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石頭

靈璧石質地縝密,肌理堅貞,因之,自古以來為賞石界稱道和推尊。 靈璧石歷史悠久,傳世古石,皆有佳品可循。 靈璧石煌煌歷史,璀璨古今,譽滿中外,為我國賞石文化之瑰寶。

靈璧磬石遠在三千年前就已經被確認為制磬的最佳石料,並且對其開採和利用。從1950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商代“虎紋石磬”就是實物的佐證。這面“虎紋石磬”橫長84厘米,縱高42厘米,厚2.5厘米,上面以刻有虎紋裝飾圖案而名之。此磬出土於一座殷王陵大墓中,專家認為此件原是殷王室使用的典禮重器。並且確認為靈璧磬石所造。“虎紋石磬”現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被列為國寶,載入我國“第一部專家撰述國寶鑑賞讀物”的《國寶大觀》中。國家郵電部並印製紀念郵票發行。
磬在我國古代被奉為尊貴而神聖的樂器,專為皇帝舉行國事慶典、宗廟祭祀及宮廷宴享等禮儀活動之用,皇族國戚均不得私造私藏,否則便以潛越罪受到懲處。相傳出身於沒落貴族的孔子喜歡磬樂,就曾經有人無中生有地嫁禍於他,說孔子家中私藏編磬。但是到了漢朝,孔子被尊為聖人後,卻又傳出來與上述恰恰相同的故事。這則故事載於《漢書》,故事大意是:魯恭王想擴建王宮,意欲把孔子舊宅擴建在內。於是尊孔的儒家弟子急忙跑出來散布謠言,他們說孔府內磬樂悠揚,這是孔子“神靈顯聖”了。魯恭王聽了果然害怕,從此打消了兼併孔府的念頭。兩個故事同樣無中生有說孔子家中藏磬,前者則為潛越行為,後者孔子被尊為聖人,說他家中有磬倒是天經地義的事了。從這兩個故事中折射出“磬”在古代的神秘色彩。
磬聲乃天籟之音,為天子所獨享專用,它占據著上層建築領域裡的尊貴地位。到了春秋時期,隨著奴隸制的崩潰,磬的神化被逐漸削弱,打破了磬為天子獨享專用的範圍,這時崇尚儒家思想的文人嘆為“禮崩樂壞”。磬在我國古代皇權顯貴圈層內和儒家思想領域裡視為“國器”和“聖物”,是天子御前和聖賢府第的聖潔靈物,它被籠罩一層至高無上,尊貴而神聖的色彩。靈璧磬山之磬石已輝煌灼爍三千年,而出產於石磬山之“靈璧石”,因與“泗濱浮磬”同山同質,如同一雙孿生姊弟,也倍受追尋古風之帝王貴族和儒家文人的情有獨鍾,被賦予中國賞石的正統倫理觀和精神性,成為修身養性的靈物和文房賞石的主流。關於這一點是靈璧石文化的大品位,豈惟只是“瘦、透、漏、縐、響”而已。這一論點,不僅為我國國內賞石界學子所認同,其在國外亦為資深學者所見略同。遠在美國的著名學者休斯T·小斯考靳(HughT·Scogih,Jr)在他所撰寫的《靈璧論叢》(《ANOteonLingbi》)中也寫道:“靈璧石自從宋代被認作磬的製作材料以來,便獲得了道德和精神上的正統地位”。中國著名學者、賞石大家丁文父先生在文章中闡揚《靈璧論叢》“是迄今為止有關靈璧石歷史最完備的論文”。際公元二十世紀以來,對靈璧石的收藏鑑賞和學術研究不僅僅是在中國,它已經成為國際性的文化學術活動,對靈璧石的收藏與鑑賞逐漸成為國際賞石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和內容。
靈璧石文化多元一體
我國古代對靈璧石的收藏與鑑賞是一種中國文人式的風雅文化,直接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意識的融入與滲透,它在衍化過程中,又兼受儒、釋、道諸多文化源流的影響,文化內涵不斷擴展,魅力不斷增強,益加為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所熱愛,所創導,所習尚,所傳播,以之作為一個文人的外在標誌。同時也為一般平民所習染,所效仿,所愛好,所迷醉。逐漸賦予靈璧石更多的文化內涵,具有倫理、道德、宗教、哲理、美學上的諸多功能。在儒家思想上,靈璧石之堅貞是德操的規範,這是文人愛石、賞石的文化精髓和精神所在。對於石之堅貞。孔子用以“比德”,籍喻“仁者”。《易經》曰“介於石”,“以中正”。《呂氏春秋》“石可磨也而不可奪堅”。這些都是文人愛石、尊石、供石、敬石的經典定義。靈璧石硬度在莫氏4—60之間,高於其他傳統供石。靈璧石質地縝密,肌理堅貞,因之,自古以來為賞石界稱道和推尊。在道教思想上,道家耽樂山水,陶醉自然,崇尚靜觀哲學,認為人的良好德行、豐富知識的獲得都仰賴於“虛靜”,在靜幽清虛的環境中修身養性,排除萬界乾攏,才能達天地之勝,使人變得聰穎睿智,秀毓人傑。道教心理以山形多洞之石象徵“洞天福地”,看作是理想世界中“仙境”的幻化。靈璧石素以山形多洞稱奇,蘇州靜思園中一座巨型靈璧石慶雲峰,孔洞邇密,通體計有洞穴一千六百三十六個,委婉貫通,洞洞相連,玲瓏剔透,莫窮其變,可謂園林石孔洞之最。以“江南園林三大名石”之一的上海豫園之“玉玲瓏”,曾因洞多名世,被清代文人王孟洮讚譽為“萬竅靈通,是石中異寶”。其實“玉玲瓏”孔洞只有七十二個,無可與靈璧石慶雲匹儔。佛家認為石性沉靜,清淨之極,讓賞石者深受“純一無雜”之心,以是直入心性。佛家認為賞石的核心是“禪”,它蘊含著朴初本善的禪宗心意。靈璧石來自悠遠的洪荒,引發人們的思古之幽情;靈璧石的野逸淡遠,觸發士人的歸隱之心;靈璧石體的永恆,是對長壽的象徵與寄寓;靈璧石的眾多有益元素,被視為造福濟世的遠古靈物;靈璧石的天籟妙音,為儒、釋、道各具妙論。“聲如青銅色碧玉”的靈璧石一直為賞石界嘆為仰止。
靈璧石的體勢大小兼精
觀賞石的體量有大有小,尺長寸短,各有奇趣。但在同一石種中大小兼精者實為鮮有。在觀賞石族類中,有的石種僅有纖株小塊,雖具小巧玲瓏之態 ,而無軒昂傲岸之氣;有的石種特具體大形偉之概,若求之小型供石,則意蘊索然。回溯靈璧石古今之文物、文獻,可謂大小兼精,異彩紛呈。
中國自然山川,歷來是隱逸之士的閒居樂土,超俗拔塵的嵯 峨山石常使人們易入玄想的山林妙境。一些高層文人從山水情思的景象之美中移情於石,從而對具有山水之象的奇峰巨石執著追求。靈璧石多有體態碩大而氣勢磅礴之石,自古以來常被選作園林綴景。宋徽宗建艮岳時,靈璧石是強征之列。據宋人張淏《艮岳記》記述宋徽宗開採靈璧巨石的情況:“調民搜岩剔藪,斷山輦石。力不致者,百計以出之”。據宋王世清揮塵錄》載:“宋政和間建艮岳,奇花異石來自東南,不可名狀。靈璧貢一巨石,高二十餘尺,周回稱,是舟載至京師,毀水關以入,千夫舁之不動。”再據宋祖秀《華陽宮記》“靈璧之石,雄拔峭峙,功奪天造。石皆激怒牴觸,若踶若齧,牙角口鼻,首尾爪距,千態萬狀,憚奇盡怪。”“置於華春堂者曰:‘玉京獨秀太平岩’,置於綠萼華堂者曰:‘慶雲萬態奇峰’。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於斯盡矣。”宋徽宗選擇靈璧石之巨石特峰,是借石體高大偉岸的意境,象徵著皇權的“威高齊天”。這是大型觀賞石抽象的意境精神和深邃的文化內涵。
我國隋唐時代,賞石文化已較繁榮,眾多的文人墨客積極參與搜求,除之較大的奇石用於庭院和園林點綴之外,又將小而奇者作為案頭清供。天然奇石的登堂之室,更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開創了中國賞石文化的新模式。宋明以來,中國文人高士,痴迷於小品石的鑑藏與把玩。他們一生勞作,大半蟄居書齋,無不把文房用品視若生命密友。他們雅懷高寄,以造化為靈,揚棄人工,崇尚自然山石。研山、硯屏、筆格、鎮紙之屬,多假於靈璧小品。把天然石融入文房用具,或隨手把玩,或陳設觀賞,為書齋平添自然野趣,體現人類文化與大自然的高度親和。小品靈璧石把文人士大夫的情趣表達得迴腸盪氣。靈璧石小品明珠,歷代專著多有記載。如明代屠隆在《文房器具箋》中寫道:“大率研山之石,以靈璧、英石為佳,他石紋片粗大,絕無小樣曲折兀峰,森聳峰巒者。”清人謝堃《金玉瑣碎》云:“英石壯觀,若制研山,陳設文房者,轉不若靈璧石為佳耳。蓋石皴法若畫,峰巒磥砢,無不畢肖。如將樂所產,燕山所產,皆有奇趣,竟不如靈璧石稱最。”宋代書畫家米芾與靈璧石有著不解之緣,他一生收藏了很多靈璧石小品,《天府廣記》、《素園石譜》、《古今談概·癖嗜部》等多部古籍里都記載著這樣一個風趣的故事:米芾任漣水郡守,地近靈璧,常到靈璧去搜求靈璧石。積年累月,蓄石甚多,一一品第,終日耽玩。楊次公傑為察使,得知米芾終日玩石不理郡事,專程去漣訓責米芾。及至,米於袖中取出一石,嵌空玲瓏,峰巒洞壑皆具,色極青潤,在楊次公面前宛轉反覆展示,並說:“如此石安得不愛?”楊殊不顧,於是米芾將石納於袖中,又出一石,疊峰層巒,奇巧更勝,楊雖然動心,又佯作不顧,米又納於袖中。米芾又換一石,盡天劃神鏤之巧,又在楊察使面前宛轉展示,說:“如此石安得不愛?”楊驚見之下,怦然心動,躍身趨前,急就米手攖得之,說:“此石非獨公愛,我亦愛之。”說罷,攜石登車逕去。靈璧小品石,巧小雋逸,囊袖堪攜,几案可設,人見人愛,愛必藏之,藏必珍之。楊次公往漣去批評米芾嗜石,但卻因靈璧石丰姿詔美,結果還是在妙造絕倫的靈璧石面前,暴露了他掩飾的欲望。靈璧石歷史悠久,傳世古石,皆有佳品可循。古籍經史也多有記載。洋洋於歷代梓版,津津於人眾耳口,為中國古代賞石文化平添翰墨雋永的芳馨。明、清以來,靈璧石的開發日漸消沉,據晚明謝肇淛《五雜俎》云:“葉石林自言過靈璧得石四尺許,以八百金市之,其貴亦甚矣。今時靈璧無有高四尺者,亦無有八百金之石也”。明末邑人王守謙在《靈璧石考》中喟嘆說:“所謂研山蟠螭與盡天劃神鏤之巧者則絕不可得。端溪下岩發於宋而竭於宋,安知今日之石不將為廣陵散乎”。明代邑人對靈璧石的未來已大為沮喪,致使有清三百年來靈璧石消聲匿跡,土著亦竟不知“靈璧石”為何物?王守謙此論一直影響到解放以後。其實對靈璧石的開採,在宋代多采於深穴,明代多采自地表,故而大石不可得。公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倡導開採靈璧石以來,探究古穴深采之秘,由地表到深穴,從巨石到小塊,各類佳石層出不窮,瓊瑤連亘,琳琅阡陌。由於當時賞石文化方興未艾,各地石館和園林建設如雨後春筍,靈璧石之峰石、供石、小品石薈萃其間,古老的靈璧石文化得以在全國各地熠熠生輝。
北京奇石館為王鐵珊先生創建,石館設計與建造以回歸自然為理念,是館似山,形山而館,特具山林野趣。石館周圍,隙地宏闊,除設定草坪池台,嘉木怪籜以外,巨型靈璧峰石布立其間,如游如翔,若舞若驀,雄偉瑰麗,各逞其妍。靈璧石於首都盡現靚顏。
公元二十世紀末,靈璧石已在我國南北兩地兀然新起的名園中顯露頭角。在南方蘇州地區的靜思園,園主陳金根先生深知在名園星布的蘇州,若能求得與古代園林匹比,必須在園林景石的選擇上以靈璧石為領軍,以此與歷史名園相頡頏。因此,陳金根先生以靈璧石為首選,以大、奇、精為主導。他的選石理念是:絕對靈璧石精品,特具雄奇偉岸之勢,卓有溝壑洞穴之美。尤要個性張揚,獨領風騷。功夫不負有心人,靜恩園終於選得一塊靈璧石巨峰“慶雲峰”,其高十米,重一百三十六噸,孔洞一千六百三十六個。“慶雲峰”以高、大、奇、絕而進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慶雲峰”以多洞稱奇吳越,以高大冠於江南。靜思園雖為新建,足與歷史名園相軒輊,不失為當代園林之璀璨明珠。
我國北方商都天津市,著名民營企業家、全國政協委員柴寶成先生,對靈璧石愛入骨髓,斥以巨資營造一座中國唯一的以靈璧石為主景的造園藝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先生為其題寫了“靈璧錦園”四字。靈璧錦園氣勢恢宏,靈璧石萃聚其間。隆隆昂昂,宏博壯觀。寶成先生選石,以造化為靈,奇巧為式,大度宏博,標高意遠。尤以獨立式景石,著重取勢取意,一石一布局,一石一景觀。其園獨立景石名品夥頤。諸如“大佛”、“陽關曲”、“銜山吞月”、“雙峰高駢”、“青鍔指天”、“絲路古韻”、“東方雄獅”等等,不勝枚舉。靈璧錦園以靈璧石林景觀為主,輔以樓台亭榭,朱楹黃瓦,飛檐排空,富麗堂皇。其間佐以古木嘉卉,草坪溪流。石布期間,野逸自然。升於樓,則山之佳氣悠然來,轉於道,則石之奇者突然出。石之奇,景之幽,足以懾召魂夢,好一派城市山林。不足履其園者,尚不知人間有此妙境。靈璧錦園,以其“規模最大的靈璧石林”而進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此以靈璧石之造園特色,猶北京園林之所無。
北京中南海,原是帝王燕遊之所,現為國家首腦機關辦公之地。明清建築,金碧輝皇,秀木繁蔭,然以缺少景石點綴為憾。為美化辦公環境,升華文化品位,國務院指定專人置辦靈璧石,以壯觀瞻。經過精心選擇,2004年兩塊靈璧石運往中南海,駐落於國務院會議廳門前。其一,四噸餘,飽滿園潤,雄渾靜妙,駐落草坪,丘壑自現。其二為立峰,置於園圃中心,重六噸餘,蒼崖偉岸,氤氳升騰。佐以古柏旁挺,芝草側秀,為中南海平添嵐色山光,與苑中古建有機組合,渾然一體,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創造出典型的自然生態環境之美。
靈璧石煌煌歷史,璀璨古今,譽滿中外,為我國賞石文化之瑰寶。汗漫石壇,回眸歷史,載於《雲林石譜》之古代名石百餘種,而在今日之石文化高潮中,已多數消聲匿跡。而目前有的觀賞石炒得熾熱火爆,但考其文化歷史,卻底蘊菲薄。靈璧石以歷史而論有古有新,而且新的石種不斷湧現。從體量而論,大小兼精,而且巨石特出,猶歷史記載所不及。靈璧石無論歷史價值和文化底蘊都是豐厚的。靈璧石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