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浦歸漁圖

霜浦歸漁圖是元代的古畫,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作品介紹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年少就才華橫溢,能詩善畫,時人呼為“神童”。同鄉前賢趙孟頫\非常賞識他,得以出入門下,耳提面命,也因此奠定了唐棣的繪畫之路。後趙孟頫\\\的好友馬煦升為刑部尚書,就帶唐棣入京,延佑初年進薦於元仁宗,以繪畫侍奉宮廷。在為嘉熙殿繪屏風時,他“揮灑立就,天子稱賞”,遂命待詔集賢院,得以遍覽歷代名跡,技藝大進。元文宗天曆二年應詔在南京龍翔寺繪製壁畫。至順四年第二次北上大都,奉詔在宮廷作畫。可以說,他是元代重要的一個宮廷畫家。這與他的畫風師北宋郭熙極有關係。郭熙宋神宗時入宮,十多年中為宮廷作高壁巨幛,不可計數。這主要是因為他的畫再現的是大自然的恢宏氣勢、蓬勃生機,頗合統治者所要宣揚的皇家廟堂之氣。而元代盛行壁畫,上自宮廷,下至寺觀、莊院,多作壁畫,所繪除道釋人物外,也多山水。所以,元代畫壇雖然因為文人的參與而漸漸形成重神韻、輕形質,以五代董源、巨然畫風為宗的簡率寫意的文人畫體系,同時也存在著唐棣、商琦、曹知白、朱德潤、姚廷美等畫家形成的承繼李成、郭熙嚴謹寫實畫風的體系。

作品內容

然而,唐棣也並非簡單地重複郭熙,而是在郭熙的蕭瑟、森嚴、冷漠、幽邃中融入人的生命的熱忱。《霜浦歸漁圖》就是他的代表作。圖為絹本,淡設色,縱144厘米,橫89.7厘米。圖中溪流旁的巨石上挺立著高松、雜樹和枯木。除了雜樹用宋人的雙勾及漬點法,喬松及枯木依然純是李成法,枝幹虬曲,松葉攢針,我們在李成的《平野寒林圖》中似曾相見;而巨石、土坡,則又儼然是郭熙《早春圖》中所繪。鬼臉石、捲雲皴,蟹爪枝,典型的李、郭畫風。難得的是左邊刻畫了三個負罾罩歸家的漁夫,談笑風生,其樂融融,與山水樹石和諧一體,體現了平民百姓對於國泰民安的期望。人物形象生動,勾線流暢,足見唐棣深厚的寫實功力。圖上有題:“至元又戊寅冬十一月吳興唐棣子華作。”知乃唐棣43歲時作。時任嘉興照磨。唐棣幾乎一生奔波於仕途,到任郴州、處州、江陰、嘉興、休寧、蘭溪州、吳江等地,頗有政績。直至元亡在即,他才於至正十七年以病退隱。六年後貧病而逝。他心繫百姓,相對文人畫家之更看重個人的感受而言,顯得更為積極進取。
這也許就是“文人畫”與“畫工畫”的一大區別:文人畫將畫視作抒寫個性的筆墨遊戲,而畫工畫著意以寫實的手法再現大自然之優美。歷史沒有簡單地判定孰優孰劣,沒有簡單地做除法,而是讓他們在廣大的人生舞台上各展其長。其實,這兩者有時很難劃清界限,如唐棣,原是文人,他的畫同樣洋溢著他個人的滿腔熱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