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耳飾

青玉耳飾

飾體呈U形,側面有圓形突起物,底部為桃形飾,接U形鉤,從現有資料看,這種形式僅見於遼代早期。與《遼代金銀器》中遼寧錦州張扛村遼墓出土的鎏金銀耳飾造型基本相同,應為遼金時期玉器。

【年代】:遼金
【尺寸】:長4.3厘米,寬3.8厘米,重14克
【特徵】:青玉。光素,飾體呈U形,側面有圓形突起物,底部為桃形飾,接U形鉤,從現有資料看,這種形式僅見於遼代早期。與《遼代金銀器》中遼寧錦州張扛村遼墓出土的鎏金銀耳飾造型基本相同,應為遼金時期玉器。
軟玉按照顏色,可分為白玉、青玉、墨玉、碧玉、黃玉等。青玉的產地包括新疆的和田、若羌、且末、于田以及青海等地,產出量非常大,既包括原生礦產(山料),也包括外生礦產(子料)。青玉是軟玉中數量最大的組成部分,其物質成分跟白玉相同或相近,成因與白玉一樣,都屬於接觸變質成因形成,只因含微量元素鐵而呈現出差異。其中,有一部分青玉具有更強的交織結構、韌性也更好。
青玉包含的品種範圍很寬,從青白、青直到深墨綠色,顏色跨度大,也因這種顏色跨度又可細分為青白玉、青玉,發青綠顏色的又被稱為青碧玉等。
“高仕圖”牌
驀然回首看青玉
對於青玉的顏色,古人有所謂蝦子青、鼻涕青、楊柳青、竹葉青等說法。古人尚青,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說法認為,古代的青瓷就是從相近的青玉顏色中產生靈感而燒制出來的,其獨有的色澤魅力使得當代青瓷備受寵愛,在如今的市場中如魚得水,價格急升。
單純從價值上看,青玉遠不如羊脂玉、白玉,但是青玉卻有其自身特點:往往比較塊度較大、質地細膩、溫潤、油性好,同時,有一部分青玉由於緻密交織結構,具有非常好的韌性,是製作薄胎器皿的重要原料。
在和田玉發展的整個歷史中,青玉有著數千年的使用歷史,因數量巨大而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像良渚文化中就有大量的青玉製品。在被視為用玉歷史上重要發現的殷墟婦好墓出土玉器,所大量使用的和田玉正是青玉。從商、周至戰國,青玉始終是和田玉中使用數量最大的。直至漢代,白玉開始受到重視,但青玉也並沒有被潮流淹沒,始終在歷史舞台中與白玉並行,受到人們的喜愛與推崇。
1968年河北省滿城縣發現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金縷玉衣,玉片共2498片,金絲 1100克,主要使用的是和田青玉。1994年後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墓出土金縷玉衣公用玉片共4248片,金縷1576克,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組成,溫潤晶瑩,工藝精湛,保存完好,玉片表面拋光光潔度很高,打孔工藝也很規範。整套玉衣晶瑩剔透,光亮華麗。
青玉的大量使用與青玉在中國歷史上產出最大,使用機率最高有直接關係。在歷史上,白玉與青白玉,青白玉與青玉之間沒有太清晰的劃分,之間有過渡與重合,而一些重要玉雕也都以青玉製作。
《秋山行旅》
“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首耳熟能詳的詞句,其曲牌名稱叫做《青玉案》。關於青玉案,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青玉器物,如青玉碗,另一種是說鑲嵌青玉的几案,無論何種說法,青玉所代表的是情境的交融與含蓄的風雅,與中國傳統的審美、表達天衣無縫。
及至清代,青玉使用上至最高皇權的“皇帝之寶”,下至文房、飾件,應有盡有。清朝宮廷中很多器皿都用青玉製作,故宮所藏《大禹治水》、《秋山行旅》等大型國寶級玉雕就是代表作,這除了清代青玉的產出量大原因之外,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青玉特殊的緻密結構,適用於製作山子、器皿等。像國寶級的大型和田青玉雕《大禹治水》重達5噸,所用青玉料重約一萬零七百餘斤,令人嘆為觀止。
這件青玉原料是在清乾隆年間由新疆密勒塔山采來,當時用幾百匹良馬和千餘人拉了三年,最終跋山涉水八千餘里才運抵北京。出於雕琢的需要,這塊玉料此後又轉運到揚州,由當時國內著名工匠數百人用了六年時間精心雕琢最終完成,作品再現了大禹治水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