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約素

韓約素

韓約素,自號鈿閣女士,初為歌妓,後歸為梁之侍姬。梁,字千秋,(生年不詳,約卒 於1637年左右)江蘇揚州人,住南京。篆刻以何震為宗。梁氏治印面目較多,印藝技巧頗高 ,著有《印雋》。

基本信息

簡介

韓約素,自號鈿閣女士,初為歌妓,後歸為梁袠之侍姬。梁袠,字千秋,(生年不詳,約卒於1637年左右)江蘇揚州人,住南京。篆刻以何震為宗。梁氏治印面目較多,印藝技巧頗高,著有《印雋》。韓約素身處如此文化環境,加之她資質穎慧,自幼識字,能彈阮鹹琴,又會作曲,所以,她從梁氏學習篆刻便較為得心應手。初為治石,石經她手,輒瑩如玉,次學篆,章法刀法,能解語。摹印別具慧心,頗得梁氏傳,加之久居南京,受南北名流薰陶,其印或意境橫闊;或蒼勁淋漓;或渾然湛凝,邊款也具風韻。正是“梁家小婦最知音,方寸蟲魚竭巧心。他日封侯祝夫婿,不須斗大羨黃金。”(清·吳騫《論印絕句》)

評價

她不輕易為人操刀,即使應允,也要歷數月才得。當時欣賞其篆刻者甚多,若能得其一印,頗珍秘之。有收藏家楊復吉弟鶴街,於肆中得一白文“吳應貞印”,從印的邊款得知為韓約素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三月所刻,遂如貪兒暴富,為之雀躍,並賦詩曰:“寫生彩管識林風,鈿閣尤傳鐵筆工。珍重芳名勞弱腕,一時雙絕擅閨中。”(吳應貞,女,善繪花卉——筆者注。)

更有趣的是,韓約素性喜刻佳質凍石,有以石之小遜於凍者往,她總是皺著眉頭說:“欲儂鑿山骨(想叫我刻石骨頭)邪生幸不頑,奈何作此惡謔”此後,篆刻家多喜以“鑿山骨”一語以示雅謔。如“山骨鑿開混沌竅,有如雷斧揮豐隆”。(吳昌碩《刻印》)她還自憐腕弱,不喜歡刻大章,有求之者,怒而卻之,並曰:“百八珠尚嫌壓腕,兒家詎勝此耶無已,有家公在。”真是:“腕弱難勝巨石鐫,梁家約素說當年。回文小篆經纖指,粉影脂香絕可憐。”(清倪印元《論印絕句》)傳為印林佳話。

人物作品

韓約素的傳世印作極少。當時周亮工認為:“得鈿閣小小章,覺它巨鋟,徒障人雙眸耳。”他到處蒐集,“入譜,然終不滿十也”。有《九圖章》詩云:“得款頻相就,低崇愜所宜。微名空覆斗,小篆憶盤螭。凍老甜留雪,冰奇膩築脂。紅兒參錯好,慧意足人思。”並感嘆道:“與鈿閣同時者,王修微、楊宛叔、柳如是皆以詩稱,然實倚所歸名流巨公以取聲。聞鈿閣弱女子耳,僅工圖章,所歸又老寒士,無足為重,而得鈿閣小小圖章者,至今尚寶如散金碎璧,則鈿閣亦竟以此傳矣。嗟夫,一技之微,亦足傳人如此哉”(《賴古堂印人傳·書鈿閣女子圖章前》)附圖“老不曉事強著一書”和“朗如明月入懷”二印,均韓氏為周亮工所刊,頗具法度。前者朱文,不失繩墨,於清秀婉轉、圓潤工致中透出渾厚的力感,該印收錄在顧湘《小石山房名印傳真》。後者為白文,得漢印風神,圓融不礙行布,棄纖巧而趨朴茂,骨體勁挺,不甘雌伏,惜“入懷”二字稍遜凝重。周氏作古(康熙十一年,1672年)後,其嗣子在浚於“朗如明月入懷”印側刻跋識曰:“鈿閣女子韓約素為先君子作印三方,此其一也。其二方皆為友人索去……”又如收錄在陳巨來《安持精舍印話》中的“吳下阿蒙”一印,朱文,蕭疏數筆,含虛蓄實,似人穆然恬靜,猶如荷花映水,雅致娟美,“粉影脂香,猶繚繞小篆間”。

韓約素的篆刻負有盛名,故後世作偽者不少;而鈿閣女子所治印石實物,不知今尚在人間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