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月里看峨眉

霧裡月里看峨眉

《霧裡月里看峨眉》是用一塊月尾紫大型方章做材質,以初山微畫雕技法來雕刻的。作者充分利用石頭天然色澤,對方章四面逐次由霧裡“不覺碧山暮”向“山月半輪秋”鋪展,以微畫雕立體畫面連成一體,來表現“霧裡月里看峨眉”的不同景觀。把個“秀甲天下”的峨眉直觀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作品概述

初山微畫雕《霧裡月里看峨眉》初山微畫雕《霧裡月里看峨眉》
藝術作品《霧裡月里看峨眉》是用一塊月尾紫大型方章做材質,以初山微畫雕技法來雕刻的。這塊月尾紫石色呈濃紫稍帶深紅,某些部分極易產生反光,且隨著光照方向不同,其畫面色調也發生變化,這正好為刻畫多霧及月夜峨眉山提供了寶貴的取巧元素。
作品四面微畫雕立體畫面連成一體,逐次由霧裡“不覺碧山暮”向“山月半輪秋”鋪展,呈現出不同的峨眉景觀。那雲霧瀰漫的重巒疊嶂間,時隱時現著錯落有致的寺廟;那半彎新月下,但見古木參天,翠黛雅麗,這種朦朧的意境把個峨眉山裝點得格外婀娜多姿…畫面直觀地把“秀甲天下”的峨眉呈現在我們面前。

作品基本信息

【名稱】霧裡月里看峨眉 
【材質】壽山月尾紫
【規格】29.0×9.5×9.5cm 
【技法】初山微畫雕 
【作者】初山
【年代】1998年
【編碼】S325

作品賞析

在多霧天氣遠眺峨眉
在多霧天氣遠眺峨眉在多霧天氣遠眺峨眉
作者用散點透視構圖法從遠處遠眺峨眉,峨眉山勢雄偉,隘谷深幽,飛瀑如簾,雲海翻湧,林木蔥蘢,翠黛雅麗。“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唐代詩人李白這句詩為畫面做了最好寫照。峨眉山月半輪秋

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峨眉山頭,月光倒映在峨眉山下一條江河,閃爍著粼粼水波,讓人不由想起唐代李白詩作《峨眉山月歌》來:“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一幅優美的峨眉山夜間景象讓我們墜入如痴如夢的詩情畫意中。這裡所描摩是多么耐人尋味的意境喔。

峨眉山月半輪秋峨眉山月半輪秋
懷禪微刻:李白詩《峨眉山月歌》懷禪微刻:李白詩《峨眉山月歌》
蜀僧抱綠綺,如聽萬壑松
月夜白水池月夜白水池
懷禪微刻:李白詩《聽蜀僧浚彈琴》懷禪微刻:李白詩《聽蜀僧浚彈琴》
秋月夜登萬年寺,聽流水,秋風,樹濤,強聲低音交錯,如同一曲渾厚深沉而流暢自如的森林交響曲。
作者刻意在畫面上一塊極易反光的部分銀白色雕刻了寺內一池,名白水池,傳為、唐李白聽蜀僧浚彈琴處。
唐 李白《聽蜀僧浚彈琴》一首詩恰好描繪了這裡此時此景:“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在這寂靜的峨眉月夜,你可否從畫面中聽到“綠綺”琴彈奏的曲聲如萬壑松濤雄風,其裊裊餘音融入秋天霜鍾?讓高山流水音調一洗情懷?林木蔥蘢,寺廟眾多
林木蔥蘢,寺廟眾多2林木蔥蘢,寺廟眾多2
林木蔥蘢,寺廟眾多 封林木蔥蘢,寺廟眾多 封
用放大鏡移近畫面,我們見到作者用尖細的刻刀為我們雕刻了眾多寺廟,茂林修竹點綴其間。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仙峰寺洗象池、萬年寺等錯落有致,交錯紛雜,饒有情趣。故峨眉常被叫做“佛教名山”和“生物樂園”。

作者簡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於福州馬尾朏頭村,現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樓區。
八十年代開始便致力於微觀雕刻藝術的研究,走出一條用現代畫技巧來表現文化、歷史、社會、人生和科普知識的微畫雕技法。題材廣泛,寓意深刻,每個作品都流露出鮮明的個性。其作品文化底蘊深厚,深受藝術愛好者推崇和喜愛。 代表作有《神女雕》、《三山繾綣幾千秋》、《十朝都會南京城》、《虎踞龍盤話古城》等等。(詳見初山_百度百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