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大

《青年人大》是共青團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機關報,創刊於1996年5月18日,是一家完全由學生自主編輯出版,含正報、子報、副刊(專刊)及視頻、網路版的大型綜合性學生媒體。

基本信息

概述

《青年人大》是共青團中國人民大學委員會機關報,創刊於1996年5月18日,是一家完全由學生自主編輯出版,含正報、子報、副刊專刊)及視頻網路版的大型綜合性學生媒體
報社現由總編室和其下設的新聞中心、副刊部、視頻部、子報以及資源部、公關部、網路部等在內的13個部門組成,採用“一社三報六副刊一專刊”的運行機制。一社,即中國人民大學學生新聞社;三報,即15天1期的正報《青年人大》、7天1期的子報《21世紀校園報導》,以及及時更新的青年人大網站;六副刊,即每月1期的單行副刊《YOUTH RUC》、《美麗生活》、《縱深文韻》、《天下評論》、《影像滂沱》和《人物風流》;一專刊,即於2005年3月開始試行20天1期的專刊體制的《體育校園》,由於其時效性、專業性,得到校內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已逐步形成《青年人大》的品牌副刊之一。此外,《青年人大》還不定期策劃出版《青年人大》特(專)刊和《青年人大·內部參考資料》。同時,視頻部門對各大校園活動進行記錄,剪輯製作成新聞片,上傳至人大青年網供老師及同學觀看。
《青年人大》自創刊以來,始終將“為學校發展建設服務、為同學成長成材服務”作為自己的辦報宗旨,以“活躍校園文化、反映同學心聲”為立足點。《青年人大》的口號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引導同學樹立“擔綱意識”,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國民表率,社會棟樑”,實現對校園主流文化的多重覆蓋,堅持發揮輿論監督與日常服務作用。通過反映學校在教學、科研、後勤、學生活動等各方面的情況和問題,對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建議。同時《青年人大》發揮自己發行面廣的特點,積極為同學們提供日常生活類的服務。《青年人大》的發展,得到了學界和媒界許多前輩和專家的關心和指導。《人民日報》原總編范敬宜、《光明日報》副總編翟惠生、《中國青年報》總編李學謙、人大新聞學院方漢奇教授等十三名新聞界、學術界知名人士受聘擔任青年人大報社顧問。《青年人大》長期與《中國青年報》等30多家社會媒體保持緊密聯繫。每年青年人大報社的優秀學生記者都被推薦至《南方周末》、中央電視台等各大媒體實習和參觀考察。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大學生雜誌社等多家媒體在報社設立了記者站或建立了通訊員聯繫。
近年來,《青年人大》在緊抓社會熱點、進行深入報導方面表現出了突出的新聞敏感性、快速的反映能力以及周密的組織運作能力。2001年, “9·11事件”發生當天,《青年人大》就及時刊出了一期子報特刊。2002年,《青年人大》為江澤民同志視察人大、人大住房改革、人大65周年校慶等重大事件出了特刊,獲得廣泛稱讚。2003年配合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在人大的舉行,《青年人大》連續7天出版了報社歷史上的第一份日報《CUBA快訊》,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讚賞。 2004年配合飛利浦大學生足球聯賽北區決賽,開創日報報導校外比賽的先河的第二份日報《鏖戰》,同年9月配合我校“十一”國慶慶典大型舞蹈排練完成的日報《舞動》。2005年,在“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在人民大學舉行之際,連續八天的日報報導工作又為青人的歷史畫上了濃重的一筆。社會聯繫廣泛 高校媒體龍頭《青年人大》在社會活動組織方面也卓有成效。報社曾舉辦“2001年首屆高校學生媒體研討會”,以及“媒體名人面對面”新聞學術系列論壇。2004年至 2005年,承辦了“2004年首屆全國高校學生媒體論壇”,在全國範圍內反響強烈,又在學校範圍內成功舉辦了“走近傳媒”系列講座 。《青年人大》出色的辦報成績得到了廣泛的承認和高度的評價。2001年5月4日,《光明日報》“五四專刊”刊登題為《〈青年人大〉占領校園輿論制高點》的文章,高度讚揚了《青年人大》報社在全國高校學生媒體中的先鋒帶頭作用。在全國首屆高校校報巡展中,《青年人大》,以“瘦身”、彩紙印刷和特色報導,顯得與眾不同,引起廣泛的關注,中國青年報以《〈青年人大〉領跑首屆全國高校校報巡展》為題進行了報導。
在新學期開學之際,青年人大真誠地歡迎新同學的加入,為青年人大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為迎來2006年5月18日《青年人大》十周年報慶一同努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