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秀英

 霍秀英,女,生於1941年1月,漢族,天津市楊柳青人,年畫藝術家。霍秀英是楊柳青年木版彩繪年畫的傳承人之一,生於天津楊柳青鎮一個年畫世家,父親霍玉堂是著名藝人,玉成號畫莊創始人之一。霍秀英自幼受家庭影響,10歲起即拜師學藝,曾拜師張興澤,潘忠義兩位著名藝人,加之刻苦勤奮,全面掌握了楊柳青年畫的傳統工藝技術。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58年隨父親由楊柳青畫業生產合作社,於天津榮寶齋,德裕公合併,改為天津楊柳青畫社。

霍秀英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楊柳青年畫畫師。

為了楊柳青年畫的文化遺產發揚光大,霍秀英創立了“霍秀英年畫工作室”,帶領著女兒,兒子和兒媳,在繼續彩繪作品的同時,幫助他們嘗試新畫稿色樣的設計,引領他們弘揚楊柳青年畫傳統操作工藝,採用新畫風的楊柳青年畫線條更加流暢,色彩也更加鮮艷,具有音樂般的旋律和濃郁的生活氣息。

霍秀英從藝60年,潛心鑽研年畫技藝,並繼承傳統,博採眾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作為楊柳青畫社的第一代畫師,其作品刻工精麗,繪製細膩,色彩絢美,且猶存宋元繪畫風格而著稱於世。就藝術技法而言,線描粗細剛柔,兼俱色調柔麗悅目,人物頭臉用功筆細,相貌俊俏,尤以其“開臉填色”獨一無二的畫法,成為該畫種畫工秘傳之一。所繪作品精細透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深得業內人士好評及廣大民眾喜愛,被譽為具有收藏價值的珍品。

1995年,霍秀英參加第四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作為中國傳統工藝技術傑出代表,為與會各國代表當場展示彩繪技藝,贏得廣泛讚譽。

2007年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及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榮譽稱號”。

人物年畫

在天津市西青區的楊柳青鎮的明清街上,可以看到古柳祥、玉成號、年畫張等年畫作坊和店鋪,其中,“玉成號”畫莊成立於1926年,是一直堅持經營下來的老字號年畫作坊。今年已經71歲的霍秀英師傅是“玉成號”第六代傳人,現在她仍然堅持用傳統的木版製作年畫,並親自進行彩繪。

霍秀英:“一管筆蘸兩個顏色那樣畫,它跟別的國畫不一樣,畫一出來過渡的特別好,你要是不會呢,就弄不好。外行看不出來,內行一看就知道。總歸是得經過老師,專業人員的輔導。向細的去做這個事,別粗製濫造。過去普及品,買幾張畫貼在家裡,看畫、糊牆都有了,你現在你再用那個,那就接受不了了。現在發展的裝修的那么好,它就需要高檔的了。”

楊柳青年畫的製作程式大致分為:創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繪、裝裱。前期工序與其他木版年畫大致相同,都是依據畫稿刻版套印,但在後期製作時,楊柳青年畫花費最多的工序是手工彩繪,把版畫的刀法版味與繪畫的筆觸色調,巧妙地融為一體,使兩種藝術相得益彰。為了能讓傳統年畫工藝不斷傳承,發揚光大,霍秀英師傅一直在堅持傳統,精心創作。她介紹說,一張畫從簡單的墨線到最終的彩繪,都有十分嚴格、細緻的工藝要求。

霍秀英:“這張畫集體創作,從勾線、勾描、勾完以後分版,分版以後做成木版,刻上版以後再有人再去印,印完以後光是墨線,然後再到彩繪。楊柳青年畫主要在彩繪這一點,別的年畫、木版年畫都沒有這工序,不彩繪,印出來光是印的顏色,楊柳青年畫主要在畫工,它顏色配比、調色,畫的臉部細膩,在於這兒。過去是木版,傳統的是木版,你看它刻版本身就是藝術,版也可以保留,保留多少年都能用。”

2000年前後,楊柳青年畫作坊已經恢復到5家,2002年西青區建成明清街,給楊柳青年畫提供了一個集中經營與藝術交流的場地,如今這裡已經開設四五十家畫店。2004年,西青區文化局成立楊柳青年畫業協會,當時會員80多人,現在已經發展會員200多人,並成功舉辦了兩屆民間收藏年畫藝術交流展。近年來,楊柳青年畫作為民族民間藝術,已經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國、義大利、新加坡等國展出。今年春節期間,中國藝術研究院、西青區政府與澳門特區文化局還在澳門聯合舉辦“迎新接福、一紙萬象――楊柳青年畫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