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侯故里

韓侯故里

韓侯故里,位於淮陰故城碼頭鎮。這裡作為漢淮陰侯韓信的故里,千百年來關於韓信的歷史遺蹟和紀念性建築很多,而且是屢廢屢建。改革開放以來,全面恢復了關於韓信的歷史文化勝跡,其中包括淮陰侯廟、韓信釣魚台、胯下橋、漂母岸、千金亭等。2003年竣工對外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公園入口前為6400平方米的廣場,廣場上有兩座漢闕,大門上方橫額“韓侯故里”四個鎦金大字,為陳立夫先生99歲時題寫。園內諸景點按秦漢建築風格在古蹟原址上修復,各景點圍繞韓信湖和胭脂塘小河分布,高下參差,在竹樹掩映、曲徑通幽中,顯得錯落有致。公園占地10萬平方米,其中,水面近4萬平方米。
淮陰侯廟相傳在漢惠帝四年(前191)大赦天下,即令射陽侯劉纏(即項伯)為韓信建祠,後代有廢興,宋黃山谷詩云:“吾嘗賒酒淮陰市,韓信廟前木十圍”,足見其古。宋淮陰侯廟大約圮廢於宋末元初。今淮陰侯廟重建於2002年5月,位於韓信湖南岸,北對湖水,寓意韓信背水列陣,用兵出神入化。其建築為典型的漢代風格,由山門、庭院、迴廊和大殿組成。山門面闊8.8米,進深5.6米,門楣橫書“淮陰侯廟”四個大字,為謝冰岩老先生所書。兩側抱柱楹聯:“仗劍辭淮市,桑梓留鴻,巨仁大義欽神鬼;登壇將漢兵,中原逐鹿,偉略奇謀爍古今。”庭院兩側是與主體建築連為一體的迴廊,廊內牆壁上鑲嵌28塊石刻畫,畫面選取韓信一生28個生活片段,每一塊石刻畫都是一個故事,生動而逼真。
廟內主體建築“兵仙殿”,殿名為著名書法家戚慶隆題寫,雄偉壯觀。大殿面寬18米,進深11米,高13.8米,殿內正中為韓信登壇拜將時的座像,樊噲、周勃、灌嬰、張良、劉邦、蕭何像肅立兩側。坐像前有兩副抱柱楹聯:“休論韓是劉非,榮辱漫嗟隨逝水;且看經傳史載,神機無愧奉兵仙。”“釣城下,鑽胯下,百戰終成一垓下;談略高,論謀高,千秋不信幾峰高。”大殿門前左右兩側各立石碑一通,形制相同,高2.05米,寬0.94米,厚0.23米,西側為荀德麟所撰《重修淮陰侯廟記碑》,記述了淮陰侯廟的歷史和鄉人潘業銀投資重修淮陰侯廟的情況。東側為宋蘇東坡撰書的《淮陰侯廟記》,蘇文一詠三嘆,寄託和感慨之情溢於字裡行間。廟內庭院布置為一中國象棋棋盤,棋盤長15.9米,寬12.3米,韓信為中國象棋的發明者,這一設計構思可謂精心而高明。
淮陰侯廟主殿背對韓信湖,其他景點如胯下橋、漂母岸、千金亭等均圍繞韓信湖,主殿後門抱柱楹聯:“清淮水遠,故城址渺,湖波風木若言桑海;漂母陵高,胯下橋低,愛恨情仇皆烘托英雄。”
韓信釣魚台在韓信湖南岸。韓信少時曾在此垂釣,韜光養晦,靜觀其變,待時而發。後人為了紀念他,在此建釣台,後毀於水患,1983年,淮陰縣政府撥款在原址重修,2002年,潘業銀投資復建。釣台背倚淮陰侯廟,面寬12.1米,側寬8.8米,亭額“韓侯釣台”四字,為陳立夫99歲時書。兩側亭柱楹聯:“枵腹待機,反秦猛士能藏志;急流垂釣,命世雄才只賺龍。”“歲月無情,消逝幾多漁利客;清淮有幸,流傳千古占鰲鉤。”釣魚台臨水面的楹柱上亦有楹聯:“千秋共釣,懷瑾握瑜雙國士;異代同逢,扶周興漢兩魚竿。”楹聯把同是釣徒的興周名將姜子牙與韓信一起頌揚,強調韓信在建立漢王朝中無出其右的功勳。
胯下橋,《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胯下,蒲伏。”韓信衣錦還鄉後,以德報怨,仍給屠中少年授職。後鄉人立胯下橋紀念此事。舊志對胯下橋多有記載,1993年,碼頭鎮政府重修胯下橋券門。2003年,潘業銀投資重建。橋在韓侯釣台東約40米處的小河上,為拱形,寬2.4米,長11.8米,中有一亭,兩側各有一聯:“書劍機鋒藏胯下,屈伸道理貫寰中。”“一忍存無雙國士,十年展萬古胸襟。”
除胯下橋外,還有訪甘橋、通泗橋、問桃橋等古色古香的橋樑。
千金亭位於韓信湖東岸。韓信少時寄食漂母,曾對漂母表示:“我將來一定要重重報答您老人家。”漂母說:“我是同情你不能養活自己,哪裡是指望你報答呢!”據傳韓信衣錦還鄉後,贈漂母以千金。碼頭鎮舊有千金亭毀於水患,今千金亭為2003年復建,亭呈正方形,亭額上有“千金亭”三字,為著名書法家言恭達所書,亭柱上懸有兩副楹聯:“愛心本無價,然諾足千金。”“宏慈博愛千金難買,至信精誠一諾弗移。”
漂母岸,漂母飯信之古河岸。舊志多有記載,古詩亦多有吟詠。今漂母岸在韓信湖西岸,主亭面闊11.6米,側寬7.8米,兩翼亭為寬5.2米的正方形,南北翼亭立柱各有一副對聯。園中楹聯等分別由書法家王心翰、花法榮、吳應寧、胡道華、姜華、曹啟瑞、張壽山、黃江、趙阜新、馮勇等書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