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平[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

顧平,字大平,號沚阜、於湖,安徽蕪湖縣人。1991年畢業於安徽阜陽師範學院,獲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陳傳席教授;200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獲博士學位,師從阮榮春教授;2004年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出站博士後,合作導師陳振濂教授。 曾任教於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大學與江南大學,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山水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人物經歷

顧平,曾任教於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大學與江南大學,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山水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阜陽師範學院美術教育學士,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碩士,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書畫文獻學出站博士後,曾任教於南京藝術學院、上海大學與江南大學,現為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山水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主要貢獻

學術活動

1.2001年5月,策劃主持全國首屆美術學博士論壇(南京、大連),提交《談美術學博士生學術格局的建立》,在大會上宣讀;

2.2004年3月,參加徐悲鴻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人文與科學衝突:徐悲鴻中國畫教育之清理》在大會上宣讀。

3.2004年7月,參加全國美術史學史研討會(杭州),提交論文《美術考古學理論在美術史研究中的運用》,在大會上宣讀;

4.2004年11月,策劃主持“學院與當代中國藝術”全國美術理論研討會(南京),提交論文《問題與資源:20世紀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巨觀審視》,在大會上宣讀;

5.2005年3月至5月,去法國考察高等藝術教育;

6.2005年10月,參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辦的全國設計高層論壇;

7.2006年3月,在揚州大學參加全國高等美術教育博士論壇;

8.2006年10月,在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參加全國設計教育論壇,論文獲一等獎;

9.2007年5月,在中央美術學院參加全國首屆美術史教育年會;

10.2007年9月22日,策劃並主持“全國首屆藝術考古學理論研討會”。

學術成果

(一) 論文:

1.中國近代學校美術教育考略 《鹽城師院學報》1998-4;

2.對美術史論公共課的思考 《美苑》1998-4;

3.蕭雲從里籍生卒年考 《新美術》1999-1;

4.蕭雲從山水畫藝術風格研究 《藝苑》 1999-3;

5.說傳統,話現代 《書畫藝術》 1999-5;

6.恪守古典至美,暢抒心靈真情 《美術與設計》2000-2;

7.文化關注與視覺感悟 《中國畫研究》 2000-2;

8.世紀末的迴響 《文藝研究》 2000-2;

9.復興精英藝術 《書畫藝術》 2000-3;

10.蘇軾文人畫理論批判《美術與設計》2000-4;

11.對美術史社會歷史學研究方法的反思《美術觀察》2001-3;

12.關注繪畫本體尋找精神回歸《文藝研究》2001-3;

13.對學校美術教育內容的新思考《中國美術教育》 2001-5;

14.美術學博士生學術格局的建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5;

15.自古水墨出吳家《藝術百家》2002-3;

16.南宋山水畫成因本體研究《美術與設計》2002-4;

17.恪守古典至美暢抒心靈真情《美術與設計》2001-2;

18.儒學關照下的婦德世界《藝術百家》2003-1;

19.皇家贊助與南宋院體山水畫風之成因《文藝研究》2003-4;

20.感覺經驗與中國藝術史研究《美術研究》2004-2;

21.傳統的當代價值與心田的中國畫《文藝研究》2003-6;

22.宋代文化思潮對兩宋繪畫的影響《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4-1;

23.人文與科學的衝突:徐悲鴻中國畫教育之清理《國畫家》2004-2;

24.古代畫院沿革考《貴州大學學報》04-1;

25.風格迥異,志趣歸一《江蘇畫刊》2001-10;

26.謝赫“六法”的歧解及真義《南通師院學報》01-2;

27.“新院體”,一種超越風格意義之上的新思潮《國畫家》2001-6;

28.問題與資源:中國高等美術教育巨觀審視《美術與設計》2005-3;

29.20世紀中國文化特徵與中國畫觀念的不同選擇《藝術探索》2005-3;

30.徐悲鴻中國畫教育模式及其評判《中國美術研究》2006-1;

31.對中國畫教育現代型制的構想《國畫家》2005-6;

32.從趣味到時尚:南宋山水畫家的文人詩情與畫史意義《美術研究》2006-3;

33.遊走於繪畫與設計之間《文藝研究》2006-9;

34.無名的考古學還是有名的藝術史:藝術考古學額研究向度芻議《民族藝術》2007-3;

35.將藝術品置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藝術考古學方法與藝術史研究《中國美術研究》2007-3;

36.“美術考古”:美術史研究的考古學轉向《美術觀察》2008-3;

37.潘天壽中國畫教育思想評述《藝術百家》2008-2;

38.取古,探源,寫自家性情《國畫家》2008-2。

(二)專著:

1.《林風眠》,古吳軒出版社,1999年;

2.《吳昌碩》(第二作者),古吳軒出版社,1999年;

3.《中國美術史》(第二作者),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

4.《學校美術教育方法研究》,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

5.《藝術的理論研究與學術表達》,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6.《明代浙派》,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

7.《藝術的方式》,王朝文化藝術出版,2003;

8.《中國美術考古學史綱》(第二作者),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9.《藝術專業論文寫作新編》,安徽美術出版社,2004;

10.《皇家贊助與文化認同:南宋院體山水畫風成因研究》,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11.《南宋四家》,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12.《陳之佛》(第二作者), 河北教育出版,2005;

13.《中國畫山文化》(第二作者),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14.《美術教育學導論》,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

15.《返本開新——藝術史、藝術批評與藝術教育論集》,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

16.《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獲獎記錄

1.全國教育科學95規劃重點課題“學校美術教育研究”,子課題“學校美術教育方法研究”負責人,出版專著《學校美術教育方法研究》結項;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人文主義、科學主義與中國畫教育的現代轉型”(03JD760001);

3.主持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近現代中國畫教育史研究”(DGGUPJY03);

4.主持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藝術考古學學科理論體系研究”(2006BWY005);

5.2001年獲第三屆全國美術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

6.2002年獲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7.2005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

8.2005年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

9.2006年全國設計藝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

10.《美術教育學導論》獲2007年度教育部精品教材;

11.獲2007年度上海文化發展基金優秀教師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