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蓮院

青蓮院

青蓮院;青蓮院是崇恩寺的現代稱謂,從屬地方口語化名詞。即重慶綦江區扶歡崇恩寺之別稱。

名稱由來

青蓮院青蓮院

重慶綦江區扶歡崇恩寺是宋皇敕賜所建。“崇恩寺”之匾額名“青蓮院”,取《法華經》謂妙音菩薩“目如廣大青蓮華葉”之意。

據傳,趙高峰(1012-1114),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進士,累官至長沙太守,元祐八年(1093)告歸。敕賜所居扶歡山(現重慶市綦江區扶歡鎮)“崇恩寺”之匾額名“青蓮院”

據史料記載:趙氏先祖趙貴 由天水南安(今甘肅省隴西縣 東南)遷洛陽;趙貴之孫趙玥生趙崇本,遷今山西省太原陽曲縣紅桂村,世為晉人。趙貴第八世孫趙瓚,唐建中四(783)年出任播州司馬,世居播州。趙瓚 第四世孫趙開璜(黃),乾符三(876)年應募參加楊端南征驅逐南詔國陷播州勢力,因功占據、鎮守今綦江縣扶歡,世居,其後裔派衍今渝、黔。趙瓚先祖趙貴,犯謀逆罪,家族遭嚴重挫折,其子孫避難隱居。其曾孫趙崇本,落業定居太原府陽曲縣 紅桂村。隱居數世,趙瓚出仕任官。
趙開璜的孫子趙高峰,宋元豐元(1078)年,官長沙太守,80歲那年,春播時久未下雨大旱,出城禱雨,偶見一農女頂烈日在地中栽種辣椒,奇問:“久旱未雨,所種稼禾能活乎?”農女答:“不怕天干,只要地潤。”時趙高峰夫人張氏早逝,續夫人歐陽氏又早卒,各留一子名趙伸、趙參倡。趙高峰從農婦答語中悟出“不怕夫老,只要妻嫩”弦外之音,續娶焦氏黃花,次年生趙參仰 。趙高峰的表弟羅廷獻見趙高峰80歲得子,作《七絕》詩貼上於壁嘲弄趙高峰 。趙高峰見後,命人揭去,回吟《七絕》“八十老翁得一娃(音:蛙),笑煞長沙萬萬家。果是老翁親骨脈,依然復仕坐長沙。”果然,哲宗皇帝親政後(1086年),趙高峰告老還鄉安居綦江扶歡壩 ,趙參仰接任長沙太守。

青蓮橋頭碑詞

“青山寂曲,倚據囗囗。俯臨溪壑,鳥雀還江。螭虬雲捧,鎖斷長虹。鶴汀鳧渚,紫氣浮空。瞿雲慶上,八面路通。禪衲出囗,永鎮無窮。”

文物古蹟

乾隆年間的兩塊匾

文物匾額文物匾額

兩塊匾採用陽刻手法雕鑄而成,中央分別寫著“椿萱並稀”、“至公無私”等字樣,前者還刻有“乾隆二拾四年己卯歲仲夏月吉旦七十上壽趙國梁立”、“特署四川重慶府綦江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桂寫”等內容,後者則刻有“乾隆三十九年歲次甲午黃鐘月朔日吉旦約鄉趙光昭立”、“署四川重慶府綦江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五次李寫”等字樣(如圖)。專家認為匾中“椿”、“萱”是兩種植物——有辭書稱,“椿”為形聲字,從木,春聲,本義木名,指大春,莊子自愛《逍遙遊》中說,“上古有大椿者,以把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古人以為椿樹長壽,故因以喻父。而“萱草”是中國古老傳統中的母親花,在西方的康乃馨還沒有成為母親花之前,萱草就作為母親的象徵。當地文物部門已將兩塊匾申報為市級文物予以保護。

祭祖文化

趙氏祭祖趙氏祭祖

2000多趙高峰後裔於2012年清明節集聚重慶市綦江區扶歡壩青蓮院隆重紀念峰祖誕辰1000歲。

附屬文化機構

附屬機構附屬機構

其它同義詞

1;青蓮院;簡介青蓮院擁有作為臨時御所的歷史,並有著與之相稱的風格。位於日本京都。建築物動和靜,曲線和直線,明和暗顯現皇家寺廟氣派。漫步在寂靜的院內,能感覺到庭園的幽深和美麗近在咫尺。從距離感這個意義上說,如此和庭園成為一體非常難得。停住腳步、回首一望、信步閒庭,自然、庭園與自由互相交流。
2;青蓮書院位於安徽馬鞍山市,青蓮書院是李白墓園後區的主要建築,面積達300多平方米,門前匾額"青蓮書院"是當代書法家范曾憑弔李白墓時的墨寶。書院內珍藏有唐代李白墓墓磚,及省市級書法名家書法作品,長期舉辦書法作品展覽。

"青蓮書院"
"青蓮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