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孢菌素類

頭孢菌素類

頭孢菌素類(Cephalosporins)是由冠頭孢菌培養液中分離的頭孢菌素C,經改造側鏈而得到的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其優點是:抗菌譜廣,對厭氧菌有高效;引起的過敏反應較青黴素類低;對酸及對各種細菌產生的β-內醯胺酶較穩定;作用機理同青黴素,也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生成而達到殺菌的目的。屬繁殖期殺菌藥。由於其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較低,是當前開發較快的一類抗生素。

第四代頭孢菌素的特點

抗菌譜更廣

頭孢匹羅和頭孢吡肟對腸桿菌科細菌的抗菌活性要強於頭孢他啶和頭孢氨噻肟,對銅綠假單孢菌的抗菌活性要優於頭孢氨噻肟但略低於頭孢他啶。但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代頭孢菌素對革蘭陽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特別是其中的耐青黴素肺炎鏈球菌的殺菌活性較第三代頭孢菌素明顯增強。從目前已有的資料來看,在第四代頭孢菌素中以頭孢匹羅對革蘭陽性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強。應該指出的是,第四代頭孢菌素對厭氧菌和甲氧西林耐藥的金葡菌(MRSA)作用仍不理想〔3~5〕。

對β-內醯胺酶有更好的穩定性

與第三代頭孢菌素相比,第四代頭孢菌素對Richmond-Sykes分類I型由染色體介導的β-內醯胺酶有很好的的穩定性〔6~8〕。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對其中由AmpC基因介導的β-內醯胺酶也有很好的穩定性〔9〕。AmpC基因是存在於幾乎所有革蘭陰性桿菌的編碼β-內醯胺酶的結構基因,在一些細菌如大腸埃希菌,AmpC基因表達很低,不足以引起細菌耐藥,但另一些細菌如陰溝腸桿菌,弗勞地枸櫞酸菌,沙雷菌,銅綠假單孢菌的AmpC基因表達可被誘導,多種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對它都有誘導作用,可以引起酶水平成百上千倍升高並引起對多種β-內醯胺類抗菌藥物的交叉耐藥,特別是可以引起對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因此由它引起的細菌耐藥在臨床治療中頗為棘手〔10〕。由於第四代頭孢菌素對AmpC基因介導的β-內醯胺酶具有穩定性,所以在革蘭陰性桿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時可以試用第四代頭孢菌素。應該指出的是,第四代頭孢菌素對TEM-4、SHV-2、SHV-3、SHV-4等超廣譜酶仍不穩定,所以它並非對所有耐第三代頭孢菌素的革蘭陰性菌都有效〔4,11〕。

在藥代動力學上的特點

如表2所示,第四代頭孢菌素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大致相同。第四代頭孢菌素雖然半衰期較短,但血清藥物峰濃度高。一次靜脈注射2克頭孢吡肟在4小時後對銅綠假單孢菌,8小時後對金葡菌,腸桿菌科細菌,鏈球菌仍有殺菌作用。有報導頭孢匹羅等可以有效地透過血腦屏障,在氣管黏膜、肺組織的藥物濃度分別為其血藥濃度的56%、36%〔12,13〕。

表2 健康志願者單次靜脈注射第四代頭孢菌素藥代動力學參數

藥物名稱 靜注劑量(g) 血清藥物峰濃度(g/L) 半衰期(h) 腎排泄率(%) 蛋白結合率(%)

頭孢匹羅 2 0.175 1.9 70~90 <10

頭孢吡肟 2 0.133 1.8 80 19

結構特徵

3.1.1 在主核的7位連有2-氨基噻唑-a-甲氧亞胺基乙醯基側鏈。

3.1.2 3位存在的季胺基團與分子中的羧基形成內鹽。

3.2其性能特徵是

3.2.1對青黴素結合蛋白(PBPS)有高度親和力;

3.2.2可通過革蘭陰性菌外膜孔道迅速擴散到細菌周質並維持高濃度;

3.2.3具有較低的β-內醯胺酶親和性與誘導性,對染色體介導的和部分質粒介導的β-內醯胺酶穩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