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城黃耆

霍城黃耆

霍城黃耆,屬於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多年生草本,高7-35厘米。生於海拔1250米的山坡陽處,豆科植物的一種,分布於哈薩克斯坦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霍城黃耆
種拉丁名:AstragaluskarkarensisPopov
國內分布:產新疆霍城。
國外分布:哈薩克斯坦也有分布。
海拔:1250
中國植物志:42(1):312
來源:植物通www.plant.ac.cn
中國植物志第42(1)卷
244.霍城黃耆(植物研究)圖版80:8-13
AstragaluskarkarensisPopovinNot.Syst.Inst.Bot.Acad.Sci.USSR10:17.1947;Gontsch.etPopovinKom.Fl.USSR12:691.1946,descr.ross.;Gamaiun.etFisjuninPavl.Φπ.Казахст.5:253.t.33(4).1961;S.B.HoinBull.Bot.Res.3(1)64.1983;中國沙漠植物志2:275.圖版96(5-9).1987.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7-35厘米。莖較發達,基部半木質化;分枝纖細,疏被白色伏貼毛或混生少數黑色毛,綠黃色,外傾或直立。羽狀複葉有11-21片小葉,長2-9厘米;葉柄較葉軸短;托葉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圓形,長2-3毫米,基部與葉柄貼生,外面被黑色或白色短柔毛;小葉長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3-12毫米,先端鈍圓,上面或邊緣散生白色伏貼毛,下面被稍密的白色伏貼毛,綠色。總狀花序的花序軸短縮,生5-11花,排列緊密;總花梗較葉柄粗硬,為葉長的1.5-2倍,稀等長,被白色或黑色伏貼毛;苞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3毫米,被黑色和白色毛,較花梗長;花萼管狀,長9-10毫米,萼齒長1-2毫米,被黑白混生的伏貼毛;花冠蒼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倒卵形,長22-26毫米,寬達10毫米,先端微凹,下部漸狹成瓣柄,翼瓣長20-24毫米,瓣片上部略寬,先端不等地2裂,較瓣柄稍長,龍骨瓣長17-19毫米,瓣片半圓形,微彎。莢果線形,兩面扁平,長約3.5厘米,直立,先端漸尖,被黑色和白色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地分布

新疆(霍城)。生於海拔1250米的山坡陽處。哈薩克斯坦亦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