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作家]

韓松[作家]

韓松本是重慶人,到北京求學而有大成。先為文學學士,後為法學碩士。現為新華社記者。韓松參與撰寫的非科幻作品《妖魔化中國的背後》風靡一時,“妖魔化”一詞已成公共辭彙。八十年代末,韓松以《宇宙墓碑》一作敲開科幻文壇之門,一舉獲得首屆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大獎。韓松是中國科幻圈裡少有的文學專業人士,對科幻創作進行藝術升華的重任也非其莫屬。而韓松本人也確實在這方面進行過認真的探索。

基本信息

簡介

韓松韓松

韓松,生於重慶。1984~1991年就讀於武漢大學英文系、新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及法學碩士學位。1991年,他以優異的考試成績進入新華社,歷任記者、《瞭望東方周刊》雜誌副總編、執行總編,對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採訪中心副主任等職。在此期間,他撰寫了大量報導中國文化和社會動態的新聞和專訪,還參加過中國第一次神農架野人考察。和有關克隆技術進展的報告文學《人造人》

貢獻及榮譽

瞭望東方周刊常務副總編韓松瞭望東方周刊常務副總編韓松

韓松的作品極富文學情趣,結構精巧,內蘊深遠,可謂獨樹一幟。1988年、1990年獲中國科幻銀河獎,1991年獲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1995年獲中國科幻文藝獎。其大部分短篇收錄在《宇宙墓碑》中。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集《宇宙墓碑》、長篇小說《2066之西行漫記》、《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紅色海洋》等。
韓松的科幻文學創作起源於大學時代。韓松的早期代表作,是獲得了台灣《幻象》雜誌主辦的“全球華人科幻小說徵文”大獎的《宇宙墓碑》。接下來,他的小說還獲得了包括《科幻世界》“銀河獎”等多種科幻獎項。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包括鄭文光、金濤、劉慈欣、姜雲生在內的許多中國著名科幻作家都曾表示,韓松在中國科幻文學中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美國《新聞周刊》、科幻評論刊物《軌跡》、英國科幻研究刊物《基地》等,都曾有文章談論過韓松科幻文學的成就,並給予過高度評價。
思考和寫作是韓松的最大樂趣。他的創作不局限在新聞報導和科幻小說。比如,他也創作過非常獨特的詩歌雜文和無法歸類的其他小說。1999年出版的《想像力宣言》,至今仍然是中國科幻文學領域最富於批判力的理論著作。《鬼的現場調查》則是集生動曲折的考察記述、引人入勝的文史考證和瑰麗的科學幻想於一體的報告文學。類似的報告文學作品還有展現克隆技術進展的《人造人》等。參與撰寫的政論著作《妖魔化中國的背後》風靡一時,“妖魔化”一詞成為公共辭彙。
像許多文學大家一樣,韓松從來不在乎作品的發表與否,更不注重個人名望。每日的寫作本身,就是他的享受之源。也正是這種對創作的執著和熱情,成就了他對科幻文學範式的多次超越。而《紅色海洋》則是這種文學超越的最新嘗試。

科幻觀

韓松韓松

韓松本人並不自認為是後現代作家,也堅決反對將他的作品稱為“後現代”科幻小說。在新生代科幻作家中,他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獨樹一幟的科幻觀:科幻小說“是一種‘現代隱喻’。是作為‘結構寓言’的‘技術時代的神話’;它是一種‘推測小說’,是與現實拉開距離的‘陌生化’作品,代表著一種‘開放的系統’;同時,它又是一種‘有力地批評社會並促進社會發展的方式’。”。

作品風格

作家韓松作家韓松

韓松的作品帶有鮮明的後現代主義文本特徵,但與後現代文學最根本的消解理想、消解意義的特點不同,韓松從不拒絕意義,只是將意義進行了不同於傳統的處理。他以卡夫卡式的陰暗絕望,夢魘般的非理性風格,噩夢的氛圍,冷漠的語調,建構出一個極為獨特的深邃而豐富的虛構時空作為人類歷史文化心理的觀照,對人類歷史文化深層結構中那些觸及的黑暗面——積澱了無數年月的野蠻、殘酷、愚昧、污垢、靈魂的撕裂和異變——進行了極為冷峻的展示。“最好的科幻小說總是多多少少會將矛頭對準那些妨礙人性發展的權力體系,對準戰爭的罪惡,以及異化人民的市場及官僚體系。……科幻小說因此是一種寓言式的鏡子。” 在這個陰暗、可怕、令人作嘔的文本世界中,韓松放棄政治、科學、文化的烏托邦,對現實和傳統進行批判、顛覆,同時進行著對生存的反諷性調侃——枯竭、腐朽、沉重、滯緩、壓抑的日常生活,價值迷惘、信仰危機、意義缺失,沒有愛情、放逐理想、消解詩意,沒有純淨和美好,沒有一絲光亮的所在,充滿了讓人窒息的絕望感——韓松以銳利的眼光透視生活的荒雜,通過形象和卓越的表現創造出來的第二現實,它比真實的現實即第一現實更有感染力和震撼力,更真實、更深刻、更有反諷意味,正如鄭文光所提倡的那樣——“將顯示生活中的素材在科學和邏輯的主導下誇張、變形,將現實世界變成虛化的世界,其最終結果可以將主題深化。”

評價

韓松的作品大量借鑑西方現代派藝術的表現手法,重感受而輕情節,每篇作品需讀之再三,妙處方顯。是為文化人寫的科幻小說,較難流傳,影響面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會越來越體會到韓松科幻小說的藝術價值。

韓松在中國新生代科幻作家群中是頗有爭議的一個,廣大讀者對其作品的接受呈現出“兩極現象”,他那些驚世駭俗的、看上去似乎完全異於中國科幻傳統創作的作品一方面受到眾多讀者的冷落、質疑甚至責問,但在另一方面卻為他在更廣闊的範圍內贏得了比其他科幻作家更廣泛的聲譽。著名科幻理論研究者與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吳岩副教授認為“韓松是當今中國科幻界最被看好、也最為獨樹一幟的作者之一。他的小說與經典西方科幻小說、傳統中國科幻小說都不一樣,他開創了一種將西方科幻精神融會到中國文化之中的全新類型。” ,美國科幻雜誌《軌跡》也對他有這樣的評價:“韓松先生是中國目前唯一在科幻和主流文學讀者中同時獲得好評的科幻作家”

與其他中國新生代科幻作者相比,韓松的作品似乎帶有更多的“先鋒性”,其作品在文類上的邊緣性使其無法嵌入軟硬科幻的傳統分類模式中去,他的作品自覺建構一個假設的虛構場景,自成一個超級現實世界,敘事文本中凸顯出來的主題並非現實科學,加上不脫離現實的幻想,使得其作品與正統科幻作品不一樣。他“以別具一格的‘後現代文學風尚‘進入科幻文壇,在他的作品中,科幻領域中的’宏大敘事‘完全消失,世界的偶然性、不確定性、瑣碎性和人際關係的表面性以一種完全中國化的方式進入文本。更加重要的是,他的小說幾乎將科幻文學所有預設的內容規則全部顛覆,在尋找科幻文學本土化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主要科幻作品

韓松作品:紅色海洋韓松作品:紅色海洋

中短篇
宇宙墓碑
沒有答案的航程
逃出憂山
柔術
美女狩獵指南
非典倖存者聯誼會
台灣漂移
靈隱寺的雨
春到梁山
捷運驚變
乘客與創造者
暗室
長篇
2066年之西行漫記
讓我們一起尋找外星人
紅色海洋
綠岸山莊

盤點近現代科幻小說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