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苞千里光

革苞千里光

革苞千里光(學名:Senecio coriaceisquamus)是菊科千里光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溪旁潮濕處,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革苞千里光
【種拉丁名】:Senecio coriaceisquamus Chang
【種別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千里光屬
【屬拉丁名】:Senecio
【國內分布】:特產雲南(瑞麗怒江分水嶺)。生於溪旁潮濕處,海拔3 000米。
【海拔】:3000
【命名來源】:[Bull.Fan Mere.1nst.Bi01.Bot 6: 50. 1935]
【中國植物志】:77(1):250
【系中文名】:革苞系
【系拉丁名】:Ser.Coriaceisquarni C.Jeffrey
【組中文名】:番紅菊組
【組拉丁名】:Sect.Crociseris(Reichenb.)Hall
【亞族中文名】:千里光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SENECIONINAE Dumort.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中部莖葉與下部葉同形,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6厘米,寬2--4厘米,葉柄長2—4厘米,具翅,基部漸擴大成圓形,全緣或具數細齒,半抱莖的葉耳;最上部葉披針形,頂端漸尖,無柄,基部楔狀狹成葉柄。頭狀花序直立,輻射狀,5—10排列成較密頂生傘房花序;花序梗長5—20毫米,密被柔毛,基部具苞片;具線形小苞片。總苞鍾狀,長8—9毫米,寬4—5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7—8,線形,長5—7毫米,綠色;總苞片12—14,長8毫米,寬1—1.5毫米,尖,上端黑色,革質,邊緣狹近軟骨質,背面被短柔毛。舌狀花5—7;管部長4—4.5毫米;舌片黃色,長圓形,長8毫米,寬2.5毫米,頂端具3細齒或3裂,具4脈;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8毫米,管部長4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6毫米,尖,邊緣具乳頭狀毛。花葯長2毫米,基部具鈍耳;附片卵狀長圓形;花葯頸部略伸長,向基部略膨大;花柱分枝長1.2毫米,截形,具乳頭狀毛。瘦果(未成熟)圓柱形,長3.5毫米,具短微毛;冠毛白色,長6毫米。

產地分布

特產雲南(瑞麗怒江分水嶺)。生於溪旁潮濕處,海拔3 000米。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Senecio coriaceisquamus Chang in Bull.Fan Mere.1nst.Bi01.Bot.6:50.1935; S.Y.HuinQuart.JOUITI.TaiwanMus.21:41.1968;C.Je{{reyetY.L Chenin KewBull.39(2):377.1984,——Seneciodecumbens Changinsched.

本系概述

革苞系Ser.CoriaceisquarniC.JeffreyetY.L.CheninKewBull.39(2):371.1984.直立具莖葉草本。葉或多或少三角形,基部心形或戟形,下面無絨毛。頭狀花序無舌狀花,稀具舌狀花,通常下垂;總苞片5或一8(一12)至13(一14),通常革質;無舌狀花或稀具5—7舌狀花;管狀花5至多數;花葯頸部短至長,向基部幾不或略膨大。系名模式:革苞千里光S.coriaceisquamusChang

本組概述

番紅菊組Sect.Crociseris(Reichenb.)Hall.EtWohlf.InKoch.Svn.Ed.3,1486,1897;C.JeffreyetY.L.CheninKewBull.39(2):358.1984.——CinerariaL.Sect.CrociserisReichenb·,F1.Germ.Excurs.242.1831.具莖葉多年生草本。葉基部楔形至漸狹。頭狀花序有舌狀花,直立;花葯基部鈍至圓形。瘦果表皮細胞無乳頭狀毛;革質層薄;9—10連線的導管的機械組織形成一個完整的圓柱。組名模式:蛛絲狀千里光S.Arachnoideus(Reichenb.)Sieb.exDC.

本屬概述

Li.Sp.P1.866.1753,etGen.P1.ed.5:373.1754.直立稀具匍匐枝,平臥,或稀攀援具根狀莖多年生草本,或直立一年生草本。莖通常具葉,稀近葶狀。葉不分裂,基生葉通常具柄,無耳,三角形,提琴形,或羽狀分裂;莖生葉通常無柄,大頭羽狀或羽狀分裂,稀不分裂,邊緣多少具齒,基部常具耳,羽狀脈。頭狀花序通常少數至多數,排列成頂生簡單或復傘房花序或圓錐聚傘花序,稀單生於葉腋,具異形小花,具舌狀花,或同形,無舌狀花,直立或下垂,通常具花序梗。總苞具外層苞片,半球形,鍾狀或圓柱形;花托平;總苞片5—22,通常離生,稀中部或上部聯合,草質或革質,邊緣乾膜質或膜質。無舌狀花或舌狀花1—17(一24);舌片黃色,通常明顯,有時極小,具3(一4)一9脈,頂端通常具3細齒。管狀花3至多數;花冠黃色,檐部漏斗狀或圓柱狀;裂片5。花葯長圓形至線形,基部通常鈍,具短耳,稀或多或少具長達花葯頸部1/4的尾;花葯頸部柱狀,向基部稍至明顯膨大,兩側具增大基生細胞;花葯內壁組織細胞壁增厚多數,輻射狀排列,細胞常伸長。花柱分枝截形或多少凸起,邊緣具較鈍的乳頭狀毛,中央有或無較長的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具肋,無毛或被柔毛;表皮細胞光滑或具乳頭狀毛。冠毛毛狀,同形或有時異形,頂端具叉狀毛,白色,禾稈色或變紅色,有時舌狀花或稀全部小花無冠毛。約1000種,除南極洲外遍布於全世界。本屬隸屬於千里光亞族SubtribeSenecionineae,是本族中最大的屬。關於屬的界限和概念不同的學者各有不同。國產的種類過去未曾作過系統的分類研究。作者結合植物志編研,採用形態學、花的顯微形態學及瘦果解剖學,對國產的種類進行全面的分類整理。共有63種,主要分布於西南部山區,少數種也產於北部、西北部、東南部至南部。本屬的一些種供藥用,如千里光S.scandensBuch.—Ham.ExD.Don。屬名模式:歐洲千里光S.vulgarisL

亞族概述

花葯頸部欄桿柱狀,倒卵狀或倒梨狀,基部邊緣的細胞增大;藥室內壁組織細胞壁增厚通常輻射狀,稀分散排列;柱頭區通常分離,稀匯合或連線;染色體數目通常20或10。

本族概述

Cass.InJourn.Phys.ChimHist.Nat.Arts88:169.1819etinDict.Sci.Nat.20:377——378.1826;Benth.EtHook.Cen.P1.2(1):163——533.1873;0.Hoffm.InEngl.U.Prantl.Pfianzen—lam.4(5):87--391.1894;Schischk.1nF1.URSS.26:638—857.1961;HKoyamainMemFac.Sci.KyotoUniv.Ser.Bid.2(1):19——60.1968,et2(2):137——183,1969;B.Nord.InOperaBot。44:1—83.1978;C.JeffreyetY.L.CheninKewBull,39(2):205--446.1984.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亞灌木或灌木。葉互生,有時蓮座狀,無柄或有柄,全緣至淺裂或深裂。頭狀花序傘房狀或總狀排列,或單生,具異型或同型小花,輻射狀或盤狀。總苞片1層或2層,分離或連合,外苞片小或較小。花托平或凸,稀錐狀,裸露或具小窩孔。外圍小花雌性,花冠舌狀或細管狀;花柱2淺裂,中央小花兩性;花冠管狀,檐部窄漏斗狀或鍾狀,4—5裂;花柱2淺裂,分枝內側具柱頭,有時不育或不裂及不育,頂端被乳頭狀毛或無毛。雄蕊4或5,花葯基部鈍,尖或箭狀或具尾,內壁組織增厚輻射狀或兩極狀排列,花葯頸部直或基部增粗腫大;瘦果圓柱形,具棱或有時扁平,無毛,具肋或具腺或被柔毛;冠毛1層至多層,剛毛狀,少數或多數,稀無冠毛,白色或具色,宿存或脫落。本族是菊科植物中較大的族,據近期統計此族約有112屬,它們分別隸屬於Senecioninae和Blennospermatinae兩個亞族。廣泛分布於全世界。前人對本族屬的劃分各有不同。我們基本上採納瑞典分類學家BertilNordestam(1977,1978)的分屬概念,將國產千里光族劃分為三個亞族,即款冬亞族Subtrib.Tussilagi—naeDum.、狗舌草亞族Subtrib.TephroseridinaeC.JeffreyetY.L.Chen和千里光亞族Subtrib.SenecioninaeDumort.其中除了大吳風草屬FarfugiumLindl.、橐吾屬Ligu—lariaCass.和垂頭菊屬CremanthodiumBenth.等3個屬在出版的《中國植物志》第七十七卷第二分冊已有記述外,本卷冊共記載有20個屬,258種。本族中的一些屬植物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例如款冬屬、蜂斗菜屬、蟹甲草屬,橐吾屬以及菊三七屬中的一些種類可供藥用。千里光屬的一些種類花美麗色彩鮮艷,可供觀賞。

亞科概述

Kitam.inMem.Coll.SC.KyotoImp·Univ.Ser.B.12:5.1937.——Tubulifl0raeDC.,Prodr.5:8.1836;Endlicher,Gen.P1.356.1838;O.Hoffm.InEngl.U.Prantl.,Pflanzenfam.IV.5:118.1894.頭狀花序全部為同形兩性的管狀花,或有異形的小花,中央花非舌狀;植物無乳汁。

本科概述

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或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鏇復花、天名精、茵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按照頭狀花序中小花的構造以及植物有無乳汁等特徵,本科分為兩個亞科和13個族。本卷內容包括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鳩菊族Vernonieae、澤蘭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個屬,共260餘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