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豆腐水餃

韭菜豆腐水餃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或蒸製而成是深受中國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所謂韭菜豆腐水餃是由韭菜、豆腐等食材製作而成的餃子。

餃子歷史

起源

餃子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藥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藥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餃子已經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南北朝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唐代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百餃園的229種水餃,分為十大系列,有素餡類、水產類、野菜類、保健類、海鮮類等。

宋代

韭菜豆腐水餃韭菜豆腐水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南宋時叫做“燥肉雙下角子”。

餃子在宋代的時候,傳入蒙古。餃子傳到了蒙古,也很快的收到了蒙古同胞奔放的性格的影響。餃子在蒙古語中讀音類似於“匾食”。餃子的樣式也由原來餡小皮薄變成了餡大皮厚。隨著蒙古帝國的征伐,扁食也傳到了世界各地。出現了俄羅斯餃子、哈薩克斯坦餃子、朝鮮餃子等多個變種。蒙古帝國給中國餃子向全世界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明代的書籍也證實了這點。明朝萬曆年間沈榜的《宛署雜記》記載:“元旦拜年,作匾食”。劉若愚的《酌中志》載:“初一日正旦節,吃水果點心,即匾食也。”可見,明代北方地區過年吃扁食已經取代原來的過年吃圓子、年糕等食物。

清朝

清朝時,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時以前(現晚上23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關史料記載說:“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做水餃。”和“其在正月,則元日至五日為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隨著商業化和人口流動,南方也正在學習北方的傳統文化。如過節不吃餃子的常州出現了“大娘水餃”品牌。在廣東,一些如珠海、東莞和深圳的移民城市過年也漸漸有了吃餃子的習俗。另外福建、客家地區原本有吃餃子的習俗,但不是過年或者過節的必備品。

韭菜豆腐水餃韭菜豆腐水餃

正因為中國文化豐富多彩,才會形成各地過年過節習俗文化的多元化。我們應該學會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促進中國文化的和諧統一發展,使地球的文化更具獨特性,多樣性。

象徵意義

餃子,早已不僅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中華美食的代表。它的每一個部分,無一不蘊涵著中華民族文化,是每家平常時候,更是在三十晚上必備的美食,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訴求。

餃子餡的文化

芹菜餡—即勤財之意故為勤財餃。勤:即勤奮、勤勞;經常,勤密(頻繁)源源不斷,謂之勤財。是對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的祈福;更是對勤勞、務實的祝福。

韭菜餡—即久財之意故為久財餃。久:即時間長、久遠,謂之久財。是祈福長久的物質財富;更是對天長地久的祈福,但願人長久——健康、和睦、快樂、幸福。

白菜餡—即百財之意故為百財餃。百:量詞,即百種、百樣之意,謂之百財。對百樣之財的祈福;或為對新婚燕爾白頭偕老的美好祝願。

香菇餡—即鼓財之意故為鼓財餃。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或為股票大盤的勢,向上、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或為對晚輩表達出希望其出人頭地的美好祝願。

酸菜餡—即算財之意故為算財餃。算:即核計,清算。如果錢多到要算一個晚上,那是多少呢?謂之算財;或為對選擇的祝福,選擇大於努力,願親戚朋友都能有個好的選擇,選擇好。

韭菜豆腐水餃韭菜豆腐水餃

油菜餡—即有財之意故為有財餃。有:即存在,凡是看過趙本山的小品人,誰會忘記“有才,太有才了!”這句名言呢? 謂之有財;祝福你有財,更祝福你有才。

魚肉餡—即余財之意故為余財餃。余:即剩餘,多出來的,祝福您年年有餘,謂之餘財。付出的是辛勞,得到的就是財富,餘留下來的是健康。

牛肉餡—即牛財之意故為牛財餃。牛:即牛氣之意,炒股朋友們的最愛,天天逢牛市,牛謂之牛財;更祝願朋友身體健康,牛氣十足。

羊肉餡—即洋財之意故為洋財餃。洋:即廣大,眾多;比海還廣闊,祝您發洋財,謂之洋財。

大棗餡—即招財之意故為招財餃。招:即招喚,有如財神,天下間的財富,由你調遣,謂之招財。傳統是喜歡在餃子裡麵包上錢幣,吃到的就是運氣最好的,可又不是很安全、衛生,所以包上大紅棗,祝願吃到的就會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招氣十足。

菜餡—即財到之意故為財到餃。財到:即財到了、財神到、既有接財納富之意。蔬菜餡,即為素餡、菜餡,謂之財到。

甜餡—即添財之意故為添財餃。添財:即增加、增添之意。即為甜食或為湯圓、月餅等;更與天才諧音,謂之添財。

營養價值

1、韭菜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讓人歡喜讓人憂的食物。喜歡它的味道,但又擔心吃後肚子會不舒服。南齊周顒有句名言:“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韭”自然就是韭菜了。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最佳,晚秋的次之 夏季的最差,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

韭菜又叫起陽草,味道非常鮮美,還有其獨特的香味。韭菜的獨特辛香味是其所含的硫化物形成的,這些硫化物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 ,有助於人體提高自身免疫力。

韭菜中這些硫化物還能幫助人體吸收維生素B1及維生素A,因此韭菜若與維生素B1含量豐富的豬肉類食品互相搭配,是比較營養的吃法。不過,硫化物遇熱易於揮發,因此烹調韭菜時需要急火快炒起鍋,稍微加熱過火,便會失去韭菜風味。

2、豆腐營養極高,含鐵、鎂、鉀、煙酸、銅、鈣、鋅、磷、葉酸、維生素B1、蛋黃素和維生素B6。每100克結實的豆腐中,水分占69.8%,含蛋白質15.7克、脂肪8.6克、碳水化合物4.3克和纖維0.1克,能提供611.2千焦的熱量。豆腐里的高胺基酸和蛋白質含量使之成為穀物很好的補充食品。豆腐脂肪的78%是不飽和脂肪酸並且不含有膽固醇,素有“植物肉”之美稱。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95%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

豆腐為補益清熱養生食品,常食可補中益氣、清熱潤燥、生津止渴、清潔腸胃。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現代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為有益(有此功能的還有果中鈣王--酸角),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鐵的含量;豆腐不含膽固醇,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症及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藥膳佳肴。也是兒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補充營養的食療佳品。豆腐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對防治骨質疏鬆症有良好的作用。還有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血癌的功能,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所需材料

1、韭菜一斤、鹽一茶匙、豆腐兩塊、冬粉一把、瘦絞肉四兩、魚漿一兩或雞蛋一個、水餃皮五十張。

2、醬油膏一大匙、低鈉鹽一茶匙、柴魚粉一茶匙、胡椒粉半茶匙、香油一大匙。

韭菜豆腐水餃韭菜豆腐水餃

製作方法

1、韭菜切碎加入一茶匙鹽,用手抓一抓,放約半小時後,將菜所產生的水擠掉;

2、冬粉以熱水泡約十分鐘,撈起瀝乾,切碎備用;

3、傳統豆腐用手捏碎,將所有材料混合後,以兩把筷子並在一起,順著同一個方向攪打約五十圈;

4、將調味料加入,再繼續以同一個方向攪打約五十下;

5、將餃子餡包入餃子皮內,包好的餃子放入滾水中,中間加二到三次冷水,待餃子浮起後即可撈起供食。

韭菜豆腐水餃韭菜豆腐水餃

飲食搭配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味道鮮美、餡料豐富的餃子一直是人們的心中的美味佳肴,尤其是逢年過節,餃子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全家人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包餃子、吃餃子,一種中國人獨有的幸福油然而生,節日的氣氛更是烘托的愈加熱烈了。

餃子雖然好吃,但也有其不利於健康之處。一般來說餃子餡多是以肉為主,肉多菜少,吃多了自然會覺得比較油膩,不但口感不適,過多攝入了油膩對人體健康也極為不利。因此很多人在吃餃子的時候都喜歡蘸點醋來緩解。其實,除了蘸醋外,我們也可以在吃餃子的同時喝些可以去油膩的健康飲品,同樣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韭菜豆腐水餃韭菜豆腐水餃

具有去油膩效果的健康飲品有很多,如茶水、果汁等,但與餃子搭配最為適宜的還是要數我國的傳統飲品酸梅湯了。酸梅湯是由烏梅、山楂等數種天然原料熬制而成,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粗纖維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其中富含的花表素更是一種植物化學物質,可以極為有效的幫助身體排出油膩。而且酸梅湯的味道雖酸,但它卻屬於地道的鹼性飲品,肉類等酸性食物吃多了,攝取了過多的油脂,導致血液酸化。喝點酸梅湯還會有助於我們保持體內血液酸鹼值的平衡。而且酸梅湯的味道酸甜可口,比起苦澀的茶水和甜膩的果汁更為適宜搭配菜餚飲用。

除了在健康方面酸梅湯是餃子的完美搭檔外,酸梅湯還與餃子同樣是我國的傳統飲食代表。早在周代就已經有了酸梅湯的雛形出現,到了清朝酸梅湯更成為歷代皇族的日常保健飲品。而酸梅湯被九龍齋自宮中流傳到民間後,同樣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成為了京味傳統美食的代表之一。因此,吃餃子就酸梅湯不但有益健康,更是體現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文化精髓所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