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狂暴症

電腦狂暴症

所謂“電腦狂暴症”,病因一般來自電腦發生故障後產生的焦躁和不安。病發時,患者會向電腦發泄怒火,甚至會不問原由地將不滿情緒發泄在同事或客人身上,並由此鑄成大錯。

病例

“我是一名IT工作者,有時候因為一點小小的問題就會對面前的電腦發火,上個月光滑鼠就摔壞了三個……”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這種症狀叫做“電腦狂暴症”,是一種高科技時代產生的新型心理疾患,病因一般來自電腦發生故障後產生的焦躁和不安。病發時,患者會向電腦發泄怒火,甚至會不問原由地將不滿情緒發泄在同事或客人身上,並由此鑄成大錯。引發“電腦狂暴症”的直接誘因是由於電腦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但究其產生的深層原因,更多是源於生活和工作壓力。

杭州某著名IT企業工作的網友“我想砸電腦”給報社信箱發去求助郵件,他在IT行業已奮鬥5年多,工作崗位是軟體開發,每天在電腦前工作的時間都在10個小時以上,還不包括他玩網路遊戲的時間。“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剩餘的時間基本上是面對電腦,短的時候10個小時,長的時候超過15個小時。我大致計算過,平均一天至少12個小時面對電腦。”

據他稱2007年夏天看股市火爆,就把幾年的積蓄投了進去,這樣一來他上網的時間更長。2008年的股市暴跌讓他損失慘重,公司因為金融危機最近又出現降薪傳言,這讓他的心情更加鬱悶,經常莫名其妙地發火。說也奇怪,每次發火,他的首選目標就是電腦。“上個月光滑鼠就被我摔壞了三個,其實每次發火的原因都很簡單。第一次是因為滑鼠沒反應,我忍不住就將它往牆上砸;第二次是滑鼠掉在桌子下面了,我抬腿就踢了它一腳;第三次最搞笑,我接到一個朋友電話,說他們在聚會準備到哪裡哪裡吃飯。我心想吃飯竟然都不喊我,一氣之下就把滑鼠甩了出去。”明明是自己砸壞了滑鼠,“我想砸電腦”卻連連稱自己的滑鼠怎么這么脆弱,稍微粗手粗腳就對自己“鬧罷工”。

成都也曾發現一例“電腦狂暴症”患者,患者在家發病時隨著一陣狂暴的吼叫,將電腦主機拆毀後從窗戶扔了出去,繼而又衝到街上,一邊大罵,一邊用雙腳在破碎的機身上猛踩。

相關調查

英國一家調查公司近日對1250名上班族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電腦狂暴症”已經在英國蔓延起來。80%的被訪者表示,曾經見過同事對電腦大動肝火,破口大罵,進而“拳打腳踢” ,甚至把滑鼠或鍵盤拋出門外或窗外。被訪者承認電腦出現問題的叫候,他們會感到口乾舌燥,精神緊張。年輕的上班族普遍有對電腦“訴諸武力”的傾向,25歲以下的被訪者中,約有15%表示,曾經因電腦壞掉而產生向同事發泄或者破壞公司設備的衝動。

專家認為,這是現代人過分依賴科技產品的副作用之一。這個病雖然不會通過空氣傳播,但絕對不能掉以輕心。我們學校經常發現一些“網蟲”級的學生,在機器出現故障時不停地用力敲打鍵盤或滑鼠,並已經發現多個鍵盤和滑鼠器發生人為性破壞,應該不排除有“電腦狂暴症”的學生所為(當然也有因使用不當所致)。

另一項類似的調查發現,50%以上的被訪者會因為電腦發生故障而埋怨公司電腦部的同事,責怪老闆的也有10%。專家指出,電腦躁狂症的出現,正好提醒現代人必須思考人與電腦等高科技產品的關係,正視科技帶來的負面效果,否則便會陷入另一種身份危機:“到底是我控制電腦,還是電腦控制我?”

病因分析

“醫學上我們不會將該症狀稱為電腦狂暴症,這可能是一種通俗的稱呼,準確講應該是神經官能症。”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江長旺分析認為,該網友可能存在抑鬱障礙。抑鬱障礙的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興趣下降,有時還會有過火行為。

“目前這個人的行為表明他的情緒處於失控狀態。每個人都會面臨壓力,情緒調節得好壓力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但如果一個人壓力過大卻無法自我調節,出現情緒失控,就會作出傷害自己和攻擊外面目標的行為。這個網友的行為很明顯就是將傷害對象指向了自己長期接觸的東西,比如說鍵盤、滑鼠等等。” 杭州市三醫院副院長、心理學博士駱宏分析說,如果這樣的行為不能得到及時糾正,長期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攻擊他人等更嚴重的傷害行為,進一步加劇就會出現心理疾病。

上面談到的壓力,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來自上級的壓力:當人們受到來自上級的巨大壓力,要求他們在很短的期限內完成某項工作時,他們會感到壓力大而致情緒低落以致失去控制。這時候,有些人不是向上級反應情況,而是選擇對沒有生命的物體實施攻擊來發泄不滿情緒,如他們使用的鍵盤、滑鼠或者顯示器等。

(2)電腦使操作人員精神壓力增大:為趕工作進度,電腦操作人員往往精力高度集中,精神狀態處於高度緊張,並且往往是連續長時間工作。長時間的精力度高集中容易使操作人員對外界干擾反映強烈,電腦一旦出現故障,容易衝動,衝動導致最直接的攻擊對象就是鍵盤、滑鼠或顯示器,因而電腦也就成為這些人的“出氣簡”,當然也有少部分患者會將憤怒發泄對象選擇為自己的同事或老闆。

做好預防

預防電腦狂暴症的措施,可以簡單歸納成以下幾點:

(1)平時要注意放鬆心情,電腦一旦壞了便找人來維修,此時避免坐在電腦桌前“發獃”,應當儘快轉移視線和注意力;

(2)隨時將資料進行備份,電腦一旦出現問題,會將你的損失減到最小,這樣就不會垂頭喪氣,讓自己的情緒驟然失控;

(3)不要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每間隔一段時間可以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比如喝杯茶或聽段音樂、活動一下僵硬的四肢和向窗外遠望幾分鐘等。

(4)調整好心情,電腦只是我們工作和娛樂的手段,空餘的時間儘量不要去接觸電腦,可以選擇去爬山,運動。

江長旺分析,上面提到的“我想砸電腦”網友承受著明顯的精神刺激,工作壓力大,在股市損失慘重,面臨降薪威脅。然而他卻沒有採用恰當的心理應對策略,工作之餘還是面對電腦玩遊戲,緊張的情緒無法得到放鬆,最終導致目前情緒抑鬱。他建議這個網友多參加運動,注意休息,以保持充足的體力,另外儘量多與人交流,及時調整自己的一些錯誤認識。

而駱博士給出的第一條建議,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條建議是減少接觸電腦的時間。“這名網友之所以會出現攻擊電腦的行為,與他過長時間接觸電腦有關,因此他有必要把接觸電腦的時間控制在8小時內。”駱博士建議,多出來的4小時時間可以去做一些能讓自己身心放鬆的事情,無論是休息還是運動都可以,總之不要接觸電腦。另外在主觀情緒上要學會控制自己,遇到問題最好能和朋友溝通;如果自己無法控制調節,可以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健康分類導航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還包括軀體和生理的完美性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
衛生醫療生理養生
健康科學食品安全健美健身男性健康

疾病分類導航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形態和(或)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或早或遲地表現出可覺察的症狀,這種狀態的結局可以是康復(恢復正常)或長期殘存,甚至導致死亡。
傳染病心理疾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
泌尿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網路文化分類

漫說銳詞

>>>> 查看更多銳詞漫畫>>>>

心理學分類導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