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河流]

尼羅河[河流]

尼羅河,全長6650公里,是世界第一長河,非洲主河流之父。發源於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一條國際河流。流經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衣索比亞、蘇丹、埃及等7個國家,跨越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流域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陸面積的九分之一,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尼羅河——阿拉伯語意為“大河”。“尼羅,尼羅,長比天河”,是蘇丹人民讚美尼羅河的諺語,塑造了尼羅河文明之一---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發源處。

基本信息

簡介

尼羅河 尼羅河

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Nile),非洲主河流之父,位於非洲東北部,是一條國際性的河流。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南部的東非高原上的蒲隆地高地,幹流流經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烏干達蘇丹埃及等國,最後注入地中海。幹流自卡蓋拉(Kagara)河源頭至入海口,全長6670千米,是世界流程最長的河流。支流還流經肯亞、衣索比亞剛果(金)厄利垂亞等國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約335萬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陸面積的九分之一,入海口處年平均徑流量810億立方米。所跨緯度從南緯4,至北緯31,達35。之多。

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羅河長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得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羅河有兩條主要的支流,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青尼羅河是尼羅河下游大多數水和營養的來源,但是白尼羅河則是兩條支流中最長的。
尼羅河是由卡蓋拉河白尼羅河青尼羅河三條河流匯流而成。尼羅河最下游分成許多汊河流注入地中海,這些汊河流都流在三角洲平原上。三角洲面積約2400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河渠交織,是古埃及文化的搖籃,也是現代埃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尼羅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則是人類文明的最早發源地之一,古埃及誕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絕大部分工農業生產集中在這裡。尼羅河被視為埃及的生命線。幾千年來,尼羅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濫。8月份河水上漲最高時,淹沒了河岸兩旁的大片田野,之後人們紛紛遷往高處暫住。十月以後,洪水消退,帶來了尼羅河豐沛的土壤。在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們栽培了棉花小麥水稻椰棗等農作物。在乾旱的沙漠地區上形成了一條“綠色走廊”。埃及流傳著“埃及就是尼羅河,尼羅河就是埃及的母親”等諺語。尼羅河確實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為沿岸人民積聚了大量的財富、締造了古埃及文明。6700多公里尼羅河創造了金字塔,創造了古埃及,創造了人類的奇蹟。
現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區。埃及人稱尼羅河是他們的生命之母。

起源

古老的尼羅河 古老的尼羅河

 尼羅河是一條非常古老的河流,約在6500萬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發生多次變遷,但它總是向北流。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間曾是一個大湖,湖水由當時已經存在的青、白尼羅河補給。後來,湖水高出盆地邊緣,通過喀土穆以北的峽谷,沿著古尼羅河流入地中海,於是便出現了現在的尼羅河水系。

尼羅河源自蒲隆地的魯武武(Ruvuvu)河,與尼亞瓦龍古(Nyawarungu)河匯流後稱卡蓋拉河,流經盧安達和坦尚尼亞與烏干達的邊界地區,注入維多利亞湖。自維多利亞湖北端流出後稱維多利亞尼羅河,入尼羅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閘、壩烏干達境內,不久流入基奧加湖。又向西經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出艾伯特湖後向北流稱艾伯特尼羅河,接納由右岸匯入的阿帕蓋爾河,過尼穆萊峽谷後即進入蘇丹平原。自尼穆萊起河流名為白尼羅河,尼穆萊至馬拉卡勒河段又稱傑貝勒河。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經的地區是蘇德沼澤區。出沼澤區後自右岸接納索巴特河,河流徑流量倍增。此後直至喀土穆河流兩岸多為半荒漠地區。從尼穆萊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在喀土穆有青尼羅河匯入,此後的河段稱尼羅河。喀土穆至亞斯文流程約1850km,落差約290m,兩岸為沙漠地區,其間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由亞斯文至開羅流程約900km,落差很小。從開羅下游20km處開始,尼羅河進入三角洲地帶,面積約2.2~2.4萬km2,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漢河是杜姆亞特河及賴希德河,每條河長均在200km左右。

歷史

 
卡蓋拉河和Rurubu河匯流處 卡蓋拉河和Rurubu河匯流處

從石器時代開始尼羅河就已經是古埃及文明的命脈。埃及大多數居民和所有城市位於亞斯文以北的尼羅河畔。前八千年以前由於氣候變化或者由於對乾燥草原的過分畜牧利用導致尼羅河沿岸沙漠化,迫使人類越來越集中在河谷兩岸生活,導致了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農業經濟社會的形成。在有史紀錄中,尼羅河曾於829年和1010年兩次封凍。

古埃及
增長在古希臘文明中起了一個關鍵作用,而尼羅河則是不停增長的源泉。每年的大水使得尼羅河沿岸非常富饒,而且這個富饒綿綿不絕。埃及人在尼羅河畔種植小麥棉花水稻椰棗和穀物,為其居民提供食物。尼羅河畔還有許多野生動物,比如水牛。前7世紀波斯人引入了駱駝。這些動物提供了肉,也可以被馴服,用來耕地,駱駝則可以運輸貨物。尼羅河水對於人和畜一樣是生命的基礎。尼羅河本身也是一條方便和有效的水道。
埃及在歷史上有非常長的時間非常穩定。這個穩定的保障之一是尼羅河的富饒。埃及生產的小麥是經常爆發饑荒的中東的關鍵食品。除此之外亞麻也是埃及的重要貿易產品。這些貿易保障了埃及與其周邊國家的外交關係和埃及本身的經濟穩定。尼羅河畔的貿易可能很早就產生了,在今天的尼羅河源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南愛德華湖附近發現的伊珊郭骨可能是最早的埃及乘法的證明,其碳14定時獲得的結果為前兩萬年。尼羅河所提供的食物和財富也保障了埃及可以快速和有效地徵募進攻和防禦用的軍隊。
尼羅河在埃及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法老使得尼羅河漲水,作為這生命水和穀物的代價農民將在沃土上生產出來的產品的一部分交給法老。而法老則用這些財富來建設埃及社會。
在埃及尼羅河也擁有精神意義。在古埃及神話中有話專門有一位對尼羅河年度洪水負責的神哈比。他和法老均控制尼羅河的洪水。同時尼羅河也被看作是生命、死亡和死後生命的一條通道。東方被看作是出生和生長的地方,西方則是死亡的地方,每天太陽神拉都經歷出生、死亡和再生。因為埃及人相信要獲得死後再生,他們必須被埋葬在代表死亡的一方,因此所有的墳墓均位於尼羅河西岸。

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稱“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沒有尼羅河水的灌溉埃及文明可能只會曇花一現。尼羅河為一個旺盛的文明和它三千多年不衰的歷史提供了一切條件。
尋找源頭
希臘人羅馬人均試圖尋找尼羅河的源頭,但都沒有成功。因此在古典希臘羅馬的圖像中尼羅河總是被顯示為一名將頭和面用枝葉蒙蓋起來的男神。阿加塔爾齊德斯報導說托勒密二世派遣了一支遠征軍,這支軍隊至少能夠確定青尼羅河夏季的洪水是由衣索比亞高原上的雨季導致的,可以確定的是這支遠征軍最遠到達了麥羅埃,但是在古代沒有任何歐洲人到達了塔納湖

尼羅河畔 尼羅河畔

直到15、16世紀歐洲人對於尼羅河河源所知甚少。15、16世紀裡歐洲人來到了衣索比亞,見到了塔納湖,並且找到了湖南山里青尼羅河的源頭。詹姆斯·布魯斯自稱是第一個到達青尼羅河源頭的人,但是現代歷史學家認為耶穌會教士佩德羅·波埃茲(Pedro Páez)是第一名找到青尼羅河源的人。不過從15世紀末開始歐洲人就已經居住在衣索比亞了,因此很可能他們中有人在波埃茲之前就已經到達了青尼羅河河源,但是無法將這個訊息傳出衣索比亞。
對白尼羅河的知識就更少了。古代錯將尼日河當作是白尼羅河的上游。比如老普林尼稱尼羅河源於“下茅利塔尼亞的山裡”,在地面上流過“許多天”的距離,然後轉入地下,然後又出現到地面上,形成一個巨大的湖,此後又沉到沙漠下,流過“20天距離,直到衣索比亞附近”。
1858年英國探險家約翰·漢寧·斯皮克在隨同理察·弗朗西斯·伯頓探查中非時到達了維多利亞湖的南岸。他是第一個看到維多利亞湖的歐洲人。斯皮克在第一次看到這個大湖時就相信他發現了尼羅河的源頭。他以維多利亞女王命名這個湖。伯頓這個時候正在坦噶尼喀湖邊養病,他對斯皮克稱發現了尼羅河的河源非常生氣。伯頓認為這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兩人的公開爭吵很快就普及到了當時整個科學界,而且還引起了許多其他探險家的興趣。他們當中有聲稱證實,也有聲稱否定了斯皮克的發現的人。英國著名探險家和傳教士大衛·利文斯頓未能證實斯皮克的發現,他向西跑得太遠了,進入了剛果河的流域。最後美國探險家亨利·莫頓·史丹利環繞了維多利亞湖,在其北岸發現了瑞本瀑布,從而證實了斯皮克的發現。
2004年1月17日南非人亨德利·柯慈帶領的白尼羅河探險隊從烏干達的尼羅河河源出發。他們利用了四個月又兩星期沿尼羅河一直到達埃及羅塞塔尼羅河注入地中海處。國家地理學會於2005年末發行了一部題為《最長之河》的關於這次探險的紀錄片。
2004年4月28日地質學家Pasquale Scaturro和紀錄片製片人戈登·布朗一起從衣索比亞的塔納湖一直到達地中海畔亞歷山大港海濱,成為第一次沿青尼羅河全程的人。雖然還有其他人參加了這次探險,但是他們兩人是唯一走過全程的人。他們使用了一台IMAX和兩台手提攝影機,將他們的探險拍成了名為《神秘的尼羅河》的IMAX電影。同時他們還出版了一本同名的書。他們在大多數路上使用機動的船。2005年1月29日加拿大人萊斯·吉克林和紐西蘭人馬克·田納成為第一個完全使用人力划槳走過尼羅河全程的人。
2005年4月30日一支由南非人彼得·梅瑞蒂特和亨德利·柯慈帶領的探險隊首次行過了尼羅河最遠的支流,從盧安達紐恩威森林發源的卡蓋拉河。
2006年3月31日,一支由三名英國及紐西蘭人所組成探險隊在麥克格里格的帶領下宣布,他們從維多利亞湖再向上溯源,最後發現一個位於烏干達紐恩威森林的源頭南緯2度16分55.92秒,東經29度19分52.32秒-2.2822;29.3312,長度約增加100多公里

文化

尼羅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發祥地之一,這一地區的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在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尼羅河使當地人們產生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想像力。座落在東非乾旱大地上那氣勢恢宏的神廟是多么粗獷,與旁邊蜿蜒流淌的尼羅河形成強烈對比。古埃及很多藝術品都既具陽剛之氣又不乏陰柔之美。

尼羅河沿岸古蹟 尼羅河沿岸古蹟

提到古埃及的文化遺產,人們首先會想到尼羅河畔聳立的金字塔、尼羅河盛產的紙草、行駛在尼羅河上的古船和神秘莫測的木乃伊。它們標誌著古埃及科學技術的高度,同時記載並發揚著數千年文明發展的歷程。
紙草是種形狀似蘆葦的植物,盛產於尼羅河三角洲。莖呈三角形,高約五米,近根部直徑六至八厘米。使用時先將紙草莖的外皮剝去,用小刀順生長方向切割成長條,並橫豎互放,用木槌擊打,使草汁滲出,乾燥後,這些長條就永久地粘在一起,最後用浮石擦亮,即可使用。由於紙草不適宜摺疊,不能做成書本,因此須將許多紙草片粘成長條,並於寫字後捲成一卷,就成了捲軸
埃及出土的一艘約公元前4700年的古船,船長近50米,設備完好,可見當初航海技術與規模。而較輕型的船則用蘆葦捆綁而成。別小看這種蘆葦船,現代人複製的蘆葦船已經證明,這種船可以橫渡大西洋。這些無疑為古埃及的社會繁榮與文明走向世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尼羅河還使當地人們產生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想像力。座落在東非乾旱大地上那氣勢恢宏的神廟是多么粗獷,與旁邊蜿蜒流淌的尼羅河形成強烈對比。古埃及很多藝術品都既具陽剛之氣又不乏陰柔之美。
相傳,女神伊茲斯與丈夫相親相愛,一日,丈夫遇難身亡,伊茲斯悲痛欲絕,淚如泉湧,淚水落入尼羅河水中,致使河水猛漲,造成泛濫。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為此舉行盛大歡慶活動,稱為“落淚夜”。從這個神話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對尼羅河深深的感情。

流域

尼羅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分為七個大區:東非湖區高原、山嶽河流區、白尼羅河區、青尼羅河區、阿特巴拉河區、喀土穆以北尼羅河區和尼羅河三角洲。尼羅河最上游是卡蓋拉河,它源於東非高原蒲隆地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湖水經歐文瀑布流入基奧加湖,出湖後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另一條源出中央衣索比亞高地的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在蘇丹的喀士穆匯合,然後在達邁爾以北接納最後一條主要支流阿特巴拉河,稱尼羅河。尼羅河由此向西北繞了一個S形,經過三個瀑布後注入納塞爾水庫。河水出水庫經埃及首都進入尼羅河三角洲後,分成若干支流,最後注入地中海東端。

水文

尼羅河 尼羅河

尼羅河有定期泛濫的特點,在蘇丹北部通常5月即開始漲水,8月達到最高水位,以後水位逐漸下降,1至5月為低水位。雖然洪水是有規律發生的,但是水量及漲潮的時間變化很大。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這兩條河的水源來自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季節性暴雨。尼羅河的河水80%以上是由衣索比亞高原提供的,其餘的水來自東非高原湖。洪水到來時,會淹沒兩岸農田,洪水退後,又會留下一層厚厚的河泥,形成肥沃的土壤。四五千年前,埃及人就知道了如何掌握洪水的規律和利用兩岸肥沃的土地。很久以來,尼羅河河谷一直是棉田連綿、稻花飄香。在撒哈拉沙漠阿拉伯沙漠的左右夾持中,蜿蜒的尼羅河猶如一條綠色的走廓,充滿著無限的生機。 埃及丹達拉附近的尼羅河。
白尼羅河發源於赤道多雨區,水量豐富而又穩定。但在流出高原,進入盆地後,由於地勢極其平坦,水流異常緩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滯了水流前進,在低緯乾燥地區的陽光照射下蒸發強烈,從而損耗了巨額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白尼羅河在與青尼羅河會合處的年平均流量為每秒890立方米,大約是青尼羅河的一半。尼羅河下游 水量主要來自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的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其中以青尼羅河為最重要。索巴特河是白尼羅河支流,它於5月開始漲水,最高水位出現在11月,此時索巴特河水位高於白尼羅河,頂托後者而使其倒灌,從而加強了白尼羅河上游水量的蒸發。青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上游處於熱帶山地多雨區,水源豐富。由於降水有強烈鮮明的季節性,河水流量的年內變化很大。春季水量有限,6月開始漲水,接著即迅猛持續上漲,至9月初達到高峰。在此期間,它也會使白尼羅河形成倒灌。11月至12月水位下落,以後即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不及每秒100立方米,約為洪水期最大流量的六十分之一。阿特巴拉河也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由於位置偏北,雨量更為集中,加上其流域面積小,所以流量變化更大。冬季斷流,河床成為一連串小湖泊。
尼羅河有很長的河段流經沙漠,河水水量在那裡只有損失而無補給。由於河流的上源為熱帶多雨區域,那裡有巨大的流量,雖然在沙漠沿途因蒸發、滲漏而失去大量徑流,尼羅河仍然能維持一條長年流水的河道。像尼羅河這種不是由當地的徑流匯聚而成,只是單純流過的河,稱為客河。當地的氣候條件對這些“客河”的形成沒有積極的作用,只有消極的影響。
尼羅河幹流的洪水於6月到喀士穆,9月達到最高水位。開羅於10月出現最大洪峰。尼羅河的全部水量中,60%來自青尼羅河,32%由白尼羅河供給,剩下8%來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變化。在洪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河占68%,白尼羅河山l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柯下降為17%,白尼羅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時斷流,無徑流匯入。上述幾條河流在尼羅河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變化,與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節分配特點有密切關係。

水系組成

尼羅河是一條非常古老的河流,約在6500萬年前的始新世就已存在,河道曾發生多次變遷,但它總是向北流。在更新世,朱巴和喀土穆之間曾是一個大湖,湖水由當時已經存在的青、白尼羅河補給。後來,湖水高出盆地邊緣,通過喀土穆以北的峽谷,向南沿著古尼羅河流入地中海,於是便出現了現在的尼羅河水系。
上游段

穿行在沙漠中的尼羅河 穿行在沙漠中的尼羅河

蘇丹的尼穆萊(Nimule)以上為上遊河段,長1730km,自上而下分別稱為卡蓋拉河、維多利亞尼羅(Victoria Nile)河和艾伯特尼羅(Albert Nile)河。
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個發源於2621米的熱帶中非山區,叫白尼羅河。白尼羅河流經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龐大的湖區,穿過烏干達的叢林,經蘇丹北上。尼羅河的另一個源頭在海拔2000米的衣索比亞高地。叫青尼羅河。青尼羅河全長680公里,它穿過塔納湖,然後急轉直下,形成一瀉千里的水流,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呼嘯的青尼羅河沖入蘇丹平原後與平靜的白尼羅河相會,才稱為尼羅河。
尼羅河源自蒲隆地的魯武武(Ruvuvu)河,與尼亞瓦龍古(Nyawarungu)河匯流後稱卡蓋拉河,流經盧安達和坦尚尼亞與烏干達的邊界地區,注入維多利亞湖。自維多利亞湖北端流出後稱維多利亞尼羅河,入尼羅河流域水系和已建閘、壩示意圖烏干達境內,不久流入基奧加湖。又向西經一段流程注入艾伯特湖(蒙博托湖),落差400m。出艾伯特湖後向北流稱艾伯特尼羅河,接納由右岸匯入的阿帕蓋爾河,過尼穆萊峽谷後即進入蘇丹平原。自尼穆萊起河流名為白尼羅河,
中游段
從尼穆萊至喀土穆(Khartoum)為尼羅河中游,長1930km,稱為白尼羅(White Nile)河,其中馬拉卡勒(Malakal)以上又稱傑貝勒(Bahr El Jebel)河,最大的支流青尼羅(B1uc Nile)河在喀土穆下游匯入。尼穆萊至馬拉卡勒河段又稱傑貝勒河。朱巴以下900km河段所流經的地區是蘇德沼澤區。出沼澤區後自右岸接納索巴特河,河流徑流量倍增。此後直至喀土穆河流兩岸多為半荒漠地區。從尼穆萊至喀十穆全程930km,落差80m。
下游段
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匯合後稱為尼羅河,屬下遊河段,長約3000km。尼羅河穿過撒哈拉沙漠,在開羅以北進入河口三角洲,在三角洲上分成東、西兩支注入地中海。
在喀土穆有青尼羅河匯入,此後的河段稱尼羅河。喀土穆至亞斯文流程約1850km,落差約290m,兩岸為沙漠地區,其間主要支擅是阿特巴拉河。由亞斯文至開羅流程約900km,落差很小。從開羅下游20km處開始,尼羅河進入三角洲地帶,面積約2.2~2.4萬km2,河汊及湖泊密布,最大的漢河是杜姆亞特河及賴希德河,每條河長均在200km左右。
主要支流

尼羅河主要支流有阿丘瓦(Achwa)河、加扎勒(Gazelle)河、索巴特(Sobat)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Atbara)河等。
白尼羅河是尼羅河的源出東非高原的蒲隆地。尼羅河最上游是卡蓋拉河,它發源於蒲隆地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湖水經歐文瀑布流入基奧加湖,出湖後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羅河。 尼羅河的支流中,最為人所知的就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一條婉約,一條奔放,常被人們用“情人”來形容。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北流,河谷深狹,多急灘瀑布。自博爾向北,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水流緩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紙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羅河向北流出盆地後,先後會合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無支流。英國探險家約翰·亨寧·斯皮克1862年7月28日發現了尼羅河在維多利亞湖的“源頭”,當時計算河流全長為5588公里,後發現最遠的源頭是蒲隆地東非湖區中的卡蓋拉河的發源地。

尼羅河流域分布圖 尼羅河流域分布圖

青尼羅河是尼羅河的最大支流,全長約1700km,流域面積為32.5萬km2。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戈賈姆高地,向北注入塔納湖,這一河段稱為小阿巴依柯。青尼羅河從塔納湖南端流出後至蘇丹邊界稱阿巴依河,由於熔岩梗阻,向南繞過比爾漢峰(海拔4154m),折而向西北進入蘇丹境內。在860km的流程內,河床下降1320m,比降達1:650。沿途多瀑布急流,其中最著名的是提斯埃薩特瀑布。它位於塔納湖南岸巴哈爾達爾下游約30km處,跌水高差達45.8m。該瀑布以上約3km處還有阿臘法米瀑布,落差約6m。阿巴依河在衣索比亞境內輾轉迂迴,沿途接納許多支流。這些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有巴希羅河、賈馬河、穆格爾河、迪德薩河和達布斯河等,均為常年有水的河流。右岸河流既少又小,唯一常年有水的支流是伯萊斯河,坡陡流急。這一河段由於流勢湍急,散失水量不大。由於青尼羅河源白乾濕季分明的衣索比亞高原,水量豐沛,沿途損耗又較小,所以水文特徵與白尼羅河截然相反。這些特徵表現為:①徑流量大;②落差大;②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很大。
卡蓋拉河,非洲東部河流。源出蒲隆地西南部,由魯武武河和尼亞瓦龍古河匯流而成。流經坦尚尼亞、盧安達、烏干達,注入維多利亞湖,長400公里。上游流經山地,有魯蘇莫瀑布;下游水流平穩,水量豐富,可通航。是流入維多利亞湖諸河中最長者,通常被認作是尼羅河的上源。
加扎勒河,由發源於蘇丹西南部高原的耶伊河、朱爾河、洛爾河等“條河湖(多數為季節性河湖)組成帥時L勒水系從左岸匯入傑貝勒河。加扎勒河湖域沼澤面積達4萬km2,除朱爾河之外,其它所有支湖均消失於大沼澤中,每年注入尼羅河的水量很少。
索巴特河,該河流向西北,在馬拉卡勒以南匯入白尼羅河。是白尼羅河右岸支流,由巴羅河皮博爾河匯流而成,從巴羅河源頭計起全長730km,流域面積25萬km2,每年6—12月為雨季,河水很大,最大流量發生在11月。河口平均流量412m3/s。雨季從河口至納綏爾城300km河段可通航。
阿特巴拉河是尼羅河最後—條支流,源自塔納湖以北的貢德爾地區,河長1120km。主要支流有特克澤河.特克澤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東北部北緯12。,東經39。30'附近.至蘇丹境內舒沃克流入阿特巴拉河,流程約864km,河床比降1:800。阿特巴拉河接納特克澤河後進入蘇丹粘土平原,經500km左右的流程在阿特巴拉匯入尼羅河於流,比降為1:4000。
雖然阿特巴拉河與青尼羅河一樣源自衣索比亞高原,但缺乏像塔納湖那樣的天然水庫,因此水文特徵較之青尼羅河,又不盡相同:①年平均徑流量為120億m3,是尼羅河重要支流之一。②為季節性河流,每年1—5月河床乾涸,訊期集中在7~9月,8月份流量最大,達2037m3/s。河水暴漲暴落,流量季節變化之大比青尼羅河更甚。③河流泥沙較多。
尼羅河的全部水量中,60%來自青尼羅河,32%由白尼羅河供給,剩下8%來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有很大變化。在洪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河占68%,白尼羅河山l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尼羅河水量中青尼羅柯下降為17%,白尼羅河上升到83%,而阿特巴拉河此時斷流,無徑流匯入。上述幾條河流在尼羅河水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和變化,與各河流域的降水多寡、季節分配特點有密切關係。

地貌

尼羅河流域南起東非高原,北抵地中海岸,東倚衣索比亞高原,並沿紅海向西北延伸,西鄰剛果盆地、查德盆地並沿馬臘山脈、大吉勒夫高原和利比亞沙漠向北延伸。
流域地貌可簡單歸結為:主要由結晶岩組成的東非高原和由熔岩構成的衣索比亞高原分別踞於流域的南側和東南側;整個蘇丹基本上是一個由南往北微緩傾斜的巨大構造盆地,尼羅河縱貫其間;喀土穆以下尼羅河東西兩側則為廣闊的沙漠台地。

衣索比亞青尼羅河上游巴希爾達附近的青尼羅河瀑布。 衣索比亞青尼羅河上游巴希爾達附近的青尼羅河瀑布

尼羅河最上游是卡蓋拉河,它源於東非高原蒲隆地境內,下游注入維多利亞湖。湖水經歐文瀑布流入基奧加湖,出湖後名維多利亞尼羅河,又經卡巴雷加瀑布流入阿伯特湖。湖水自北端流出,名阿伯特尼羅河。自尼木累以下名白尼羅河。白尼羅河順東非高原側坡北流,河谷深狹,多急灘瀑布。自博爾向北,白尼羅河流入平淺的沼澤盆地,水流緩慢,河中繁生大量以紙草為主的水生植物。白尼羅河向北流出盆地後,先後會合索巴特河、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以下再無支流。白尼羅河兩岸平坦,偶有基岩出露。白、青兩尼羅河合流處的周圍是吉齊拉平原。合流點以下的河段名尼羅河。尼羅河在喀士穆以北流經沉積岩區。河谷是平底的淺峽谷。瓦迪哈勒法附近的谷地寬僅201米,由此至亞斯文一段的河谷都很狹窄。亞斯文以下,河谷展寬,至納賈哈馬迪一帶約16公里。河道傍近東岸,河谷平原多在河西。喀士穆至亞斯文之間有6處瀑布,它們都是由於組成河谷東側高原的基底結晶岩西延至谷中而造成的。兩岸谷壁不對稱,東壁高陡,西壁低緩。
河源至維多利亞湖出口的河源段具有明顯的山地河流特徵,維多利亞湖出口至尼穆萊,河床比降達1:1200,沿途有卡巴雷加瀑布。該河段流經地區除了維多利亞湖、基奧加湖等裂谷間的高原淺水湖泊,還有沿西支裂谷發育的蒙博托湖、愛德華湖和喬治湖等斷層湖泊。
尼羅河流經廣闊的蘇丹粘土平原,地勢平坦,比降極緩,馬拉卡勒以上比降只有1:13900,沿途沼澤密布,河道分汊漫流。從馬拉卡勒至喀土穆,河床比降更趨平緩,僅1:100000。
尼羅河下遊河段可細分為,
①喀土穆至亞斯文的峽谷段,尼羅河切穿廣袤的沙漠谷地,奔流而下,比降1:6000。由於結晶岩廣泛出露,河床基岩軟硬相間,形成著名的六大瀑布群;
②亞斯文至開羅段,穿越東、西部沙漠之間,河谷寬展而平坦,沿岸有狹長的河漫灘,比降為1;13000;
③開羅以下的河口段,大致從開羅以下20km處開始,河流分汊注入地中海,形成巨大的尼羅河三角洲,面積達2.4萬km2,沖積土層平均厚度在18m以上,地表平坦,河網縱橫,渠道密布,沿海多瀉湖和沙洲。

氣候

尼羅河流域跨緯度35,南北氣候迥然不同,呈現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同時非地帶性因素(主要是地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氣候帶的分布。

白尼羅河 白尼羅河

位於流域東南部的衣索比亞高原,由於地形隆起,氣候出現垂直帶譜,並具有乾濕季分明的特點。夏季,北非和阿拉伯半島上空屬低壓帶,南印度洋吹來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為西南風,與來自幾內亞灣的濕熱氣流合併為強大的西南氣流,沿高原迎風坡抬升,形成7—9月的“大雨期”。冬季,高原盛行來自西南亞大陸乾燥的東北風,形成l0月至翌年2月的乾季。3~4月,蘇丹位於低壓中心,從印度洋面吸引一股濕潤氣流,在高原大部分地區形成“大雨期”前的“小雨期”。高原年平均降雨量1000—2000mm,是尼羅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
流域南部,東非高原西北部不僅受來自幾內亞灣濕潤氣流的影響,而且由於地處赤道湖區,太陽輻射強烈,對流旺盛,因此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mm,季節分配也較均勻:月平均降雨量最多不超過180~200mm,最少不低於50~60mm,沒有明顯的乾季,相對濕度約為70%,這是尼羅河流域的另一個降雨中心。
由尼穆萊往北,雨季縮短,雨量遞減,等雨線基本上呈緯向分布。蘇丹南部雨季出現在4~10月,中北部則限於7~8月。喀土穆年雨量不足200mm,而棟古拉—開羅之間年雨量更在25mm以下,阿西尤特以南經常終年無雨。由於受地中海式氣候的影響,自開羅起北至沿海,年雨量從25mm漸增至200mm,降雨多在冬季。

水資源

尼羅河在亞斯文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40億m3,即尼羅河的總水量。由於尼羅河流經不同的自然帶,水資源的分布亦呈現明顯的緯度地帶性。流域 徑流資源總的趨勢是由南往北遞減。同時,由於非 地帶性因素(地形)的影響,對水資源的緯向分布產生干擾,在流域內形成最主要的水源區一衣索比亞高原和最大的耗水區一蘇丹南部廣大沼澤,從而改變了尼羅河 流域水量平衡狀況。在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尼羅河流域水資源的空間分布極不均衡,地域差異十分明顯。
索巴特河 索巴特河

見尼羅河水系各流域徑流資源表,表中列有7個徑流區,其中4個是產水區,3個是失水區。
由於尼羅河乾支流各流域自然水文特性和水資源狀況互有異同,故根據水資源特徵,結合氣候、地形等因素,將整個尼羅河流域大致分為4個區域:
東非高原全年豐水區
範圍自河源至 蒙加拉,面積46.6萬km2,地處熱帶雨林、稀樹草原,降雨比較豐富,是流域兩大降雨中心之一。由於降雨季節分配比較均勻,加上有眾多湖泊調節,徑流變化較小,這一地區河床比降大,沿途多瀑布急流,有魯蘇木、歐文、卡巴雷加和富拉瀑布等。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僅卡巴雷加瀑布潛在水能資源就達50億kW·h。
衣索比亞高原季節豐水區
除了青尼羅河、阿特巴拉河流域外,本區還包括索巴特河上游地區,面積約46.9萬km2。自然景觀呈現垂直帶譜、降雨豐沛,但季節分配很不均勻,絕大部分降雨集中在5~9月。乾濕季節分明,河水陡漲陡落,形成明顯的洪水期和枯水期。這一地區提供的水量占尼羅河幹流年徑流量的89%,是尼羅河流域的主要水源。
由於落差大、水量多,水能資源最為豐富。僅衣索比亞境內青尼羅河流域水能蘊藏量就達1720億kW·h,經濟上可開發的水能資源為380億kW·h。

蘇丹中南部沼澤失水區

範圍自蒙加拉至喀土穆,包括傑貝勒河、加扎勒河、索巴特中、下游以及白尼羅河等流域,面積達89.4萬km2。自然景觀從南往北由熱帶稀樹草原過渡為半荒漠。年平均降雨量從946mm(蒙加拉)減至167mm(喀土穆),本區比降極緩,沼澤廣泛分布。蒸發消耗大,沼澤失水嚴重。
尼羅河幹流沙漠失水區
範圍自喀土穆至河口(除阿特巴拉河流域外),面積達105.1萬km2,自然景觀為熱帶沙漠,降雨稀少,蒸發強烈。這是一個徑流上完全依賴上游補給的沙漠失水區。
在喀土穆至亞斯文河段,河流下切很深,有六處瀑布,水能資源較為豐富。

開發利用

尼羅河流域就全流域平均而言,是水資源短缺的地區。限於流域內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目前水資源的利用仍以農田灌溉為主,而且除埃及以外,水資源短缺問題尚不突出,但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入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源將嚴重不足,需要流域內各國加強合作,合理、充分開發尼羅河水資源。為了動態地反映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提高、範圍擴大的全過程,下面按時間順序,以利用河水的主要途徑為標誌劃分5個階段加以敘述。
公元前三四千年至19世紀20年代

青尼羅河瀑布 青尼羅河瀑布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主要發展引洪漫灌,也開始修建蓄水水庫,採用自流引水和提水灌溉。
尼羅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始於沙漠失水區。在埃及,水文測量和河水開發利用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早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就掌握了尼羅河定期泛濫的規律,沿尼羅河谷地引洪漫灌,發展農業。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一種傳統的灌溉方法一圩垸灌溉(Basin lrrigation)。每年汛期通過水渠將洪水引入面積不等的圩垸,水深1~2m,停留40~60天,淤積的泥沙成為一年一度的寶貴肥源。當河水位下降時,瀦水流回尼羅河,即行播種小麥、豆類等作物。除引洪漫灌的方式,也修建過灌溉水庫和採用提水灌溉的。據說,在公元前2700~2600年間,埃及曾在開羅東面30km的一條稱為瓦迪加拉瓦的河上修建了一座叫埃爾發拉的壩,以攔蓄山區的洪水。很早以前,埃及就出現了吊桶汲水灌溉,但是灌溉面積不大,而且沖積物含量很低,因而不能肥田。除埃及外,蘇丹北部尼羅河沿岸也發展了類似的傳統灌溉農業。
19世紀20年代至20世紀初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在繼續引洪漫灌的同時,建閘壅水,引枯水灌溉,提高農田複種指數。
初具規模的常年灌溉始於1 9世紀20年代,1826年進行了尼羅河岸改善丁程並開挖了深渠系統,從而增加了灌溉面積。1843年埃及決定在尼羅河上建閘,以控制、抬高枯水位進行常年灌溉井宜泄洪水。1861年舀先在開羅以北23km羅塞塔和杜姆亞特支流上建成2座水閘,即三角洲(Delta)閘。這是尼羅河最早出現的大型壅水工程.標誌著埃及的灌溉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至20世紀初又陸續興建了齊夫塔(Zi{ta)、阿西尤特(Assyut)、伊斯納(1sna)等水閘,壅水工程的建成和使用,使埃及在枯水期獲得灌溉用水,從此傳統的圩垸灌溉開始向常年灌溉過渡。埃及的灌溉面積從1820年的126萬hm2增至1907年的227萬hm2,相應的複種指數也由1提高到1.43。
20世紀初至60年代

亞斯文大水壩 亞斯文大水壩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修建年調節水庫,調節年內徑流,提高年徑流利用程度,並開始河流的綜合利用。
隨著常年灌溉的擴大,複種指數的提高,複種作物需水量的不斷增加,自然徑流已不敷灌溉需要,於是進一步在亞斯文的尼羅河景觀開發利用的目標就轉向主要來自季節豐水區的大量汛期洪水。為了蓄洪濟枯,1902年埃及在亞斯文建成尼羅河上的第一座水壩一亞斯文老壩,庫容l0億m3,灌溉面積16.8萬hm2,這是尼羅河最早出現的現代化蓄水工程。老壩先後兩次加高,1912年加高6m,庫容增至25億m3,新增灌溉面積8萬hm2,1932~1933年第二次加高8m,庫容達到50億m3,壩高達到83m,增加灌溉面積。萬hm2,目前灌溉面積有32.8hm2,左岸有一座水電站,該壩還設有通航船閘。1937年埃及又在蘇丹境內喀土穆以南48km的白尼羅河上建成傑貝勒奧利亞(JebelAulia)水壩,庫容35億m3,枯水季節向埃及放水,灌溉面積33.7萬hm2。
為充分開發利用尼羅河水資源,埃及和蘇丹於1959年11月簽定了新的尼羅河水協定。該協定承認埃及、蘇丹的既得利益;同意在埃及興建亞斯文高壩,高壩每年淨效益為220億m3,埃及享有75億m3,蘇丹則獲得145億m3,這樣埃及、蘇丹兩國的份額分別增至555億m3和185億m3;此外,兩國還同意在蘇丹興建招澤分水工程從而增加尼羅河水量,費用和利益均由兩國平分,並成立常設聯合技術委員會監督執行。新的協定體現了開發利用尼羅河水資源所出現的國際協作。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以修建亞斯文高壩為標誌,開始徑流的多年調節,提高枯水年的用水保證率,河流的綜合利用已初具規模。
前已述及,尼羅河水資源年際變化很大,有豐水年和枯水年之分,年徑流量最多曾達1510億m3,最少卻只有420億m3,相差懸殊,有的年份大量河水未經利用白白泄流入海,有的年份又遠遠不敷灌溉需要,解決上述矛盾的唯一辦法是在尼羅河興建多年調節水庫,容蓄豐水年的多餘水量以備枯水年所需。
尼羅河流域各國曾研究過“世紀蓄水計畫”,計畫在尼羅河上游乾支流上修建一系列蓄水工程。該計畫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工程:①修建蒙博托湖多年調節水庫,與維多利亞湖水庫共同調節徑流;②修建繞過蘇德招澤地的瓊萊渠以減少蒸發損失;③修建塔納湖多年調節水庫;④在阿特巴拉至瓦迪哈勒法之間的尼羅河幹流上修建一座年調節水庫(第四瀑布壩)。該計畫與修建亞斯文高壩方案進行過比較。由於前者規模太大,實現的時間長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沒有採納,而決定先修建亞斯文高壩。
到目前為止,尼羅河流域已有大型水閘7座,大壩10座,水電裝機容量290.1萬kW,全流域灌溉面積454.8萬hm2,其中尼羅河水所灌溉的耕地面積達446.8萬hm2。

亞斯文高壩 亞斯文高壩

20世紀80年代至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個時期的特點是:在繼續修建多年調節水庫的同時,採取增水、保水、省水等措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全面進行河流的綜合利用。 

(1)供需矛盾。隨著尼羅河流域各國經濟的發展,對於尼羅河水的需求在逐步增加,水源不足的矛盾日趨嚴重。 

埃及地處沙漠失水區,尼羅河水對於埃及經濟乃命脈所系。一個多世紀以來,埃及的耕地面積和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仍趕不上入口增長速度,以致入均耕地面積及種植面積反而逐年減少,並且這種趨勢仍將繼續。耕地缺乏、糧食不足是埃及亟待解決的頭等大事;開發水源、擴大耕地一向是埃及的既定國策。目前,亞斯文高壩為埃及提供的尼羅河水份額已不能滿足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水資源的緊張程度日益加深。因此,保護和開發尼羅河水資源已成為埃及制訂經濟政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蘇丹自然條件優越,水土資源豐富。尼羅河流經蘇丹國境約3300km,幾乎為全長之半,差不多所有重要支流均在蘇丹境內匯集,土地遼闊,可耕地面積達8400萬hm2,已耕地不到1000萬hm2,農業生產潛力很大。蘇丹經濟一向以農業為基礎,重點是發展灌溉,增耕地。灌溉用水急劇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也漸趨尖銳。擴大水源、增加尼羅河水份額亦大有必要。 

衣索比亞位於季節豐水區上游,本身卻季節性缺水,按照氣候條件,全國大部分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種植作物,高原上普遍可以一年兩熟,農業甚至可以一年三熟,但由於灌溉不發達,因此極少複種。有限的灌溉面積主要集中在阿瓦什河流域和厄利垂亞(現已獨立),尼羅河流域幾乎空白。1978年衣索比亞決定在阿特巴拉河、特克澤河和青尼羅河支流丁德爾河、伯萊斯河築壩攔水,發展灌溉,以改變目前水土流失、旱季缺水的狀況。過去未參加簽訂尼羅河水協定的衣索比亞迫切要求分享尼羅河水,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程度。 

此外,位於東非高原全年豐水區的一些國家也紛紛擬訂了開墾沼澤、發展灌溉的計畫。如烏干達準備開墾基奧加湖南部沼澤種植水稻;肯亞打算開墾維多利亞湖附近的亞拉河沼澤;坦尚尼亞擬在維多利亞湖岸發展提水灌溉,擴大棉花、水稻種植面積,同時還與盧安達、蒲隆地、烏干達合作開發卡蓋拉河沼澤,發展農業。 

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尼羅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將日趨尖銳,當初簽訂尼羅河水協定時僅涉及埃及、蘇丹兩國之間的用水分配問題,而現在尼羅河水資源不僅為多數流域國家所關注,甚至還為流域以外的國家所矚目,大有供不應求之勢。 

(2)開源節流的主要措施。挖掘尼羅河水資源潛力的關鍵在於減少河水的蒸發損失,包括湖面、河面、水庫面和沼澤的蒸發。比較可行的是減少沼澤的蒸發損耗,尤其是減少蘇丹境內大面積沼澤的蒸發損失。 

旨在減少傑貝勒河在蘇德沼澤失水的瓊萊(JongLei)運河計畫幾經修改後已開始付諸實施。該工程於1976年7月由法國國際建築公司承包,採用巨型斗輪式挖掘機施工。以瓊萊以南70km的博爾作為起點,運河全長350km,底寬46~52m,深4.5m,邊坡l:2,總共挖掘土方8700萬m3,引水能力830m3/s,相當於傑貝勒河在蒙加拉平均流量的四分之一。運河於1978年6月破土動工。除了開挖運河外,還在運河首尾分別建節制閘以控制進出水量。分水運河竣工後由於沼澤:地區蒸發失水減少,尼羅河在馬拉卡勒的年徑流量將嗇47億m3,相當於在亞斯文每年淨增水量38億m3,由埃及、蘇丹平分。 

上述沼澤引水計畫一旦實現,每年總共可增水 200億m3,開發潛力較大。 

“世紀蓄水計畫”雖因讓位於亞斯文高壩工程而推遲實施,現在沼澤地區分水工程的實現實際上是“世紀蓄水計畫”的啟動,是進一步充分利用尼羅河水資源所必要的重大措施。 

世紀蓄水工程由於能控制東非高原豐水區全年水量並進行多年調節,竣工後將為下游提供穩定可靠的自然徑流,從而保證沼澤分水運河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利用沼澤分水運河,世紀蓄水工程才具有實際意義。 

除沼澤之外,每年水庫、湖泊的蒸發耗水量非常可觀。一旦招澤地區潛力開發殆盡,可以預見下一個目標很可能是設法減少水庫、湖泊的蒸發損耗以增加尼羅河水量。 

除了上述措施外,其他措施還包括提高灌溉技術,節約用水,增加水的重複使用串等。例如,埃及迫於入口增長的巨大壓力,必須繼續擴大耕地,以使糧食增產。然而埃及本國境內的尼羅河水資源潛力幾於已開發殆盡。對於如何解決國內用水問題已採取以下對策:一是積極擴大尼羅河水以外其它水資源的利用;二是提高灌水技術,節約用水,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和保護,有效利用耕地,走精耕細作道路。在這方面已採取的措施有:改善排水系統,將露天排水改為暗管排水;提高河水重複使用率;發展提水灌溉、噴灌和滴灌。 

(3)重視環境生態問題。隨著入口增長、經濟發展,流域各國對尼羅河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人類活動對流域地理環境的影響和衝擊愈來愈大,由此引起的牛態環境問題也愈來愈為人們所重視。這一點在開發利用歷史最悠久、程度最深的埃及表現尤為突出。 一個多世紀以來,埃及常年灌溉面積不斷擴大:由於渠道長期輸水,灌水下滲,地下水位顯著上升,從而導致三角洲地區上壤沼澤化和次生鹽鹼化,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產量。這是開發利用尼羅河水資源引起農業牛態環境退化的事例,為此埃及採取了相應的整治措施:重視農田基本建設,加強田間排水,推廣提水灌溉,控制農業用水。這些措施既節約了寶貴的灌溉用水,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次生鹽鹼化的發展,使農業牛態環境得到保護。 

亞斯文高壩的建成運行給埃及帶來廠巨大的經濟效益,但工程對埃及的環境、社會也產生了一系列副作用,這充分說明興建大型水利工程時不僅要考慮技術經濟效果,同時還必須兼顧工程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對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事先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權衡利弊、防患未然,對於今後進一步開發尼羅河水資源來說至關重要。 

蘇丹瓊萊運河同樣存在上述問題,工程的經濟效益非常明顯,產生的環境影響也不容忽視。工程興建後,使沼澤地區原來的水文情況發生了變化,對漁業、水生生物等具有長期影響,改變了沼澤地帶的相對比例和面積,影響了當地部落的遊牧生活。因此,規模宏大的運河工程在全部竣工前仍需對其環境、社會影響作出相應的評價,採取有效的整治措施,使運河兼具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環境質量效果。 

衣索比亞林地面積小.森林覆蓋率不高,降雨強度和河床比降都很大,加上過度砍伐,水土流失嚴重,因此今後在開發青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流域,發展灌溉農業時必須重視水七保持,開發和整治都不可偏廢。 

(4)加強國際合作、統一規劃、共同開發、合理分配水資源。尼羅河是一條國際性河流,隨著流域各國用水量的增加,水資源的分配已逐漸成為一個國際政治問題。因此,流域各國應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合理地開發水資源。另外,尼羅河流域是一個涉及許多國家的地理單元,流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應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從總的發展趨勢看,儘管矛盾和困難很多,但是流域各國已有經過協商合理分配水資源的先例,今後只要進一步加強協商合作,存在的矛盾可望得到解決。

資源之爭

隨著尼羅河流域國家的人口增長和工農業發展,各國對水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目前分配尼羅河水的依據仍然是幾十年前的協定。1929年,在當時英國殖民者的提議下,9個尼羅河流域國家達成一項賦予埃及和蘇丹對尼羅河水擁有優先使用權的協定,衣索比亞沒有加入這項協定。1959年,尼羅河流域國家對協定進行了部分修改,埃及每年享有555億立方米的尼羅河水,而蘇丹的份額為185億立方米,其他國家認為協定不公。
曾被稱為非洲“水塔”的衣索比亞扼守著青尼羅河的源頭,每年從埃塞境內注入尼羅河的水量占尼羅河總水量的86%,因此埃塞要求每年至少分得120億立方米的河水。而埃及和蘇丹不同意埃塞從上游截留河水,認為這將影響下游的生存。由於嚴重缺水,埃及前總統薩達特曾經說過:“埃及將對任何可能危及青尼羅河水流的行動作出強硬反應,哪怕訴諸戰爭。”

今日狀況

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尼羅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區。每年夏季尼羅河會發大水,在其河谷平原上沉積下肥沃的淤泥。尼羅河上有數個瀑布,它們主要是由小島、淺灘和礁石組成,組成阻礙航行的障礙。蘇丹境內的沼澤地對航行也造成障礙,以至於埃及曾經試圖挖運河來促進積水的流動。

尼羅河位置地圖 尼羅河位置地圖

今天尼羅河依然在大多數流程中被用來運輸貨物。尤其在冬季風逆流吹,因此帆船可以藉助風力逆流而上,再藉助水力行向下游。亞斯文以北是傳統的旅遊勝地,在這裡既有遊艇也有傳統的木帆船。此外還有許多旅館式的遊船,這些遊船在樂蜀和亞斯文之間航行,一般在埃德夫和康翁波停靠。過去這些遊船從開羅一直開到這裡,但是出於安全起見多年來只在北部航行了。
20世紀70年代,埃及在亞斯文興建了一座110米的亞斯文水壩,壩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水庫——納賽爾水庫,得到發電、防洪、灌溉、養魚、航運、旅遊等利益。大壩的建成雖然防止了下游的洪水泛濫,但是尼羅河攜帶至下游和入海的泥沙大大減少,尼羅河三角洲的海岸線受海浪侵蝕不斷向後退縮。埃及政府已採取措施,防止三角洲被地中海吞沒。
尼羅河畔的城市有喀土穆、亞斯文樂蜀、開羅等。首都開羅在尼羅河三角洲的頂端,人口1500萬(1998年),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港是埃及在地中海邊的重要港口,也是非洲最大的港口。
1980年代裡乾旱在蘇丹和衣索比亞導致大規模的饑荒。但是埃及通過納賽爾水庫的存水防止了乾旱的襲擊。

古尼羅河

今天的尼羅河是歷史上第五條從衣索比亞高原向北流的河流。使用衛星圖像可以在沙漠裡看到今天尼羅河以西的乾枯了的河道。一條在中新世晚期古尼羅河的河道今天已經被辰砂填沒。古尼羅河將碎屑岩沉澱帶入地中海,今天在這些岩層中發現了數個天然氣礦。
中新世晚期的地中海與大西洋隔絕,蒸發導致整個地中海幾乎乾枯時,尼羅河一直流到地中海的海底,到海拔數百米以下。今天這條河谷已經被後來的沉澱堆滿。
在維龍加山脈的火山將河道截斷之前坦噶尼喀湖的水注入尼羅河,當時尼羅河最遠的河源位於今天尚比亞的境內。

旅遊提示

1、不建議乘三桅帆船
坐三桅帆船進行長途遊覽,這種船船上沒有廁所,飲食很成問題,若是條件允許,還是選擇大船比較舒適。若在亞斯文進行短期的 尼羅河之旅,則以乘坐三桅桿帆船為宜。
2、尼羅河兩岸的艾得夫神殿與康孟波神殿,在尼羅河上便可以觀覽全貌。
3、推薦夜遊尼羅河。乘坐大型客船,自助餐飲、用餐環境舒適,有肚皮舞等特色娛樂活動。
夜遊尼羅河大型船隻

最長河流的爭議

最長的河流:尼羅河,亞馬孫河有爭議。尼羅河長度為6695公里,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長河,但最近,由巴西,秘魯兩國組成的科考隊經過長途跋涉,發現亞馬孫河新源頭,這個源頭使得亞馬孫河長度達到了6800公里,成為第一長河,但引起了專家們的爭議。

尼羅河視頻

【抱歉,不支持flash】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