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與供給

需求與供給,需求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價格條件下,消費者對市場上的商品和勞務的需要。供給是指在一定時刻上和各種價格條件下,賣者能夠和願意向買者提供的處在市場上的商品和勞務。

需求與供給

需求 存在商品貨幣關係的條件下,需求同需要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兩個不同的經濟範疇。需要是指人們為了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願意得到的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勞務。對物質產品的需要,可分為對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需要。對生活資料的需要還可分為對生存資料、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需要等。需要是指實際需要,而不管人們有沒有對這些產品和勞務的購買力。
需求是指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它是消費者所擁有的貨幣量決定的能夠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能力。馬克思說:“市場上出現的對商品的需要,即需要”(《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11頁)。形成市場需求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消費者願意購買和消費者有支付能力。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市場需求由於受到他們所擁有的貨幣量的限制,經常小於他們的實際需要。
影響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因素主要有:①消費者貨幣收入的多少。需求一般隨消費者貨幣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隨消費者貨幣收入的減少而減少。在人們的貨幣收入增多時,所增加的收入中,用於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所占的比重將會減少,用於對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需求所占的比重將會增多。②所需要的商品價格的高低。需求對於一般商品說來與價格的高低成反比,即隨著價格的上升而減少,隨著價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因價格變動而引起的相應的變動率,叫做需求彈性或需求的價格彈性,它反映需求量的變動對比價格變動來看的靈敏程度。不同性質的產品有不同的需求彈性。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較小,當它們的價格變動時,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不大。高級消費品的需求彈性較大,當它們的價格變動時,所引起的需求量的變化也較大。③其他相關商品價格的高低。可以用作替代品的有關商品的價格降低了,會使購買力轉移到那種商品上,從而將減少對原有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反之,可以用作替代品的有關商品的價格提高了,從而將提高對原有商品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④消費者的習慣和偏好。消費者的習慣和偏好的變化會引起需求的變化。⑤消費者對未來價格和收入的預測。預測的未來價格上漲和收入提高,將會增多現有的需求,預測的未來價格下降和收入減少,將會縮減現有的需求。⑥消費者人數的多少,將影響整個市場需求的大小。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僱傭工人的個人需要只有在保證為資本家提供更多的利潤的限度內,才被認為是必需的。因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大大低於他們的實際需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成為國家和生產資料的主人,把社會生產與廣大勞動人民的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滿足全體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成為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有計畫地提高全體人民的收入,從而使他們的需求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得到不斷的提高。
供給 指賣者在一定時間內和一定價格條件下能夠和願意向買者提供的商品量,包括處在市場上的商品和勞務以及能夠及時地提供給市場的庫存的商品。市場供給可分為物質產品、精神產品和勞務的供給。在資本主義社會還有勞動力商品的供給。
供給的範圍和水平從根本上說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供給的商品總量及其構成由社會生產總量和總產品的物質構成決定。一切影響社會生產總量的因素也都影響供給量。但是,市場供給量不等於生產量,因為生產量中有一部分用於生產者自己消費,作為貯備或出口。供給量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進口商品或動用貯備商品。
在市場上,特別是在市場經濟中,供給一般隨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即當價格上漲時,供給量增加,當價格下降時,供給量減少。因價格變化而引起的供給的相應的變動率,叫做供給彈性。供給量不易變動的商品的供給彈性小,供給量易於增加或減少的商品的供給彈性大。一般說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商品增加供給比較容易,它的供給彈性較大;而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商品增加供給涉及到增加設備等問題,比較不容易,它的供給彈性就較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大量過剩勞動力,勞動力商品的供給彈性很大。資本家可以源源不斷地得到廉價勞動力商品的供給,剝削更多的剩餘價值
供給的性質取決於社會生產關係的性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為市場供給商品的目的是為了攫取利潤。社會主義社會供給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勞動人民的需要。供給關係是一種交換關係,它是生產關係的組成部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無論是一般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還是勞動力的供給,都反映著資本主義的剝削關係。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無論是商品或勞務的供給,都反映著社會主義的互助合作關係。社會主義的供給是發展社會主義交換關係、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重要環節。
相互關係 商品的需求和商品的供給是相互依存、互為前提的。需求引起供給,供給滿足需求,而需求又引起新的供給。需求和供給是交換關係中的兩個方面,既相聯繫,又相分離,並始終存在著矛盾,但是這種矛盾在不同社會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質。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存在著需求和供給的對抗性的矛盾,它的根源在於生產社會化資本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生產能力的巨大增長同勞動民眾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就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表現之一。資本主義制度下供給和需求的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生產相對過剩經濟危機,造成社會勞動的嚴重浪費。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社會生產是按照社會需要有計畫地進行的,因而有可能做到供給與需求的規模和結構基本相適應。由於供給和需求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在社會主義社會供給和需求也經常存在非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通過社會主義國家自覺的調節不斷地加以解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只要處理得當,不但不會導致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而且會成為推動生產發展的重要動力。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