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貝母

青貝母

青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部分是它的鱗莖。主要分布在青海和四川交界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山草原和濕潤的灌木叢中。青貝母不喪風雪,株矮而莖粗。葉碧如翠,花黃透紫,花形精巧,恰似一隻鈴鍾倒掛在莖的頂端,迎風含笑。七、八月間在莖的下端可以挖出一個直徑0.5-1厘米圓錐形或扁球形潔白如玉的鱗莖,外圍兩瓣鱗葉,相對合抱,猶如珍珠,因此青貝母又有珍珠貝之稱,蜚名全國。青貝母性味苦、寒,鱗莖有化痰止咳、清熱潤肺的功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喘、急慢性氣管炎,又能補血,治感冒、月經過多等症。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青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部分是它的鱗莖。青貝母不喪風雪,株矮而莖粗。葉碧如翠,花黃透紫,花形精巧,恰似一隻鈴鍾倒掛在莖的頂端,迎風含笑。七、八月間在莖的下端可以挖出一個直徑0.5-1厘米圓錐形或扁球形潔白如玉的鱗莖,外圍兩瓣鱗葉,相對合抱,猶如珍珠,因此青貝母又有珍珠貝之稱,蜚名全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是盛產貝母的地方。由於這裡出產的貝母呈青色,故又稱青貝母。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青海和四川交界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山草原和濕潤的灌木叢中。

主要價值

青貝母性味苦、寒,鱗莖有化痰止咳、清熱潤肺的功能,治肺燥咳嗽、久咳痰喘、急慢性氣管炎,又能補血,治感冒、月經過多等症。

繁殖方法

1、選地整地

青貝母 青貝母

選疏鬆、排灌條件好、富含腐殖質的砂土或砂質壤土,忌鹽鹼土和低澇地。前作以豆茬和玉米茬最好。結合秋深耕施足基肥,精細整地後,作寬1~1.2米的畦,作業道寬50~60厘米,挖出畦內土壤5~6厘米深,鋪一層腐熟的豬羊糞,加施餅肥和過磷酸鈣,同時每公頃翻入1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千克進行土壤消毒,最後填入原土3厘米厚左右,用耙子攤平。

2、繁殖方式

以鱗莖繁殖為主,亦可用種子繁殖。 1.鱗莖繁殖 選4年生以上的鱗莖,用手將鱗片掰開,分出帶心芽的鱗瓣作種,其餘鱗瓣加工藥用。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5~8厘米開7厘米深的溝,按4~6厘米的株距均勻地排入種瓣,覆土5厘米再鋪上一層乾土糞,遮蔭。翌春出苗。每公頃用種瓣約1500千克。 2.種子繁殖 秋播時種子不必處理,播後翌春出苗。春播時可在9月中下旬將種子置25~30℃溫水中浸24小時,撈出晾乾,拌3倍濕沙,置5~10℃和適當濕度條件下,每隔10多天翻動1次,約兩個多月完成種子後熟發育,然後經過自然的冬天,翌春解凍後即可播種。播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8~10厘米開2厘米深的淺溝,均勻撒入種子後覆蓋過篩的腐殖土,以不見種子為度。畦面加蓋草簾或乾草,約10天左右出苗。平原育苗因陽光強烈,注意遮蔭。每公頃用種子75千克左右。一般培育2~3天即可移栽。

3、田間管理

種好遮蔭作物,一般畦埂種玉米,株距30~40厘米;畦面種2~3行大豆,行距25~30厘米。中耕除草3~5次,苗全時淺鋤,逐漸增深。翌春植株生長和鱗莖膨大期,每公頃施入人畜糞水肥22500千克或硫酸銨225千克;越冬前施一次3厘米厚的細碎的農家肥,撒於苗上作蓋頭糞。除留種地外,及時摘除花蕾,促使鱗莖生長。

發展變化

貝母的生長期相當長,須經四年風霜才會飽滿。而且長在根部,一株一粒,採挖異常費勁。過去,人們上山採挖貝母要遭受土司和國民黨政府的種種盤剝,進山要繳"進山稅",人們冒著生命危險,爬上海拔4000米的高黎貢山採挖貝母,常常凍死餓死。來回來的貝母還受到奸商的剝削,奸商用一根針,一斤鹽就向當地民眾換得一斤貝母。

如今,人民政府不僅鼓勵和支持獨龍族、怒族民眾採挖貝母,給他們提供工具,還為他們培訓採挖和加工貝母的技術骨幹,又提高貝母的收購價格,鼓勵貝母生產。採挖回來的貝母都能得到及時的加工,質量也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