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標準經濟學

經濟學中的無窮小分析,是經濟學家布朗(D. J. Brown)與非標準分析學家羅賓遜(A. Robinson)所引入的一種經濟分析方法,迄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

簡介

1974年他們二人用無窮小刻畫了完全競爭的特徵,通過精確的計算與論證,證明了經濟系統中的“背對背”交易與“面對面”交易的均衡狀態是一致的,即瓦爾拉均衡集與經濟核心一致。安德遜(R.M. Anderson, 1978)研讀了這一結果後又給出了核心配置接近瓦爾拉均衡的不等式,人們似乎對這個不等式更感興趣。艾利侃(M. Ali Khan, 1980)套用洛伊布(P. A. Loeb)測度,進一步推廣了布朗的非標準交換經濟模型。安德遜(1985, 1988)用非標準分析方法證明了非凸偏好下的強核定理及第二福利定理。拉希德(S. Rashid, 1987)總結了非標準方法對大經濟的套用,並討論了把非標準證明轉換為標準證明的問題。基斯勒(H.J. Keisler, 1986, 1990)用洛伊布測度建立了隨機經濟的價格調整機制,並討論了快速調整下的市場分散化問題。斯大策(M. J. Stutzer, 1987)用非標準分析觀點,研究了總體無不確定性的個人風險問題。本書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用超有限經濟模型研究“雙無限”經濟問題,取得了可喜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