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長棗

靈武長棗

靈武長棗,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特有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優良,所產鮮食果味鮮美,質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綠色,可食率和營養價值高。被批准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信息

品質特點

靈武長棗靈武長棗
靈武長棗商品性狀優良。果實成熟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個大,長橢圓形或圓柱形,平均單果重14.5~24g(寧夏之最),最大達40g(寧夏之最)。縱徑4.34~4.80cm,橫徑2.57~3.36cm。大小較整齊;靈武長棗鮮食果味鮮美,質地酥脆,汁液多,果肉白綠色,可食率94.6%;功能食品和營養價值高。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含有大量維生素P,有保持毛細血管暢通、防止血管壁脆性增加的功能,對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病症有療效,營養豐富,用途廣,有益於人體健康;用鮮棗製成酒棗,其味香甜獨特,為春節時佳品。將乾長棗和銀耳、枸杞一同煮食,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滋補品。靈武長棗性狀優良,是全寧夏人民的寶貴種質資源,一定要用好。

產地環境

靈武長棗靈武長棗
寧夏靈武市地處寧夏中部,海拔1250米,屬於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為:春遲秋早,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蒸發強烈、氣候乾燥、晴天多、雨雷少,全年日照時數3080.2小時,平均無霜期157天,植物生長期持續170天,年平均≥10℃,年平均氣溫8.8℃,年均降水量206.2-255.2mm。總體氣候適宜棗等乾果類作物生長。長棗基地位於東塔鎮、臨河鎮、郝家橋鎮,土壤為砂壤土,土質深厚肥沃,引黃河水灌溉,水源充裕,靈武長棗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使之成為地方性特色品種。

生產情況

靈武長棗靈武長棗
據《中國果樹志棗卷》279頁記載:寧夏長棗別名馬牙棗,產寧夏靈武,栽培歷史始於18世紀。為了推動長棗產業發展,拓寬增收渠道,靈武市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鼓勵長棗種植。一是形成了靈武長棗產業化服務體系。到2009年有靈武長棗市級協會1家,培育了靈武市靈丹集團、靈武市成園苗木花卉公司等靈武長棗經濟合作組織;建立了靈武長棗通訊信息平台,形成了市、鄉、村、隊、戶五級技術服務網路;開通了4020115靈武長棗技術服務專線電話;並利用中國移動信息平台,及時將棗樹管理要點和有關信息通過簡訊的形式傳遞給每個棗農。二是建立了較為完整的技術鏈條體系,具備了在寧夏大規模發展的技術支撐條件。三是深加工技術獲得突破。與天津科技大學合作,開發研製的“靈州紅”系列長棗果酒正式投放市場;由靈武市伊農棗園紅農副產品開發中心研製的靈武水晶棗,2008年已進入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為了進一步開發靈武水晶棗系列產品,擴大規模,靈武市計畫投資2200萬元,建成寧夏最大的現代化長棗深加工企業,預計年生產加工水晶棗1200噸,反季節銷售長棗2000噸,預計創收近500萬元。到2009年,靈武已建成通貫全市南北的沿山百公里靈武長棗標準化產業基地8.6萬畝,其中千畝精品示範園區5個,萬畝綠色無公害生產基地2個,2008年掛果面積4萬畝,產量近200萬公斤,年實現產值2000萬元。

榮譽認證

靈武長棗靈武長棗
2006年,靈武市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中國靈武長棗之鄉”,靈武長棗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批准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07年,靈武市當選為中國棗主產區協作組首屆輪值主席單位。先後在上海、深圳等地成功舉辦了第二、三屆靈武長棗節。2008年“靈丹”牌靈武長棗被國家農業部評為“中國名牌農產品”。“靈丹牌”、“靈武紅”等7個產品品牌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獲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A級認證。“靈丹”牌靈武長棗分別於2003年、2004年榮獲中國北京沙產業博覽會名優產品獎和中國上海林博會銀獎,2萬畝靈武長棗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得到了產地認證;建立了“萬畝靈武長棗全國標準化示範園區”、“寧夏靈武長棗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靈武長棗有機食品生產示範點”。

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靈武長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5月24日起對靈武長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靈武長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靈武長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建議》(靈政發[2005]107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所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寧夏長棗優系。
(二)栽培管理

靈武長棗靈武長棗
1、育苗:苗圃地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暢通地塊,以沙壤土、輕壤土為宜。砧木種子選用酸棗核或酸棗仁。選擇品種純正、生長健壯、豐產、優質、無病蟲害的成齡結果樹的一年生棗頭枝做接穗進行嫁接繁殖。
2、建園:選擇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排灌、交通條件便利的地塊。以地下水位1.5m以下、熟土層30cm以上、pH值7.5至8.5,有機質含量較高的沙壤土或輕壤土

3、整形修剪:採用紡錘形、小冠形和開心形樹形。冬剪以疏為主,短截棗頭培養骨幹枝。夏剪主要有抹芽、摘心、拉枝、疏枝措施。栽植密度每畝不超過110株。
4、肥水管理:均衡施肥,前促後控。以有機肥為主,按比例適時追肥。前期注意防旱,及時灌水,8月中旬後控制灌水。
5、花果管理:採取摘心、花期葉面噴肥、結果期旺長樹開甲(環割)、花期放蜂措施提高座果率。調節樹勢,合理負載,提高果實品質。
(三)果實採收、分級與貯藏保鮮
1、果實採收:9月中旬以後晴天採收為宜。採摘時輕摘輕放,防止損傷。
2、貯藏保鮮:貯藏前用符合國家規定的保鮮劑處理,用保鮮袋包裝後貯藏。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鮮棗果形呈長圓柱形、略扁,縱徑≥2.8cm,橫徑≥2.0cm,單果重≥9g。梗窪深廣,果肩平整。果皮紫紅色,果點紅褐色,不明顯。果皮薄,果肉綠白色,緻密酥脆,汁液多,酸甜適口。
2、理化指標:果實可食率≥9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5%,總酸≥0.4,維生素C每100g鮮棗中含量≥345mg。

專用標誌使用

靈武長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