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人格

非理性人格,主要是指一切有別於理性思維的精神因素的想法和做法,對周圍世界的歪曲認知使他們將常人認為較輕的刺激,做事無意識、直覺論、相對主義等等。

 理性情緒療法的創始人艾里斯提出:“有人具有非理性信念的人格。”這是他有關應激及神經質行為學說的基礎。他認為這種人的不良情感或神經質行為不是由人或事引起,而是源於他們自己對人或事的負性思維及不合邏輯的信念,這就是引起應激和神經症的基礎。他認為,個體對他人和客觀世界的態度、價值觀的綜合是一種信念系統,人們憑藉這種信念系統去對客觀世界的變化(潛在的應激源)作出認知性評價,以理性的信念去評價則可得出合理的解釋,作出恰當的反應;若以非理性的信念進行評價,則會對應激情境產生歪曲的知覺,也就是說,非理性信念人個者的思維不合邏輯,不能正確結實潛在應激源,因而在環境並非危害之時卻會處在應激狀態之中。
 
這些非理性信念人格者較其他人好發神經症,因為他們對周圍世界的歪曲認知使他們將常人認為較輕的刺激或不太可能發展成為應激源的情境視為應激源;他們只注意到事物的陰暗面或負性的一面,而忽視光明面或積極的方面。艾里斯發現,這些人常以自言自語(不一定出聲)的方式來強化非理性信念,即通過這種“自我對話”的形式自我重複事件的負性信息,並將其內化。所以,艾里斯說,非理性信念本身就是一種激活事件,只要想到它就可以觸發應激放映或其它負性反應。
每個人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非理性信念,以此去對事件或情境作認知性評價,便常易發生應激。艾里斯曾經提出10種不合邏輯的非理性信念,後來,沃倫等人將其歸納為4類:(1)庸人自擾(或災難化)狀態。他們常將一件小事不恰當地放大,並且通過不斷地反覆嚇唬自己而使應激情境持續存在。對一件已經過去的事件,他們會心有餘悸地通過反覆向他人訴說來點燃自己的應激。(2)一定/必須/應該狀態。這類信念是將事物絕對化,他們以這三個詞作為口頭禪,認為某事“應該”是這樣的,否則就是不對;要求他人做事“必須”達到什麽程度,沒有迴旋餘地;對事物看法有“一定”之規,非黑即白,容不得半點不同觀點。(3)不恰當地評估價值狀態。他們認為其他人或事毫無價值,不值得一提,完全是浪費時間。(4)不現實的需要狀態。他們給歡樂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標準,對他人有過高的期望,喜歡“挑毛病”、“找錯誤”,很少滿意,且常常不分場合和後果地對他人“品頭論足”。(作者:徐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