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芒齒黃耆

類芒齒黃耆

類芒齒黃耆(學名:Astragalus camptodontoides)是豆科黃芪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66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類芒齒黃耆芒齒黃耆
界:植物界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未分級)I類真薔薇分支eurosidsI
目:豆目Fabales
科:豆科Fabaceae
屬:黃芪屬Astragalus
種:類芒齒黃耆A.camptodontoides

命名來源

芒齒黃耆AstragalusdolichochaeteDiels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1)卷
13.芒齒黃耆(植物研究)圖版23:9-14
AstragalusdolichochaeteDielsinNot.Roy.Bot.Gard.Edinb.5:245.1912;Simps.inNot.Roy.Bot.Gard.Edinb.8:253.1915;Ulbr.inNotizbl.Bot.GardBerlin8:86.1921;Hand.-Mazz.Symb.Sin.7:554.1933;Pet.-Stib.inActaHort.Gothob.12:58.1937;K.T.FuinBull.Bot.Res.2(1):125.1982.

形態特徵

莖平鋪,長30-60厘米,散生白色伏貼毛或近無毛。羽狀複葉有15-19片小葉,長8-10厘米;托葉狹三角形,長4-6毫米,漸尖;葉柄很短;小葉多互生,近橢圓形,長7-17毫米,寬3.5-6毫米,先端尖並具短尖頭,基部楔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短伏毛;小葉柄長1毫米。總狀花序呈傘形花序式,生4-6花;總花梗長6-10厘米,疏被黑褐色短伏毛;苞片鑽狀線形,長5-6毫米;花梗很短;小苞片鑽形,長約1.5毫米;花萼鍾狀,疏被黑褐色伏毛,萼筒長約4毫米,萼齒長芒狀,長6-10毫米;花冠黃色,頂端紫紅色,旗瓣長超過15毫米,寬12-13毫米,瓣片近圓形,長11-12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突然收狹,瓣柄長3-3.5毫米,翼瓣長約13毫米,瓣片彎狹長圓形,長8-9毫米,寬3-4毫米,先端鈍形,瓣柄長3.5-4毫米,龍骨瓣長12-13毫米,瓣片狹倒卵形,長10-11毫米,寬約5毫米,瓣柄長3.5-4毫米;子房有柄,被白色柔毛,柄長2.8-3.2毫米,花柱上部被疏毛,柱頭被簇毛。莢果未見。花期7-8月。

產地分布

特產雲南西北部(麗江)。生於山脊東側海拔3000-3700米的開闊山地牧場上或林下。

標本模式

在麗江玉龍山採到的標本,除子房有毛、萼齒長超過6毫米外,小葉的數目與形狀均近似彎齒黃耆(A.camptodontusFranch.),可能是該種子房具毛的變種,由於目前所見標本不多,暫予以保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