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島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充滿活力的大學。青島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在教學改革中應運而生,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是山東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青島大學的醫學教育始於1946年國立山東大學醫學院。在一批歸國留學博士如沈福彭、徐佐夏、呂運明、田浩泉、馬賢成、蔡良婉等知名教授的帶領下,先後成立了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藥理學、生理學、病原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實驗室等5大基礎醫學教學實驗室。到了1956年後的青島醫學院時期,基礎醫學各學科的教研室分別成立了各自的教學實驗室,共有13個獨立的基礎醫學教學實驗室。
1993年合併辦學後,青島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共經歷了三個建設階段:
第一階段:1998~2002年,前期建設階段。1998年進行了顯微結構學相關實驗教學課程的整合工作,整合了組織胚胎學、病理學和寄生蟲學的實驗教學,購置了一批顯微鏡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建成了青島大學醫學院形態學實驗室。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其他相關實驗室,於2002年12月成立了青島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由首屆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青島大學醫學院基礎學院院長王斌教授擔任青島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主任。
第二階段:2003~2006年,全面建設階段。2004年,在青島大學中心校區啟動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樓的建設工作;2005年,立項建設“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完成新的實驗教學大樓實驗教學設備平台建設,完成了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的搬遷、機構設定、人員招聘等工作,根據學科特點和專業特色,組建了人體形態學、顯微結構學、病原生物學、人體機能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等5大基礎醫學實驗室,全部由具有教授職稱的教師擔任實驗室主任。
第三階段:2007年以來,全面提高階段。根據教育部、省教育廳關於基礎課實驗教學的改革要求,結合中心的軟體和硬體建設,進一步樹立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能力培養與素質提高、系統學習和綜合判斷的協調發展,理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關係,強化理論和實驗教學互動及學科間的教學互動,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實驗教學質量,最佳化實驗教學環境,向著獨立、綜合、創新、互動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模式轉變,建設國內一流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平台。
學校在2005年新建一棟12780平方米的大樓專門用於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五年來共投入1883萬元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及配套設施建設經費,秉承“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要求,中心已成為醫學理論與基礎實驗、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培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學科間互動、精英型人才培養與全面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相得益彰的學科建設及科學研究促進了實驗教學的改革,雙語實驗教學和計算機仿真實驗豐富了現代醫學實驗教學手段和方法。中心的特色是:(1)依託綜合性大學的學科綜合優勢,貫穿現代醫學整體系統的教學理念;(2)注重醫學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互動,建立新的醫學教育體系;(3)結合科學研究和計算機仿真技術,打造醫學實驗教學新模式;(4)引入規模化現代設備,建設集約化綜合性實驗教學平台。
中心是校級實驗教學中心,實行校、院兩級管理和中心主任負責制。中心依託的醫學院擁有6個博士點,3個一級碩士授權學科,9個本科專業,擁有“泰山學者”設崗學科2個,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14個,擁有一支包括31名博士研究生導師在內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每年面向醫學院9個本科專業、2250名本科學生開設13門理論課程和17門實驗課程;此外每年還承擔350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的理論和實驗教學任務;同時為音樂、美術、體育、心理等相關專業開設選修實驗課程。每年開設各層次實驗項目255個,年實驗人時數達到近26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