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浴鄉

青浴鄉

青浴鄉位於通江縣西北部,轄10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65個村民小組,共有3325戶,幅員面積98.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9009畝,其中田7376畝,地1633畝。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青浴鄉位於通江縣西北部,距縣城48公里,居東經107°10′—107°15′,北緯32°11′—32°14′,東與沙坪鄉、南與新場鄉、西與板橋口鄉接界,鄉人民政府駐青浴口。轄10個村,1個街道居委會,65個村民小組,共有3325戶,總人口12775人,其中農業人口12091人。幅員面積98.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9009畝,其中田7376畝,地1633畝,海拔480—1200米,森林覆蓋率為51.6%。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平均氣溫17.5℃,無霜期280天。

農業經濟

主產稻穀、小麥、玉米、大豆、豌豆、葫豆、紅苕、洋芋等農作物;養殖業以養殖生豬、牛、羊為主,特色產品有枳殼、銀杏、茶葉、油桐、魔芋、土煙油菜、花生、向日葵、芝麻等。年糧食總產量6155噸,其中油菜638噸。年出欄生豬2.15萬頭,牛785頭,羊1.1萬頭。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29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83元。

基礎設施

現有9個村通公路,通車裡程達59.1公里,其中等外級公路9條59.1公里,通鄉公路1條,通村公路9條。有塘庫96座,容水37萬立方米,其中最大的埡口梁村後槽里水庫庫容為8萬立方米,有土渠3.4萬米,標準石渠1251米,自流灌溉1512畝。農戶通電率100%,通自來水率31%,通光纖電視率72%,電話普及率每百人14.9部,建有移動基站2個。

社會事業

有中心國小1所,村小10所,在校學生1401人,教師53人,幼兒班14所56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有衛生院1所,村醫療衛生服務站10個,病床18張;文化大院(戶)321家;有廣播電視站1所。

抗震救災

“7·6”洪災,造成通江縣青浴鄉良田被毀、公路損毀、通訊中斷、房屋垮塌……災情發生後,青浴鄉組織幹部民眾不等不靠,積極恢復生產,多渠道為農民增收找路子。
糧田變沙灘2700餘畝農作物絕收
“你看,以前這裡是100多畝良田,現在啥都看不到了。”7月11日,筆者隨青浴鄉閆家壩村支書張克斌手指的方向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沙灘,被衝倒的樹木橫七豎八地躺在裸露的河床上,昔日長勢茂盛的秧苗、玉米等農作物早已不見了蹤影。
據青浴鄉幹部介紹,此次洪災中,全鄉有1600畝農田被嚴重損毀,其中成片連塊達1140畝,造成了65戶260人失去了耕地。
晝夜奮戰48小時搶通12公里水毀道路
挖掘機在前面開道,鏟車在後面緊緊跟上,30多輛貼有“抗洪搶險”的大貨車不停地穿梭……筆者在前往青浴鄉邢家坪村、閆家壩村和姜家壩村的途中,看見到處都是熱火朝天搶修道路的場景。“這是進入災區的必經之道。為了儘快將水毀道路搶通,我們採取了人休息機器不休息的辦法,晝夜奮戰。”負責道路搶險施工的劉金寬說。
洪災中,青浴鄉損毀村組道96公里,直接經濟損失達900餘萬元。洪災發生後,青浴鄉黨委、政府不等不靠,迅速組織民眾搶險救災,在第一時間投入挖掘機、鏟車等機械6台,發動民眾上工上勞,加班加點地清路基、填塌方、築便道,通過48小時晝夜奮戰,搶通了進入受災最嚴重的邢家坪村、閆家壩村和姜家壩村的12公里生命通道,確保了在第一時間內將救災物資送到受災民眾的手中。
乾群同心抓自救受災民眾信心足
洪災發生後,青浴鄉出文規定:不耍雙休日、不召開與抗洪救災無關的會議、不開展與抗洪救災無關的工作。實行幹部包片聯戶的辦法,積極解決受災民眾食宿問題,發放救濟糧油2400公斤、棉被60多床。同時,組織防疫人員對全鄉受災區域進行消毒滅菌,防治疫病發生。
據鄉黨委書記余定森介紹,為彌補洪災帶來的損失,青浴鄉制定了“222111”晚秋生產目標和畜牧業發展計畫,即全鄉人均增種2分秋菜、2分秋糧、圈養2頭生豬和10隻小家禽,實現人均增收糧食100斤,增加收入100元的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