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禮膜拜

頂禮膜拜

頂禮膜拜: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高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受禮人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種敬禮,兩手加額,跪下叩頭。虔誠地跪拜。比喻非常崇拜。“頂禮膜拜”和“五體投地”都表示“崇敬”。但“頂禮膜拜”偏重在“崇”,表示極其崇拜;“五體投地”偏重在“敬”,表示極其敬佩,並也可用來表示崇拜的程度。

基本信息

祥細解釋

頂禮膜拜(dǐnglǐmóbài)
【解釋】頂禮:佛教拜佛時的最高敬禮,人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受禮的腳;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種敬禮,兩手加額,跪下叩頭。虔誠地跪拜。比喻非常崇拜
頂禮膜拜
【出處】
1.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十四回:“又添一個青年女子,頂禮膜拜,行狀舉止,仿佛慧娘。”
2,這句話傳揚開去,一時轟動了吉州百姓,扶老攜幼,都來~。(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
【近義詞】五體投地、肅然起敬、奉若神明、畢恭畢敬
【反義詞】不以為然(注釋:然:是,對。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英文】kneelandworship(usuallyattemples)<prostrateoneselfinworship;makeafetishof>bowinworship
【辨析】“頂禮膜拜”和“五體投地”都表示“崇敬”。但“頂禮膜拜”偏重在“崇”,表示極其崇拜;“五體投地”偏重在“敬”,表示極其敬佩,並也可用來表示崇拜的程度。今多用於貶義。
【正音】膜不能讀作“mò”。
【辨形】膜不能寫作“模”也不能寫作“莫”。

相關作品

簡介
清俞萬春著《蕩寇志》七十回,附“結子”一回,又名《結水滸傳》。此本接續金聖歎評本之七十回水滸傳而作,是所有水滸系列作品中唯一立場相對的一本著作(金聖歎評本之立場有正反兩說,尚無定論),因作者生當清季太平天國亂前,國內盜賊橫生,作者有感於當時中國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深惡盜賊,有「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孰知羅貫中之害至於此極耶」(有一說法稱:水滸七十回之前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後為羅貫中所續,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貶羅)的話,並進而著書立論,要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故此書中對及時雨宋江等人深惡痛絕,凡梁山泊上一干人等,幾乎都無好下場。故後人感嘆:金聖歎不過是腰斬了《水滸傳》,而俞萬春卻是掃蕩了《水滸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