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蘭氏陰性細菌

革蘭氏陰性細菌

革蘭氏染色反應呈紅色(復染顏色)的細菌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用G-表示。

革蘭氏陰性菌

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物質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結晶紫-碘複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然後又被染上了復染液(番紅)的顏色,因此呈現紅色。

革蘭氏陰性細菌革蘭氏陰性細菌革蘭氏陰性

革蘭氏陰性菌

以[大腸桿菌]為代表。大腸桿菌兼氣性菌種,一般生存於腸道中及厭氧的還境中。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的特徵為有一層out member 與陽性菌種不同。目前對大腸桿菌的研究很多,除了它是一般食物中是否有被污染的指標外,很多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皆需要使用到大腸桿菌當作實驗宿主。

除了大腸桿菌外,變形桿菌、痢疾桿菌、肺炎桿菌、布氏桿菌、產氣夾膜桿菌、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摩拉)菌、不動桿菌屬、耶爾森菌屬、嗜肺軍團菌、百日咳桿菌、副百日咳桿菌、志賀菌屬、巴斯德菌屬、霍亂弧菌、副溶血性桿菌、類志賀吡鄰單胞菌等也是革蘭氏陰性菌

革蘭氏染色法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

的一種鑑別染色法,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 細菌先經鹼性染料結晶染色,而經碘液媒染後,用酒精脫色,在一定條件下有的細菌此色不被脫去,有的可被脫去,因此可把細菌分為兩大類,前者叫做革蘭氏陽性菌(G+),後者為革蘭氏陰性菌(G—)。為觀察方便,脫色後再用一種紅色染料如鹼性蕃紅等進行復染。陽性菌仍帶紫色,陰性菌則被染上紅色。有芽胞的桿菌和絕大多數和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線菌和真菌都呈革蘭氏正反應;弧菌,螺鏇體和大多數致病性的無芽胞桿菌都呈現負反應

革蘭氏陰性細菌革蘭氏陰性細菌革蘭氏陰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