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綜合徵

靜脈曲張綜合徵,也可稱為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CVI)包括靜脈曲張、靜脈功能不全或淤積性皮炎和小腿靜脈曲張性潰瘍等一組疾病。

基本信息

病因

本病與遺傳因素有關,長期站立或重體力勞動者發病率較高,另外還與性激素、年齡、肥胖等有關。任何使髂靜脈內壓增高的情況如妊娠、腹腔或盆腔巨大腫瘤等均可引起。靜脈高壓可導致靜脈擴張、瓣膜反流、瓣膜功能損害以及靜脈壁改變。由靜脈高壓引起的毛細血管高壓可導致毛細血管滲漏,組織水腫。這些損傷均可以引起炎症反應,炎症反應對靜脈病變的發生髮展起重要作用,最終導致皮膚改變,靜脈性潰瘍。已經有充足的證據表明,CVI引起的組織損害起源於慢性炎症應激,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循環中白細胞對內皮細胞的黏附、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浸潤、纖維組織增生以及生長因子和膜黏附分子等均發揮一定的作用。現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靜脈曲張性潰瘍發生機制學說是白細胞浸潤學說,認為活化的白細胞聚集在局部,釋放蛋白水解酶和氧自由基對組織造成損害,是靜脈曲張性潰瘍的關鍵。

臨床表現

1.下肢靜脈曲張多見40歲以上中年男性及長久站立工作者。在小腿和踝關節周圍出現大小不等的紫紅色瘀斑和含鐵血黃素沉積,曲張的靜脈擴張和扭曲,呈蚯蚓狀。皮膚易並發濕疹樣改變,局部出現脫屑、肥厚等改變,即為靜脈功能不全或淤積性皮炎,易繼發靜脈炎、丹毒甚至骨膜炎、象皮腫。2.靜脈曲張性潰瘍患肢由於靜脈曲張血流淤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流出道阻塞、小腿肌泵功能失調或三者綜合作用,導致靜脈內壓力增高,周圍組織水腫,小動脈和淋巴管阻塞,加之外傷或感染,常在小腿脛前部和內踝上方形成靜脈曲張性潰瘍。損害為少數孤立,圓形或不整形錢幣大小的潰瘍,邊緣整齊或不規則,肉芽生長緩慢,蒼白,表面有脂肪樣或纖維樣苔狀覆蓋物及漿液性分泌物,有時表面形成壞死。周圍皮膚堅硬緊張,可逐漸擴延到踝部或上達膝部。自覺微痛和瘙癢,如邊緣發生神經瘤時,則感陣發性劇痛,晚期常合併有血栓性靜脈炎。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彩色都卜勒超聲等檢查即可診斷,臨床表現上早期僅有小腿靜脈曲張,繼而出現靜脈功能不全或淤積性皮炎,晚期形成靜脈曲張性潰瘍。彩色都卜勒超聲檢查具有無痛、無創傷、無放射性損害、檢查方便快速、可重複性強、診斷效率高等特點,其不僅可以觀察靜脈有無阻塞和倒流,而且可以檢測血流速度等指標,可對下肢靜脈功能狀態做出準確的評價。

併發症

1.血栓性靜脈炎晚期常合併有血栓性靜脈炎。曲張靜脈內血流緩慢,已形成血栓並發非感染性炎症。也可因足部細菌侵入造成感染性炎症。患者腿部可出現紅腫、發熱,靜脈成條索狀,有觸痛。可採取抗感染治療,炎症控制後才手術。同時囑患者抬高患肢,活動時加壓治療,也可給予抗血栓和擴血管藥物治療。2.出血曲張靜脈管壁破裂,可致出血且難以自行停止,可抬高患肢,加壓包紮止血,必要時可縫扎止血,應儘早行淺靜脈手術,消除曲張淺靜脈。

治療

1.一般療法避免長期站立,睡眠和坐位時抬高患肢休息,可減輕充血和疼痛。有潰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套用彈性繃帶或穿彈力長襪可促進靜脈回流。含高蛋白和豐富維生素C的飲食有助於潰瘍的癒合。2.全身療法大劑量維生素E和維生素P可促使潰瘍癒合。若血漿鋅濃度降低時,應給予硫酸鋅或葡萄糖酸鋅可加速潰瘍癒合。合併有細菌感染,應給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療。血栓形成是靜脈功能不全的常見原因,因此可用抗凝藥物治療。3.局部療法靜脈曲張性潰瘍患者有滲液、腫脹時,可用稀釋的Burrow溶液作冷濕敷。局部可用抗生素溶液,如0.1%新黴素溶液,1%間苯二酚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沖洗。還可套用抗生素軟膏和海綿橡皮壓敷,再綁以彈性繃帶,或以無菌紗布繃帶從足部綁至膝下,每1~2天更換1次。4.物理療法潰瘍創面可用紫外線、氦氖雷射或小劑量X線照射促進癒合。5.手術療法對靜脈曲張若保守治療無效,而深靜脈側支循環良好時,可於淺靜脈內注射硬化劑以使其栓塞,或行外科手術切除。大隱靜脈高位結紮抽剝及小腿曲張淺靜脈點狀切除術仍是經典的術式,還有一些新的方法也在使用:曲張靜脈點式抽剝術或剝脫術、曲張淺靜脈電凝法、曲張淺靜脈經皮環形縫扎術、雷射血管腔內閉塞術、TreVex透光鏇切術、射頻血管腔內閉合術等。但這些手術的基本原則並未改變,即利用隱靜脈的軸性抽剝或閉塞阻止淺靜脈反流,以及曲張淺靜脈的切除或閉塞,以達到消除靜脈高壓來源和曲張淺靜脈的目的。靜脈功能不全或淤積性皮炎一旦發生,應穿彈性長襪或使用適當的繃帶,可於交通靜脈間注射硬化劑,然後再使用堅實繃帶數周,可使部分病例治療獲得成功。廣泛性潰瘍和治療效果甚慢者應施行靜脈曲張手術及植皮。

預防

避免久站、久坐或長時間行走,睡眠和坐位時抬高患肢休息,可減輕充血和疼痛。套用彈性繃帶或穿彈力長襪可促進靜脈回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