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露兜

小露兜

小露兜葉條形,邊緣和背中脈有刺。雄花序長約15cm,由數個長3~4cm的穗狀花序組成。主要治於因氣血虛弱、寒凝氣滯所致的疝氣;傷風引起的腹部不適和食慾下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小露兜小露兜

種中文名:小露兜

科拉丁名:Pandanaceae

屬中文名:露兜樹屬

屬拉丁名:Pandanus

國內分布:台灣、海南。

國外分布:越南亦有分布。

藥名:小露兜

拼音:XIAOLUODUO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黑三棱科植物小露兜的果實。

功效:溫寒止痛。

主治:用於疝氣。多因氣血虛弱、寒凝氣滯所致。

腹痛,脈弦而緊,弦則衛氣不行,即惡寒,緊則不欲食,邪正相搏,即為寒症。性味歸經:辛,溫。胃、小腸二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台灣、廣東南部。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形態特徵

小露兜植株小露兜植株

多年生常綠草本或小灌木狀植物,具分枝。葉狹條形,長達62厘米,寬約1.5厘米,葉緣和背面中脈均有向上的銳刺。雌雄異株;雄花序穗狀,分枝,花序長2-5厘米,佛焰苞長3.5-14厘米,寬0.6-2厘米,中上部的邊緣具小刺或無;雄花具雄蕊10-16枚,著生於長達7毫米的花絲束上,花絲束頂端的分離花絲長約2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7毫米。藥隔頂端的小尖頭長約1.2毫米:雌獲序頭狀,長橢圓形。花序長約3厘米,寬約1.2厘米;佛焰苞長10-24厘米,寬1-4厘米,邊緣具稀疏小刺或無;雌花心皮1枚,子房上位,1室,胚珠1顆,近基生頭不分叉,呈尖舌狀,向場外伸,背面光滑,腹面粗糙。聚花果橢圓形或圓球形,長約6厘米,直徑約3厘米,由多數核果組成;核果倒圓錐形,成熟後離散,長約1.2厘米,直徑2-3毫米;宿存柱頭尖刺狀,不分枝,向上斜舉。花期4-5月。

生長習性

生於林中、水邊。喜高溫、多濕,較耐陰。要求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園林用途

果供藥用,治小腸疝氣。小露兜植株優美,是良好的觀葉植物。適宜盆栽,作室內裝飾。

繁殖培育

分株繁殖。生長期每15~30天施一次稀薄氮肥。夏季宜適當遮陰。越冬溫度需在10℃以上。

露兜樹科植物

露兜樹科(Pandanaceae),本科共3屬,約800種。我國有2屬,10種,2變種,分布於北緯約16°-25°(西藏南部達北緯28°)之間,大多數為海岸或沼澤植物,在中國多散生熱帶至南亞熱帶林中,為東半球熱帶特徵植物。本科植物雄花界線難以分清,一般認為一雄蕊束為一朵花;又有認為具離生花絲的單個雄蕊即是一朵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