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鎮

青城山鎮

青城山鎮位於都江堰市區西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青城山,東臨中興鎮,南接崇州市,西連阿壩州汶川縣,北靠玉堂鎮、中興鎮,鎮境東西最大橫距20.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9公里,幅員面積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29畝。以山地地貌類型為主,僅沿山地區有少量平原。距都江堰市區15公里,距成都市區60公里,是國家、省、成都市優先發展重點鎮和“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轄12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8萬人。城鎮規劃區面積1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5平方公里。該鎮是道教文化發祥地、著名的長壽之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成都市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

青城山鎮,位

於市區西南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青城山,東臨中興鎮,南接崇州市,西連阿壩州汶川縣,北靠玉堂鎮、中興鎮,鎮境東西最大橫距20.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9公里,幅員面積7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529畝。以山地地貌類型為主,僅沿山地區有少量平原。鎮境最高峰大面山,海拔2434米;平原區最低點海拔250米。1999年末,轄紅岩、白雲、坪樂、雙磨、尖峰、青龍、白石、東河、味江、沙坪、青景、青城、和樂13個行政村、71個村民組、總人口1020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27人;農業人口9377人。鎮政府駐山前新集鎮,東北距市區15公里。

交通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

鎮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鎮治地與其連線,公路總長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條,總長8.7公里,一般寬為5-6米。1999年,實現村村通電話目標。青城山鎮建立後,鎮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企業,鎮企業以生產旅遊產品為主。

特產

有釀造、茶葉加工、制陶及食品與竹木加工等企業24個,其中個體私營7家。主要產品為老媽紅系列酒、老臘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製品等,年產值7002萬元,行銷收入6750萬元。

鄉鎮優勢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

青城山鎮地方生產總值實現2.1億元,比上年增長13.5%;財政收入實現12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完成23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15720萬元……回首剛剛過去的2004年,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都江堰市青城山鎮人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思路決定出路。正是在都江堰市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青城山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幹部民眾,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和要求,緊緊抓住被列為成都市重點建設小城鎮的契機,將統籌城鄉一體化工作作為全鎮各項工作的主線,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統籌兼顧,認真實踐,積極探索,按照“重規劃、壯產業、建名鎮、轉身份、促就業、進社保、興社區”的總體思路,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鄉工作,才取得了如此驕人的成績。

青城山鎮堅持以科技為支撐,積極探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路子,形成了土地流轉、農民加農戶、農民自主經營的新模式。

“生態”是近年來消費的主要走向,青城山鎮抓住這一趨向,結合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引入港資,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促進了經濟的大發展。從去年開始,都江堰金色太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香港日發展(農業)有限公司、都江堰市奇異果獼猴桃研究所和都江堰市紅陽獼猴桃開發有限公司作為發起人,聯合廣大獼猴桃種植戶在青城山鎮共同組建了奇異果(即獼猴桃)合作社,形成了一個集科研、生產、供銷為一體的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合作社收購社員的獼猴桃,全部銷往境外。通過這種方式,加入合作社的社員既可按交易額比例獲得返還利潤,又能持股按比例分紅。目前,該鎮獼猴桃基地共有1500畝,650多戶農民成了合作社社員,該鎮計畫,到2007年獼猴桃基地將擴大到10萬畝。

青城山鎮還抓住時機,大力發展農業旅遊,為最大限度地延長這一旅遊產業鏈,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該鎮憑“中國長壽之鄉”的資源優勢,投入250萬元,成功創建了“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青城山腳下,矗立著一棟棟古色古香、風格統一的別墅式小洋樓。筆者粗略地數了數,共有1000多棟。不過,它們不是什麼富翁豪宅,而是當地普通農民集居家旅遊度假於一體的住所。

“失地不失業、失地不失利”,這是青城山鎮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中的指導思想。為了使這句話不成為空談,該鎮按照“一點、一線、兩翼”的發展戰略,科學規劃了整個城鎮的功能分區,並先後投入1000萬元,完善了水、電、路、氣、視、訊等基礎設施,集中規劃出600畝土地,修建了“青城人家”、“青城民居”兩大集中安置區。由於安置房高規格、高標準,全部修建成川西民居的式樣,而且基礎設施完善,外地來的遊客還以為是別墅呢。失去土地的農民也在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緊抓機遇,結合緊鄰世界文化遺產地青城山的有利地位,將自家辦成休閒、觀光、度假的場地,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辦起了農家樂。如此一舉多得,既解決了農民的居住,改善了生活環境,而且還找到了就業問題。讓農民嘗到了“商人”的甜頭。

文化資源

青城山鎮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著名的長壽之鄉。據統計,全鎮人均壽命78歲,9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78人,占全鎮總人口的0.28%,百歲以上老人6位,占0.022%。據成都市老齡委掌握的情況,都江堰市青城山鎮是長壽老人最密集的地方,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長壽之鄉”稱號。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芒城遺址,隋末唐初藥物學家孫思邈曾在藥王山隱居,並著成《千金翼方》,每年的農曆四月二十八日為“藥王孫思邈歿期紀念日”,目前,已連續舉辦了三屆“青城長壽文化節”。 近年來,青城山鎮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遺產和寶貴的長壽資源,先後建立起青城長壽旅遊園區、生態農業觀賞區(紅陽獼猴桃、青城貢品堂茶葉基地),以及距今已有4500多年歷史、長江上游新石器史前城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芒城遺址參觀區。目前,青城山鎮的長壽魅力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和遊人慕名前來參觀旅遊。同時,也通過這樣的優勢資源引進了成都東軟信息技術學院、成都東軟軟體產業園等項目,是成都市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信息產業園區,力爭把青城山鎮建設成為“數字青城、智慧小鎮、魅力城鎮”。

經濟發展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地處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該鎮是道教文化發祥地、著名的長壽之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和成都市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總人口2.71萬人。

汶川大地震降臨龍門山。與震中映秀一山之隔,直線距離僅六七多公里的青城山,首當其衝,遭遇浩劫。青城後山山體大面積滑坡,通往後山景區的泰安古鎮、紅岩溝、五龍溝、飛泉溝、又一村、白雲古寨等景區景點道路受阻,後山沙坪至泰安古鎮1公里處以及泰安古鎮周家岩路段各出現長約100至200米滑坡和垮方,進入後山的唯一道路全部癱瘓,2000餘名遊客和1000餘名當地村民被困。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

地震發生後,青城山鎮黨委、政府立即成立鎮抗震救災指揮部,迅速

啟動了抗震救災緊急預案,緊急部署,鎮領導班子成員于震後20分鐘內相繼到位開展工作,組織機關工作人員、城管隊員、巡邏隊員分赴各學校、衛生院、集中安置區、前後山景區和各村、社區一線,與災區幹部民眾一道迅速投入搶救傷員、疏散民眾、臨時過渡安置等抗震救災各項工作。尤其是在獲知青城後山的災情後,副鎮長馬福清、武裝部長屈永國主動請纓,當即帶領一組救援小分隊,冒雨連夜進赴青城後山,救助被困遊客和民眾。通過派人往返青城後山送“雞毛信”,架起鎮抗震救災指揮部與救援小分隊暢通信息渠道的橋樑,為鎮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時了解災情、果斷組織遊客和村民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青城山鎮受災程度很重,不過人員死傷情況相對較輕。經過及時救援,青城山鎮共有59人死亡,其中11名為外地遊客,把人民生命財產損失降到了最低點。李曉明說,這些得歸功於發展。一方面由於當地旅遊業發展很快,當地村民有錢了,修的房屋不少屬於框架式結構,質量較好,鎮上三所學校以及敬老院都沒有造成人員死亡;另一方面,經濟發展鍛鍊出了一支素質高、經得起大災考驗的幹部隊伍,奮戰在抗震救災前線,極大鼓舞了民眾,凝聚了人心。

旅遊

青城山青城山

青城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1986年後,又先後自籌和引進資金十數億元,興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觀的架空索道,開闢了青城後山風景區,建成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陳列館,恢復了泰安古鎮,開闢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雲群洞、翠映湖、五龍溝、紅岩等景點,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雲寺的架空索道,興建了娛樂中心、味江漂流衝浪、旅遊小火車等遊樂設施,修建了別墅、度假村、賓館、會議中心等旅遊服務設施。同時加強和不斷完善景區管理,青城山景區已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優秀旅遊風景區。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波及青城山,一位秘魯遊客在地震發生時拍下了這一幕。

學校一覽

國小

都江堰市青城山鎮中心國小、都江堰市青城山鎮和樂村國小、都江堰市青城山鎮坪樂國小、都江堰市青城山鎮坪樂村國小、都江堰市青城山鎮沙坪村國小。

初級中學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中學。

高等院校

成都東軟學院

成都東軟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由東軟聯合億達投資創辦的一所以工學為主,兼辦管理學、人文學等學科專業的二批次民辦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學院開展普通全日制本、專科教育,全日制在校生8000餘名。學院位於位於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鎮東軟大道一號,占地面積近4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7萬平方米。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287
5298
4989
家庭戶戶數 2734
家庭戶總人口(總) 9548
家庭戶男 4883
家庭戶女 4665
0-14歲(總) 2091
0-14歲男 1073
0-14歲女 1018
15-64歲(總) 7213
15-64歲男 3724
15-64歲女 3489
65歲及以上(總) 983
65歲及以上男 501
65歲及以上女 48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9031

休閒產業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

“六十歲老人不算老,七十歲老人比較小,八十歲老人滿街跑,九十歲老人隨便找,百歲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這是對青城山鎮長壽民眾的真實寫照,青城山鎮百歲以上健在的老人有6人,90歲以上的老人有90多位。這些長壽老人生活的青城山鎮,年平均氣溫16.8℃,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91%。這裡山清水秀,生物多樣化,物產豐富,盛產久負盛名的青城貢茶和有“綠寶石”之稱的獼猴桃。

大打長壽品牌,發展休閒產業。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引下,青城山鎮舉辦了該鎮首屆長壽節,商賈雲集,賓朋滿座。以長壽節為橋樑,重在招商引資。長壽節上,該鎮推出的各種素菜、藥品成了長壽菜、長壽藥,受到熱烈追捧,該鎮因此簽下了幾筆藥材、房產大單。

青城山鎮有了新謀劃,計畫開闢一條全新的旅遊線路———中國都江堰長壽文化之旅。在這條旅遊線上,遊客可領略到青城山鎮長壽老人的風采,並通過他們的飲食、起居、所處的環境等,感悟長壽秘訣。

2004年,抓住列入成都市重點建設小城鎮的契機,青城山鎮創新精神,狠抓落實,創造出了一個個可喜的數字:城鄉一體化工作宣傳復蓋面達到98%,完成目標任務的108.9%;失地農民轉變身份356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254.3%;農村勞動力就業引導性培訓1108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0.8%;農

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869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1%;職業技能鑑定人數278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49.1%;實現勞務收入2199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50%;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716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79%;農民實用技術培訓1600人次,完成目標任務的123.1%;自來水用戶增加了105戶,完成目標任務的420%;衛生廁所用戶增加了123戶,完成目標任務的189.2%;完成中心村規劃4個,完成目標任務的400%;完成小城鎮規劃修邊工作;集鎮新增建房戶30戶,新增建築面積18466平方米;完成了失地農民轉非參保工作,失地農民轉非3560人,自願申請參保1393人;全鎮無涉及農民負擔的重大事件和群體性事件發生。

震後工作

青城山鎮青城山鎮

青城山鎮開始努力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緊張地進入正軌。一個地方的持續恢復,要從老百姓生活開始,現在除了住的地方與過去不一樣,該乾什麼就乾什麼。老百姓重建家園的決心很足。他們靠自己的雙手,將豐收的糧食收回了糧倉,又將豐收的希望播種到田野里。

震後為了保一方百姓平安,讓他們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青城山鎮向溫江區萬春鎮緊急求援500個袖標,發給各村的抗震救災自衛隊,白天為確實缺少勞力的村民提供幫助,晚上看家護院,守護安寧。後來,青城山鎮又發放了500個袖標,壯大自衛隊力量。青城後山的災後調查、防疫和重建工作迅速展開,包括板房修建、景區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也都拉開帷幕。

青城山鎮的集中安置區由山西省太原市和成都市錦江區修建,取名“太原•錦青苑”,位於桃花村,占地600餘畝,其中活動板房5000多套,可供15000—20000名民眾居住。集中安置區配套有水、電、視、訊、無害化處理公共廁所、垃圾集中處理站、公共廚房,以及醫療服務點、便民商店、警務室等設施,體現出整體規劃、安全、便民的因素。青城山鎮安置受災民眾的基本思路是不打亂家庭這一最基本的社會細胞。因為有家庭為紐帶,結構更穩定,更利於災後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心靈康復。

青城山鎮災後重建工作正在高效開展。2008年7月8日,由成都人和青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的6700畝藍莓產業綜合開發項目落戶青城山鎮尖峰村,項目總投資14665萬元,分四期完成,將使都江堰成為全國最大藍莓生產及加工基地。尖峰村將以此打造成為“春觀花、夏品果、秋賞葉”的農業生態旅遊之地。

青城山鎮永久性住房的建設也在規劃中,引入社會資金參與災後重建農民家園的試點已在味江村12組進行中,受到了當地村民的歡迎,該村11組、13組也將陸續加入其中。從青城山鎮返回成都市區的公路右側矗立的廣告牌上,“天道酬勤自助者天助”幾個大字映入眼帘,背後是“發展是醫治災難創傷的良藥”,青山襯映,醒目而又自然。這兩幅標語,是發自青山城鎮人發自肺腑的心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