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古詩]

韓信[古詩]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古住今來,寫韓信的詩詞非常多。一直有志有將其蒐集齊全。這裡蒐集了古今以來的21首描寫韓信的或者與韓信有關的古詩。

基本信息

一、王安石《韓信》

韓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憐。

當時噲等無由伍① ,但有淮陰惡少年。

誰道蕭曹刀筆吏② ,從容一語知人意。

壇上平明大將旗,興趣軍盡驚王不疑。

搏兵擊楚濉半涉,從此龍且聞信怯。

鴻溝天下已橫分,談笑重來卷楚氛。

但以怯名③終得羽,誰為孔費兩將軍④。

【作者介紹】王安石(1021-1086)宋撫州臨州人,字介甫,號半山。慶曆二年進士,熙寧二年會知政事,領三司條例使,實行新法,遭到舊黨反對。晚年退居江寧,以元豐中封荊國公,為宋八大家之一。

【注釋】①噲等無由伍:《漢書》:“信居常鞅鞅,羞與絳灌待列。嘗過樊將軍噲,噲趨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②蕭曹刀筆吏:《漢書》:“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信亡,何不及以聞,自追之。”蕭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③ 但以怯名:《漢書·韓信傳》:“少年辱信,一市皆笑信,以為怯。”④ 孔、費兩將軍:二人皆韓信將,即蓼候孔熙,費侯陳貨。

《韓信》,宋王安石所作詩。韓信(?—前196),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官拜楚王、上大將軍,中國歷史上偉大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

二、黃庭堅《韓信》(宋)

韓生高才跨一世,劉項存亡翻手耳。

終然不忍負沛公,頗似從容得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齊自重身已輕。

躡足封王能早寤,豈恨淮陰食千戶。

雖知天下有所歸,獨憐身與噲等齊。

蒯通狂說不足撼,陳豨孺子胡能為。

予嘗貰酒淮陰市,韓信廟前木十圍。

千年事與浮雲去,想見留侯決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

功名邂逅軒天地,萬事當觀失意時。

三、王仁裕《題孤雲絕頂淮陰侯祠》 (宋)

一握寒天草木深,路人猶說漢淮陰。

孤雲不掩興亡策,兩角曾懸去往心。

不是冕毓親布素,豈勞丞相遠追尋?

當時若放還西楚,尺寸中華未可侵。

四、錢若水《題韓信廟》(宋)

築壇拜處恩雖厚,躡足封時慮己深。

隆準若知同鳥喙,將軍應有五湖心。

五、張耒《韓信》(宋)

登壇一日冠群雄,鍾室倉皇念蒯通。

能用能誅誰計策,嗟君終自愧蕭公。

六、袁祟煥《韓淮陰侯廟》(明)

一飯君知報,高風振俗耳。

如何解報恩,禍為受恩始。

丈夫亦何為,功成身可死。

陵谷有變易,遑問赤松子。

所貴清白心,背面早熟揣。

若聽蒯通言,身名己為累。

一死成君名,不必怨呂雉。

七 、袁保恆《過韓侯嶺題壁》(清)

高帝眼中只兩雄,淮陰同士與重瞳。

項王已死將軍在,能否無嫌到考終。

八、包彬《淮陰侯廟》(清)

鳥盡良弓勢必藏,千秋青史費評章。

區區一飯猶圖報,爭肯為臣負漢王。

九、李紳《卻過淮陰吊韓信廟》(唐)

功高自棄漢元臣,遺廟陰森楚水濱。

英主任賢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龍鱗。

賤能忍恥卑狂少,貴乏懷忠近佞人。

徒用千金酬一飯,不知明哲重防身。

十、殷堯藩《韓信廟》(唐)

長空鳥盡將軍死,無復中原入馬蹄。

身向九泉還屬漢,功超諸將合封齊。

荒涼古廟惟松柏,咫尺長陵又鹿麋。

此日深憐蕭相國,竟無一語到金閨。

十一、許渾《韓信廟》(唐)

朝言云夢暮南巡,已為功名少退身。

盡握兵權猶不得,更將心計托何人。

十二、羅隱《韓信廟》(唐)

剪項移秦勢自雄,布衣還是負深功。

寡妻稚女俱堪恨,卻把餘杯奠蒯通。

十三、劉應卜《詠淮陰渡》

木罌飛渡笑艨艟,相拒蒲津讓首功。

壇上英雄隨水去,濤聲猶似戰河中。

十四、錢莉芳《天意》

長恨此生不逢時,才堪經緯有誰知?

千秋盛名身死後,奈何當年人未識。

十五、唐·劉禹錫《韓信廟》

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

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

丈夫生即為真王,蒯通豈必謀非臧。

食人之食死人事,不知鳥盡良弓藏。

拜將高台此尚存,英雄千載屬王孫。

炎劉赤帝心先作,強楚方張氣已吞。

拒徹數言思不倍,王齊一策禍為門。

閒來不盡登臨意,漢水秦山草木昏。

王孫昔釣長淮流,釣竿一擲重瞳愁。

赤龍得水上天去,鍾室酬功付刀鋸。

漢家青史兩釣台,千秋獨為韓信哀。

何如客星早歸釣,一別東更都不來。

萬盡風雲大將台,凌空高峙對城隈。

謾譏隆準非仁辟,畢竟王孫是俊才。

弓影直將高烏盡,魚鉤餌得假王來。

黥彭功烈同銷歇,漢水滔滔去不回。

十六、周永年《吊淮陰侯》(清)

一市人皆笑,三軍眾盡驚。

始知真國士,元不論群情。

楚漢關輕重,英雄出戰爭。

何能避菹醢,垂釣足平生?

十七、賈雲《再游韓信廟》

霧重煙生故地游,不期而遇是老友。

十載風雨轉眼過,舊門又要荒一秋。

布衣至賤能忍恥,他日雄謀定江山。

香火古廟難覓人,一園清水松柏猴。

2015年1119,中午碼頭古鎮

十八、楊萬里《過淮陰縣題韓信廟 其一》

來時月黑過淮陰,歸路天花舞故城。

一劍光寒千古淚,三家市出萬人英。

少年跨下安無忤,老父圯邊愕不平。

人物若非觀歲暮,淮陰何必減宣成。

十九、楊萬里《過淮陰縣題韓信廟 其二》

鴻溝祗道萬夫雄,雲夢何銷武士功。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還負室前鍾。

古來犬斃愁無蓋,此後禽空悔作弓。

兵火荒餘非舊廟,三間破屋兩株松。

二十、胡宏《韓信》(宋)

功成全仗漢家兵,真是英雄不藉人。

禽了項王知退步,定騎箕尾上天津。

二十一、于謙《過韓信冢》(明)

躡足危機肇子房,將軍不解避鋒鋩。

成功自合歸真主,守土何須乞假王。

漢祖規模應豁達,蒯生籌策豈忠良。

荒墳埋骨山腰路,駐馬令人一嘆傷。

二十二、張之洞《韓信》

旗鼓堂堂下井陘,憐君智略獨知兵。

登壇豈減隆中對,齒劍方思走狗烹。

長樂殿前鍾未歇,南昌亭上月空明。

江東道覆隋王頍,不獨傷心有蒯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