官立高小及教育會國小教員、華州教育會會長等,致力於新教育的開拓工作。

辛亥革命爆發後,顧熠山積極投身革命運動,為路經華州赴潼關抵禦清兵的革命軍支應糧餉,並於1912年加入同盟會。他與楊松軒等人一起,領導了鹹林中學的籌建工作。他擔任過華縣縣立高等國小校長,還曾在省立三中、一中任教。1926年受中共組織的委託,參加國共合作的國民黨華縣縣黨部的領導工作。1928年後,先後任同州第二師範教員,韓城縣政府秘書兼二科科長。1931年7月任華縣縣誌局編輯主任,主持縣誌修纂。以後曾擔任華縣救濟院院長7年,期間,收養孤兒四五十名,工讀兼施。在任縣財務委員會副主任於大荔開會時,當著省主席祝紹周面,為八區專署12縣爭回歸省之稅蓄四成。1945年,以知名人士身份,面見蔣介石,力陳百姓苦況,遂減征關中田賦七成。1949年顧熠山為和平解放華縣做了積極貢獻。解放後,顧熠山做為愛國民主人士,先後當選為華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及常務委員會副主席、縣人民代表、縣人民委員會委員、陝西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他還是陝西文史研究館館員。顧熠山一生傾向進步,追求光明,痛恨黑暗勢力,不斷地隨著時代前進。

1931年7月,他任縣誌局編輯主任,不久,縣誌局因人事變化及經費短絀而無形解散,修志工作停頓。顧熠山雖在救濟院任職,但修志一事,常縈繞於懷,在袁楨劉依仁李子春等人支持下,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從事縣誌編纂。他針對舊志敘述不科學,內容支離重沓,迷信頗多的缺陷,決定改續修為重修。他和同道們一起苦心孤詣,慘澹經營,既埋首於圖籍之中,又分赴各地調查,蒐集了大量新材料。1945年11月,他辭去一切職務,專力縣誌。適值縣參議會決議修志,他又被任為編輯主任。1946年4月,縣誌編輯委員會成立。在住房和用膳極感困難,生活極不安定的情況下,縣誌於1947年終脫稿,因經費困難未付印。顧熠山又相機補充了1947年以後的一些材料。1949年初,經費有了著落,遂由西安大中文化工業社承印出版了《重修華縣縣誌稿》。這部志書共17卷,10冊,58萬字,記事上至西周,下至1948年,且詳於近代,注意經濟,多載民生疾苦,對社會黑暗秉筆直書,為民國期間,陝西所修縣誌中較好的一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