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

非理性

非理性主要是指一切有別於理性思維的精神因素。也指那些反對理性哲學的各種非理性思潮,如惟情論、意志論、生命哲學、無意識、直覺論、神秘主義、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等。

基本信息

觀念

非理性非理性
1.需要被讚賞:一個人不管做什麼,都絕對必須得到每個人的喜愛和讚許。
2.過高的自我期許:人在各方面都必須能力十足,完美無缺。
3.責備:有些人很壞、邪惡卑鄙,應該受到責備懲罰。
4.面臨災難:當事情不能盡如己願時,一定是可怕的災禍。
5.不必負責:不愉快是由外在環境所造成,個人一定無法加以控制
6.憂慮:對於可能發生的危險或可怕的事物,必須要常記掛在心裡
7.逃避問題:逃避某種困難或責任,總一定比面對問題還來的容易。
8.無助感:過去的經驗與事件,是現在行為的決定者,過去的影響一定是無法磨蝕
9.完美主義:每個問題一定有一個正確或完美的解決方法,而且必須找到,否則將會有大災難。
10.依賴:一個人必須依賴他人,並應找一個比自己更強的人去依靠
11.過分關切:一個人應該為別人的難題或困擾而煩惱。
12.惰性:個人的自我陶醉或不必積極參與活動,也必能帶來極大的喜悅。

唯意志

唯意志主義是一種把人的意志絕對化,神秘化,把意志看成是宇宙的本原和萬物的本質,認為意志高於理性的唯心主義和非理性主義哲學學說,是現代西方人本主義哲學思潮的開創性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和尼采。叔本華,是意志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是一個反理性主義的思想家,也是一個極端的悲觀主義者。唯我主義的唯心論,唯意志論的哲學構架,反理性主義的哲學立場和悲觀主義的人生觀構成了其哲學思想的全部。他就是從唯意志論和和反理性主義走向了悲觀主義的人生觀。尼采,是著名的意志主義哲學家,其哲學是直接從叔本華的哲學出發的,他深受叔本華哲學的影響,但他反對叔本華否定生命意志的悲觀遁世思想,不過並不否定人生是痛苦和無意義的論斷。在他看來,“人生是多災難的,而且常常是無意義的”①,這使人生陷於難以忍受的痛苦之中,人生就是恐怖的“苦海”。

二者的人生觀都帶有悲觀主義的色彩。其最大的不同是叔本華的人生觀是消極悲觀的人生觀,尼采的人生觀是積極悲觀的人生觀。尼采人生觀是叔本華人生觀的發展。

舉例

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點本科大學的趙同學,在第一學期的考試中微積分考試成績就出現了不及格。對於從小考試成績一直優異的趙同學來說,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內心的痛苦無法言表。他天天想到的是成績糟糕到這種地步,自己的父母辛辛苦苦湊錢讓自己上大學,卻考得怎么差,怎樣向他們交代?
趙同學越想越傷心,越想越悲觀,整天惶恐不安,持續地情緒低落,對什麼都沒興趣,什麼事情都不能讓他高興起來。他經常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鬱鬱寡歡,有時還偷偷地落淚。
趙同學在遭遇微積分考試不及格的消極事件之後,之所以產生了消極的情緒和巨大的心理壓力,根本的原因就在於趙同學的頭腦里存在著諸如“對不起父母”“我這個人真無能”等許多不合理的、非理性的觀念的困擾。
找到問題的根源,就要自我反駁“過度概括化”的非理性觀念。首先要認識到,以一件事的成敗來評價整個人是一種不理智的思維方式。其次,不要去評價整體的人(自己),而應代之以評價人的具體行為、行動和表現(就事論事)。更重要的是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達到完美無缺的境地;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可能犯錯誤的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