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後山[景區]

青城後山[景區]
青城後山[景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城後山景區位於青城山後,都江堰市泰安鄉境內。景區距成都70公里,面積100餘平方公里。乘車從青城山大門左側公路西行,跨青溪橋,穿後山門,經飛仙亭、飛仙觀、響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貢茶亭、迎仙亭、三龍亭等眾多景點,方到青城後山景區的起點站——泰安寺。景區內有神秘的溶洞、雄奇的鎣華、秀麗的味江,罕見的古墓群和大蜀王遺址、名庵古寺。此處集山、水、洞、廊、林為一體,可與青城前山媲美。景區全程20餘里,有上山索道可使遊客節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賞到青城後山大部分景觀。近年還新建了各類賓館,為遊客開闢了許多全新的旅遊項目。青城後山還是蜀茶的著名產地,清代被列為貢茶。 青城山後山風景都圍繞著山間的溪水,一路飛瀑和水潭,風景好的路線都是溪水流經的路線。

基本信息

旅遊線路

乘車從青城山大門左側公路西行,跨青溪橋,穿後山門,經飛仙亭、飛仙觀、響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台、貢茶亭、迎仙亭、三龍亭等眾多景點,方到青城後山景區的起點站--泰安古鎮泰安寺。

基本概述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青城後山位於青城山後,泰安鄉境內,自然風光出眾,水秀、林幽、山雄,是徒步休閒的好去處。後山還是蜀茶的著名產地,另外農家樂較多。

地理位置

青城後山位於青城山後,泰安鄉境內,距成都70公里,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西北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為鄰,東北與趙公山相連,東越天倉山、乾元山可到天師洞、福建宮,西南與六頂山、天國山接壤,與青城山一脈相承,深藏不露,極具神秘色彩,直至80年代才加以開發。

自然氣候

青城山天氣屬於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 春青城山氣溫變化較大,平均氣溫在12~20度,氣候溫暖潮濕;夏天溫度會逐漸升高,平均氣溫在21~30度;秋天秋高氣爽,平均氣溫在14~20度步入10月溫度會降低;冬天氣溫較低,平均溫度在5~10度。偶爾有降雪,但不會有太深積雪。

主要景點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青城後山的宮觀香火雖無前山之盛,而清幽潔淨則更勝一籌,有"一山幽意論平分"之說,自然風光迷人。沿山道而行,山花爛漫,飛瀑流泉不絕;峭壁懸岩,天光雲影一線;忽而棧道逶迤曲折,不見頭尾;忽而村落群山環抱,綠草如茵。

神仙洞

神仙洞仙氣濃郁、林深幽暗。洞口的浴仙岩處,一字排開48個石潭,光滑元苔,水清宜人,傳說青城神仙常的此沐浴。天台寺遺址周圍,散布著幾十座宋代、明代的古墓,其中一座明墓上刻著對聯:"山前山後溪水響,雲內雲外澗鴣啼。"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五龍溝

位於青城後山,古稱蠻河,全長8公里,因傳說古時有五條神龍,隱於溝中而得名。溯溝而上,峰巒疊嶂,岩聳谷深。蒼峰壑間,有神秘莫測的金娃娃沱,景色絕佳的龍隱峽棧道,韻味無窮的石筍岩、回音壁,以及蔚為壯觀的五龍搶寶、白龍吐水、水映彩虹等景觀,還有古韻十足的桃園別洞又一村和桃花溪公園。五龍溝里,杜鵑、山茶、山桂、野菊等點綴其間,有如神奇壯麗的仙山佳境。

飛泉溝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黃鶴橋外有飛泉溝,全長10公里,源出鎣華山南天門,流入味江。溯溝而上,景致迷人,"幽谷飛泉"、"百丈長橋"、"雙泉水簾"三景尤絕。"幽谷飛泉"由觀音岩瀑布、閉月潭、落雁潭組成;"百丈長橋"為懸崖上的棧道,滿掛古樹蒼藤;"雙泉水簾"則似花果山水簾洞,亭上有一副對聯:"五嶽歸來不看山,青城歸來不看岳。"

龍隱峽棧道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金娃娃沱上行便到龍隱 峽,兩山對峙,相距咫尺,下面澗深水急。深澗上是龍隱峽棧道,斗折蛇行。棧道以溝底巨石為立柱。橫樑以滾木相連,上鋪木板。棧道有的地方也以水泥塑成原木模樣,已長滿青苔,真假不辨了。青城山的景致最講究的是一個自然,隨意參差散列無需雕飾,即便有一點人工,也儘量淡化了斧鑿的痕跡。人的小機巧實在不能與自然的大智慧相論。

雙泉水簾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雙泉水簾”,位於青城後山

飛泉溝,是一組神奇的自然景觀,包括天橋、梳妝池及瀑布、水簾洞等風韻天成的小景組成,雙泉為兩道飛泉在合流處形成的前後雙瀑。前瀑來自梳妝池水,在岩洞頂散開,如一幅珍珠串綴起來的銀簾,掛在岩前,遮住洞口;後瀑為飛泉溝正流,似一條凌空飛嘯的銀龍,飛下數十米深的岩洞中。洞內雪浪翻湧,鍾乳遍布,奇絕瑰麗。洞岩上有古廊橋和木拱橋,通稱天橋,俯瞰溝底,煙雨溟濛,山樹飄搖,聽驚濤響於幽壑,恍如置身雲天,就像《西遊記》中的水簾洞。

泰安寺

泰安寺始建於唐,寺旁有一座舍利塔、三通古碑和數十株十分粗壯的古銀杏、楨楠和紅豆樹,寺前有古驛道,是灌縣通往金川的必經之路。相傳明末泰安寺僧有了空與蜀王殘部勾結,與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的部屬為敵。張獻忠的部屬請到土人帶路,偷襲泰安寺,大獲全勝。寺焚僧逃,了空觸岩而亡。對此《青城山記》中有記載。1986年該寺重建,隨後香火不斷。泰安寺一帶五溪合流,五峰環聚,風光幽美。傳說古蜀王杜宇在此將土人所獻米酒傾於味江中,與將士共飲。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青城後山泰安古寺,地處古之長平山。宋代《輿地紀勝》載“長平山在味江之上,有泰安寺,寺門蓋花坪(今沙坪)老澤路也。”清代《灌縣鄉土志》載:“泰安寺廟,始於唐,盛於明。樓殿之壯,甲於東南。”彭洵《青城山記》也載有“(泰安寺)相傳唐代初建,逮明復振。樓殿壯麗,甲於青城。明末兵毀,清初重建。”《全唐文》中,唐代杜光庭在《謝恩宣示修丈人觀殿功畢表》等文中,更有長平山(泰安寺)惠進禪師奉旨修青城山丈人觀的記載。以上文獻,可證泰安寺始建於唐,歷史悠久。

泰安寺自古即為青城山一大禪宗叢林而距於後山,特別在宋、明時期極盛。清代之前,這裡是川西地區通往藏地的茶馬古道,稱為:“花坪老澤路”。因此,寺院林立,香火旺盛。泰安寺統管著後山大大小小的寺院四十餘座,至今還流傳著“大和尚萬萬五,小和尚不消數”的民謠,極言和尚之多。

青城後山青城後山

泰安古寺,自唐宋以來,一直為佛教禪宗弟子嚮往的聖地,長時期都為川西地區佛教的講習之所,依當時學修的傳統,僧人在此學養完滿,行持堅固之後,方可到數十里外高山中的白雲洞去閉關修行。因此泰安寺、白雲一帶名僧輩出,唐代明遠禪師、澄照禪師、宋代澄遠禪師、明代鑒隨禪師、丈雪禪師等高僧,都曾在泰安寺和白雲洞修行和講學,明代著名高僧鑒隨禪師 就圓寂於泰安寺,靈塔尚存寺院左的紅豆古樹前。

泰安古寺自唐初建,各代幾經重建和培修,明末兵毀後,又於清乾隆時重建,計有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三宵殿、燈樓、萬年台(戲樓)以及左右廂房、齋廚等至民國時期都還有廟產五千餘畝(包括山林)。解放後廟宇逐漸毀壞,僅存正殿和廂房。1986年原灌縣宗教部門批准,作為宗教活動場所,交由寺僧管理使用。先後有如願、能源、普能、普鑒、洪法各位法師主持,陸續新建了天王殿、觀音殿、般若樓、僧伽樓、福德樓、念佛樓、五觀堂、山門、客堂以及僧舍和齋堂、建築面積達6700餘平方米。

交通信息

都江堰客運中心有班車直接發往青城後山,票價9.5元,約1小時到達。成都新南門車站有到青城後山的班車,每天7:30-14:30之間每半小時一班,車程1.5小時左右,車費約25元。

青城前山到後山乘計程車過去車費約10元。

青城後山從8:00到18:00都有回成都和都江堰的班車。

旅遊指南

交通

青城後山位於青城山後,泰安鄉境內,距成都70公里走高速,途徑都江堰市。成都新南門車站有到青城山後山的中巴旅遊車早8點到10點每半小時一趟。

開放時間

8:00~17:00

門票

後山門票:20元

後山金驪索道(往返):單程30元/人,雙程55元/ 人 路線:飛泉坊→(乘坐索道)→石筍堂

後山白雲索道(往返):單程35元/人,雙程60元/人 路線:又一村→(乘坐索道)→白雲寺

後山翠映湖渡船:2元

憑有效學生證享受半票優惠;軍人票:現役軍人免票;老年人:持有成都市老年人優待證全免。

持有四川省老年優待證半票。

歷史文化

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發源地之一。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