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青雲山

福建青雲山

青雲山風景區北距永泰城關12公里,最具特色的是雲天石廊峽谷、白馬峽谷瀑布、九天瀑布水簾宮、刺桫欏神谷(萬藤谷)四大景區。福建一個獲得國家級4A旅遊區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國家“雙牌”旅遊區。

青雲山

福州近郊的永泰縣青雲山是繼武夷山之後,福建又一個獲得國家級4A旅遊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的國家“雙牌”旅遊區。山上數不清的黑色火成岩洞穴,可以想見遠古時代火山噴發時的轟轟烈烈,億萬年來的風雨侵蝕,形成了幽深險峻的峽谷、千百條瀑布、清溪及深潭,雲霧飄緲,濃郁的原始森林中成片生長著恐龍時代的刺桫欏長苞鐵杉紅豆杉……
青雲山風景區北距永泰城關12公里,最具特色的是雲天石廊峽谷、白馬峽谷瀑布、九天瀑布水簾宮、刺桫欏神谷(萬藤谷)四大景區。
雲天石廊接近青雲山主峰狀元峰,因軟硬岩層風化差異,在峽谷的萬丈絕壁上形成一條條通道長廊,又稱“登天廊”,共十二層,長逾千米,驚險壯觀。山中飛岩兀立,古木參天,流瀑喧騰,狀元祖屋、天門洞等數十處美景薈萃。在山頂古火山口天池極目四野,周圍高山草場牛羊成群。
白馬峽谷是青雲山最長的峽谷,山勢危峭,水流蜿蜒,天門峽等八峽各具特色。山重水複間瀑布成群,高130多米的白馬瀑布下是澄明如鏡的白馬湖。福建青雲山
九天瀑布沿588米青崖石壁飛流而下,空谷轟鳴,氣勢恢弘。珠霧飄蕩,折射出四道彩虹,倒映在潭水中,絢麗奪目。峽谷懸崖內空成穴,上瀑下潭,在洞外形成水簾,風卷水花,頓生涼意。拾階而上,沿途岩洞石穴,煙霧迷濛;飛瀑流泉,響徹天地;杜鵑山菊,異香撲鼻。在斷崖絕路之處,竟有一座數百米石城環繞的“九山書院”,始建年代古不可考。
青雲山四大景區介紹
在距永泰縣城10多公里的嶺路鄉,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雲而得名。景區面積47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山高林茂,雲霧飄緲,岩奇洞怪泉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珍稀植物——桫欏和羚羊、獼猴等。主要旅遊景點有雲天石廊峽谷景區、白馬峽谷瀑布景區、九天瀑布水簾宮景區、刺桫欏神谷景區等。
雲天石廊峽谷景區--青雲山主峰狀元峰、福建最高石走廊 ,石廊在青雲峰近山頂處,又稱“登天廊”,因軟硬岩層受風化的差異,形成一層層長條形通道。石廊共4層,累計長度約300多米,人行其中,驚而不險。主要景觀有凌空絕壁、風化石廊,號稱“雲天石廊”。遠可觀,近可行,長廊1000多米。還有飛瀑三潭、妙筆生花、鎮山大鐘、天門洞、靈芝岩、狀元靴、金雞相鬥、音樂廣場、仙君殿等景觀,主峰雄偉壯闊,有霧都雲海之稱。

青雲山的旅遊景觀特徵

青雲山景區, 丹霞地貌,地形富於變化。景區自然景觀豐富,多峽谷、瀑布、峭壁、懸崖、深潭、碧水、幽洞,同時擁有珍稀植被,生態森林,高山草場,火山天池及神形兼備的石林石像。
景區主要景觀多沿峽谷分布,曲徑幽深。比較壯觀的峽谷有鹿鳴谷、神谷、白馬雙溪峽谷、水簾官峽谷等。又因景區雨量充沛,形成眾多瀑布、深潭和湖泊,水景極為豐富。峽谷、瀑布、珍稀植物和奇岩構成了景區獨特的風景線。
景區由幾個獨立的分景區構成,彼此相距不遠卻各具特色。雲天石廊峽谷景區以峽谷和石廊為名。白馬峽谷景區以瀑布、峽谷和峭壁為標誌;九大峽谷景區以瀑布和巨岩為奇;桫欏峽谷景區幽靜狹長,物種豐富,峭壁林立,適於探險。各景區空間上的轉換依靠蜿蜒的山路進行,步轉景移,猶如中國水墨山水畫,層次分明,極富美感。
景區豐富的內涵使得遊客可以以多種方式接近自然景觀,休憩賞玩!

白馬山莊--"白馬大王廟"的傳說

里有座"白馬大王廟",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距今己有百多年的歷史。白馬大王廟供奉的就是白馬大仙,是當地民眾長期信仰和叩拜的神仙。現重修一新,供遊人祭拜。據說挺靈驗的,大家不妨試試。
當地有個關於這"臼馬大王"的神話傳說。傳說很早以前,前面王子坑自然1村出了個"王子"驚動了當時的皇帝。於是皇帝便派兵馬來捉拿王子,到了這雙溪口,帶兵將軍的坐騎白馬,嘶聲裂肺地狂叫,任憑將軍長鞭的抽打,就是駐足不前!眼看著王子大步流星地往峽谷中奔跑,將軍心急如焚,士兵們猛衝過去。不料白馬身一橫,又把士兵擋了回去。將軍見白馬如此倒戈,火冒三丈!狠命地抽打著鞭子,只見白馬傷痕累累,鮮血直流。白馬見王子己跑遠了,才慢慢地跑了起來。等他們追到一落千丈的大瀑布前,眼看著王子一閃身就躲進了瀑布裡面,再也無法找到,只得望瀑興嘆,因此這瀑布就取名為"王子瀑布”,這地方就叫王子坑
白馬峽谷瀑布景區--東南第一大峽谷 ,總面積為16平方公里。瀑布水大霧濃。如龍龜潭瀑布、王子瀑布、下洋瀑布等。而白馬瀑布高130多米,水量是青龍瀑布的10倍,白馬湖面積達2000平方米,澄明如鏡、清澈見底;烏龍峽、無名峽、雙溪峽、王子峽、回音峽、白馬峽、天門峽、平谷峽等八大峽谷各具特色;石林岩像逼真,如夢筆生花、大刀峰、鯉魚岩、王子峰、八戒岩、白馬峰、巨螺石、五馬峰、龜岩、龍龜山、石臂、仙桃石、王子浴等維妙維肖。猴子成群結對,刺桫欏連點成片,是其又一特色。
九天瀑布水簾宮景區--亞洲第一階梯瀑布 ,水簾九疊,落差588米,壯觀無比。景觀獨具特色,如相思岩、綿羊峰、神女峰、觀音石、金猴抱桃、長城岩、三重門、懸棺、御印、御床、御帽、獅王峰、松鼠石、猿石、兔岩、維妙維肖,彩虹瀑、水簾宮、洞中潭極具特色。
刺桫欏神谷景區--八閩第一天然原始植物園,又名萬藤谷,谷口懸崖突出,古松橫生,一條溪流貫穿而出,水打怪石,千年成潭。獅王峰、虎王山、大象山、二片瓦、地王洞、情侶洞、飛龍樹、鯉魚上天、蛇松、神鷹、仙渠、觀音瀑布、天台瀑布、天壇瀑布構成景點特色。
九天瀑布景區--鴛鴦亭
從水簾洞中登頂,就可見到屹立於兩塊巨大岩石上的兩座亭,一坐一右,一東一西,遠觀岩頂立亭,險中見高;近觀石上立亭,平中見奇。兩亭相峙,不能相遇,兩岩相呼,不可相挨。這亭被稱之“鴛鴦亭”。
鴛鴦是一種候鳥。越冬時在長江以南直到華南一帶,象屏南的鴛鴦溪就是因鴛鴦越冬到此而得名。鴛鴦屬鳥綱、鴨科。雄鳥體長約43厘米,外圍有黃白色環;嘴紅棕色。雌鳥稍小,背部蒼褐色,腹部純白,棲息內陸湖泊、溪流中,結成小群,偶爾單獨行動,飛行能力極強,多築巢於樹洞內,平時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兼食小魚和蛙類。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冬季來九天瀑布看鴛鴦那才有趣那。
相傳對山寨的山妹多在岩下壁潭沐浴,不料被路過此地的農夫窺見,山妹含羞急忙隱身林中,但慌忙中將一條銀紗手巾弄丟,將一頂草笠遺忘在岩石上,手巾最後落入溪中,被農夫用扁擔挑起,晾曬石崖上,誰知草笠和手巾都是寨中寶貝,草笠化成東西亭,手巾變成九天瀑布,後來才知道那是仙女遇仙女,仙亭飛仙瀑。這就是鴛鴦亭的來歷。

九天瀑布景區--流米石的傳說

流米石-相傳過去這裡百姓很窮,出門登山,舉步上嶺,農民為生計常由此上下山,每逢路過巨石都會在這裡小憩,一日,有一個農夫,因籌不到餬口糧食,坐在石頭上唉聲嘆氣,順手把米袋放在石頭旁,待農夫轉身起步時,發現石洞流出白花花的大米,農夫非常驚喜,裝了一袋背回家,但始終沒有告訴家人米的來歷。其妻覺得很奇怪,便悄悄跟去看,果然發現丈夫籌米的天機,感到一天一袋很麻煩,不如一次全挑回家,於是待丈夫上山砍柴時,帶上大錘在石頭上猛砸,剛一舉錘,石洞煙霧冒出,突然飛出一隻山鳳,從此這石頭再也沒有大米流出了。流米石的故事傳了幾千年,流米石的腳印留下幾萬雙,凡事知足常樂,不可貪心蛇吞象。
天瀑布---將軍石
遠看像“狀元印”的岩石,側看則成了一位頭戴鋼盔、身披鎧甲的將軍,我們稱之為“石將軍”。相傳,這石將軍原是明朝正德皇帝的貼身待衛。正德皇帝瀏覽青雲山期間,因為有了他的保護才安然恙,可好今,他卻靜靜的站在這裡,任憑日灑雨淋、風吹雨打,這裡有段悲壯的愛情故事。當年正德皇帝到青雲山瀏覽觀光,借宿三樓的農家。隨從保駕的貼身待衛與這位農家女一見鍾情。雙方海誓山盟,非不娶不嫁。可是皇上的行蹤不定,說走就走。在四樓住了最後一晚,第二天清晨就要回朝,貼身待衛和農家女依依不捨,含淚告別。雙方約定三個月後成婚。
自從待衛走後,農家女望穿秋水的等啊等,待衛一到京城也就著手準備婚事。可是皇上又要外出巡視,而且點名要他保駕護航。忠心耿耿的待衛只好將自已的婚事先擱下,沒想到一擱就是半年多。
半年多來,農家女盼啊盼,盼望京城來的迎親花轎的到來。可是每次都不能如願。她祈求上天,將她點化成石,無論颳風下雨,她都要在此等候心上人。上天見她如此痴情,就隨她所願,點化成石。如今這石,就是屹立在三樓的玉女峰。
半年後待衛保駕回朝。因保駕有功,正德皇帝封他為將軍,將軍受完封,立刻帶領迎親隊伍,日夜兼程,前來迎親,然而到了朝思暮想的心上人家裡,得到的卻是噩號。將軍來到已化成岩石的心上人面前,悲痛欲絕,長嘆道:“生不能同床共枕,死也要相依相伴”。說完,一頭撞在岩石上,當場斃命!不一會兒,便化作另外一塊岩石,於心上人遙遙相對長相守。這塊岩石,就成了現在青雲山的“將軍石”。

轉頭山的來歷

相傳正德皇帝下江南,帶三宮六院女陪伴,車水馬龍好不熱鬧,一路遍嘗海味,又飲溪鮮,就是還未飽山珍口福。於是吃過荔枝便折行永泰,一進入永泰縣境,發現這裡一座座大山,一條條溪澗,一叢叢綠樹,皇上被青山綠樹美景迷住,竟留連忘返,於是隨行就寢,連住四夜。鄉就地取材,請來能工巧匠造了竹閣樓。竹閣雖然不富麗堂皇,卻頗具鄉土特色,皇上歇腳其中,悠悠自得,很快消除了旅途勞,於是一日一站繼續前行。從來都是以轎代步的皇上伸足山路,遊覽勝景,還脫鞋涉澗戲玩,第一次感覺到肚子餓了。晌午,百姓用閩地地瓜招待了正德皇帝,皇帝大悅。突然雲霧升騰,正德皇帝見山險嶺陡,預感到:“地牛轉肩”,便匆匆帶上少數強壯人馬班師回朝。回京後,皇上吃過贛水魚味鮮味津津,又回想閩地地瓜塊的美味,要擺上御宴上席。皇上就對身邊的待從說:“怎么不見青雲山的地瓜?”待從慌了,忙說:“皇上嘴裡就即是。”皇上怎么也嘗不出遊青雲山飢餓時的口味,皇上頓時一陣噁心,於是閩菜地瓜趕緊退下。沿襲自今的“福建山沒稅,江西水納糧“規距就源於此。皇帝來時悠悠,去時匆匆,竟忘攜宮女回家,被當地百姓收留,或娶親、或為媳,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在深山之中。就在皇上駐足班師回京的地方被稱為轉頭山,其地名一直沿用到今。

王子坑傳說

青雲山有個王子坑自然村,又名“天子坑”。還有一涼傘山自然村,俗話說:“王子坑的婦女,找了涼傘的夫子”。相傳有一農夫就住在涼傘山上,“靠山吃山,吃山耕山,耕山養山,養山生三”。果然農夫日出面作,日落而歸,靠勤勞富起來。有道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一年農夫走了桃花運,到了王子坑砍柴時,與該村一位村姑相愛,便娶回中,不久懷孕,可直到十個月才監盆,生下紅、白、黑臉三個兒子。“三龍傳世家”,鄉里人頗為驚喜。可一出世紅、黑二子便早折了,白臉一同世便是個啞巴。正在這時京城皇帝也夢見涼傘山啞巴左手有“天”字紋,右手有“子”字紋,雙掌“天子”,怪人奇才,改朝換代,後聽派出的控子回來稟報虛實,皇帝上才安下心。
三年後的一天,啞巴突然會說話,其母整夜難眼,一直將“啞巴”抱在懷裡,他就對村傍的雞金山說,明天早晨天未亮,就叫我起床,,皇帝得知“天子”出世,怕纂皇位,就用箭射。連射三箭,一箭射入床中,此時,天子正在洗臉,末中,二箭射中臉盆,天子已回書房,三箭射向書齋,而天子正在用膳。三箭均未射中,皇上令追兵捉拿。天子叫母親某時某刻“剪紙為將,撒豆為兵”,紙飛兵列陣,豆撒彈射出,擋住了追兵,天子躲過兵馬,保住了性命。後因寡不敵眾,天子只作了七品芝麻大點的官,宏圖未展,就歸黃泉。死後墓葬青雲山中,至今留有墓跡。“王子坑”至今已改名為“村子裡”

九天峽谷瀑布景區-九山書院的典故

九天清泉堪洗硯,九山書院可藏書,縱觀九山書院的地理環境,那是地接藤山,側倚峽谷石龍;環繞重水,讀書方是出路。
書院建於何時尚未考證,書院外為寨堡式構築,長寬大約是300米,“九山書院”四字用楷體書於方形南大門地眉批條石上,而東大門為圓拱門。東北角有觀察哨,西南角有城堡樓,牆呈直角圍築,最高處達10米以上,牆厚呈梯形,底座三米不等,頂牆一米大約。順山就勢呈南高北低,南高西低。書院建於正北,長32米,寬9米,地基保存完好。西南角還有“石臼”兩個估計此處圍廚房布局。北臨懸崖峭壁,因而不作構築。
古代書院是導師制,學生慕老師之名而來,這樣說來南宋蕭國梁、鄭僑故居都在10公里之內,一個在藤山桃園洞,一個是赤錫雙桂白雲岩,又是同代人,蕭國梁又是第一個狀元,因此擇址藤山簏就是情理之中了,這樣推斷,書院可能是南宋的遺址。寨內書院讀書人,課後開荒種菜人。這層層梯田,可以證明學子們半耕半讀的艱辛與努力。還有立雪書院創辦的用意都在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