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兜樹(原變種)

露兜樹(原變種)

露兜樹,常綠喬木或灌木,生長在海邊沙地或引種作綠籬,根與果實可入藥,葉纖維可編制蓆、帽等工藝品,分布在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雲南等省區,也分布於亞洲熱帶、澳大利亞南部。

基本信息

描述

露兜樹(原變種)
PandanustectoriusSol.var.tectorius
常綠分枝灌木小喬木,常左右扭曲,具多分枝或不分枝的氣根。葉簇生於枝頂,三行緊密螺旋狀排列,條形,長達80厘米,寬4厘米,先端漸狹成一長尾尖,葉緣和背面中脈均有粗壯的銳刺。雄花序由若干穗狀花序組成,每一穗狀花序長約5厘米;佛焰苞長披針形,長10-26厘米,寬1.5-4厘米,近白色,先端漸尖,邊緣和背面隆起的中脈上具細鋸齒;雄花芳香,雄蕊常??10餘枚,多可達25枚,著生於長達9毫米的花絲束上,呈總狀排列,分離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條形,長3毫米,寬0.6毫米,基著藥,藥基心形,藥隔頂端延長的小尖頭長1-1.5毫米;雌花序頭狀,單生於枝頂,圓球形;佛焰苞多枚,乳白色,長15-30厘米,寬1.4-2.5厘米,邊緣具疏密相間的細鋸齒,心皮5-12枚合為一束,中下部聯合,上部分離,子房上位,5-12室,每室有1顆胚珠。聚花果大,向下懸垂,由40-80個核果束組成,圓球形或長圓形,長達17厘米,直徑約15厘米,幼果綠色,成熟時桔紅色;核果束倒圓錐形,高約5厘米,直徑約3厘米,宿存柱頭稍凸起呈乳頭狀、耳狀或馬蹄狀。花期1-5月。

產地

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生於海邊沙地或引種作綠籬。也分布於亞洲熱帶、澳大利亞南部。
葉纖維可編制蓆、帽等工藝品;嫩芽可食;根與果實入藥,有治感冒發熱腎炎水腫腰腿痛疝氣痛等功效;鮮花可提取芳香油。

露兜樹科植物

露兜樹科(Pandanaceae),本科共3屬,約800種。我國有2屬,10種,2變種,分布於北緯約16°-25°(西藏南部達北緯28°)之間,大多數為海岸或沼澤植物,在中國多散生熱帶至南亞熱帶林中,為東半球熱帶特徵植物。本科植物雄花界線難以分清,一般認為一雄蕊束為一朵花;又有認為具離生花絲的單個雄蕊即是一朵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