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期貨

概述電影期貨是指看好一部電影的票房,可以買進;看壞,可以做空。 ”此外,美國推出電影期貨也是美國電影產業強大的表現,它同樣也需要電影市場的規範和成熟。 以電影票房期貨為例,中國至今還沒有電影票房的權威發布平台,市場票房的真實性毫無保障,製片方鼓吹票房,影院壓低票房。

概述

電影期貨是指看好一部電影票房,可以買進;看壞,可以做空。美國有兩家公司在2009年就開始籌劃電影期貨交易市場,2010年3月24日,其中一家將如期獲批,交易將於年中開始進行。從那以後,期貨將多出一個類別,而且是很吸引眼球的類別。

電影期貨來源

勇於創新的是一個叫做Veriana的私人投資集團,第一個電影期貨交易市場將是他們名為Media Derivatives的公司旗下叫做Trend Exchange的市場。
在這之前,沒有人為電影這項危險的活動上保險。風險無處不在,比如票房慘敗,或者因為突發事故導致拍攝無法完成。去年美國電影出片量下滑了12%,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資金不足。Media Derivatives公司執行長斯瓦格說:“通過期貨契約來對衝風險,電影融資機構就更願意為電影製片提供資金支持了。”
這個之前主要用在石油、銅等大商品和大豆等農作物以及金融衍生品領域的“遊戲”在電影領域大約是這樣玩:公司投資了一部電影,如果擔心票房失敗,就買進看跌期貨,這樣如果票房真的失敗,獲利可對沖投資所失。
另外一家叫做Cantor Fitzgerald的公司也早就在瞄準。該公司在2001年收購了一個虛擬交易網站HSX.com—好萊塢證券交易所,玩家在上面用虛擬貨幣投資電影票房。這家公司據稱也將獲批。其董事長傑科布希望能夠吸引這20萬名熱衷於這個投資遊戲的網友到現實世界中一展身手。這聽上去像是要把市場開放給散戶。
有人認為,大豆收成取決於天氣而天氣無法操縱,但是為了獲利把電影票房搞低卻不是不可能,另外,營造某片會大賣的假象也是可以做到的。所以,散戶利益沒有保障。
不過Trend Exchange並不準備向散戶開放,有關人士稱:“通過將目標鎖定在機構投資者,可以提升契約的商業價值,抑制那些主要由散戶占據的產品所帶有的內在投機性。”它主要面向銀行和其他電影融資機構。

電影期貨散戶指南

01 操作方法
以《鋼鐵俠》為例,假設該片票房目標為1億元,以100元買進,如果實際票房為2億,則可獲利100元;如果票房只有5000萬元,則損失50元。
02 可壓注什麼?
票房、製作風險(是否能成功拍完)、預算風險(是否會超出預算)、檔期風險(是否能如期上映)都可以賭賭看。
03 需要考慮的風險
一部電影的票房有許多影響因素,再專業的人士也難免會判斷失誤;如果有利可圖,公眾對電影票房的預估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操縱的。

中國如何看電影期貨電影期貨離中國還很遠

對於這個規避電影投資風險的新招,有些製片方表示看好,也有些人對“電影期貨”的可行性表示懷疑。他們認為,在電影業中,業已存在更多行之有效的手段去限制風險。
無論最終效果如何,這種電影衍生的金融產品短期內並不會出現在中國。雖然電影票房的未來不確定性非常適合於期貨交易,但它在中國的發展受到期貨市場和電影市場的雙重限制。
目前,我國共推出20多種期貨產品,主要涉及大豆、玉米、棉花、菜油、白糖等農副產品,以及黃金、燃油、PVC、線材、銅、鋅等。不難看出,這些產品大都關係國計民生,市場影響面較大。以大豆為例,它關係到上游的生產方、中游的加工方和下游的用油方,涉及的領域和企業眾多。“我國對金融衍生品的管理非常嚴格,投資者也還不夠成熟,所以短期內,中國引進電影期貨可能性很小。”
此外,美國推出電影期貨也是美國電影產業強大的表現,它同樣也需要電影市場的規範和成熟。以電影票房期貨為例,中國至今還沒有電影票房的權威發布平台,市場票房的真實性毫無保障,製片方鼓吹票房,影院壓低票房。所以,只有中國的金融衍生品發展和電影產業影響力不斷提高,才可能出現電影期貨這種產品。

電影期貨證券衍生

好萊塢定義證券公司為利己回目錄2010年4月22日,美國國會農業委員會將出席一場關於電影行業的聽證會,農業委員會原本負責監督商品期貨交易,此次主要作為期貨交易的專業人士出席,主要議題為美國電影期貨是否能成功上市。
從證券公司的分析來看,似乎“電影期貨”是降低電影投資風險的絕佳方式,而從美國電影行業的觀點中得知,好萊塢並不歡迎這一舉措,相反稱電影期貨只是證券公司藉機獲利的工具。
美國證券:電影期貨規避風險
美國金融行業的創新精神這回體現在了電影行業,期望推出以美國票房收入為指票的電影期貨,率先提出此設計的是維瑞安納投資集團旗下的趨勢交易所。若可以獲得相關監管的認可,趨勢交易所執行長羅伯特·斯瓦格認為通過向投機者和套期保值者提供電影期貨的方式,可以解決大電影製作中的巨額財務風險,同時計畫電影期貨與近兩百年來期貨交易所提供的服務相接軌,並無不同。
趨勢交易所認為,電影期貨的推出主要是為了幫助電影規避各種風險,比如預算、製作、檔期及票房風險,將電影製作之前的投資和之後的收入都計算在其內,對電影來說應當算是非常好的方式。投資者買進的期貨價值會與票房相關,票房超出原預期的倍數就是投入獲利的倍數,相反如果低於預期票房,那投資者就要承擔相應倍數的損失。如果碰上一部《阿凡達》,那可就真的大賺了。
除了趨勢交易所外,美國紐約的坎特交易所也期望“電影期貨”早日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其總裁理察·雅各布認為電影期貨的推出有利於平衡好萊塢製作的高成本,也是此時期非常適合的期貨產品。與趨勢交易所不同的是,坎特交易主要向普通散戶發售,而非機構。對此,雅各布的解釋是電影更接近人們的生活,因此匹配民眾化的期貨發售方式更加合適。其實早期交易所對此便有準備,其母公司坎特·菲茨格羅德公司在2001年收購好萊塢證券交易所,這是一個虛擬的交易網站,後來使得電影票房投資遊戲在20萬玩家中名聲大噪,而此次的電影期貨推出,很可能會套用於眾多的玩家身上。
對於電影期貨推出的好處主要在於規避風險,《阿凡達》的高投入帶來的高收益是不容易複製的,總有像《阿童木》那樣投資失敗的例子,投入資本8.2億元,可最後回收也只1.9億元,大大虧本因而公司關門了事,而期貨或許可以成為風險投資的解決方案。
好萊塢:證券公司的利己之舉
欲想推出“電影期貨”的證券公司認為,他們為美國電影行業做了一件好事,增加了電影籌資的方式吸引多種投資,避免了資金不足的障礙,同時又可以保證電影在各種情況下都可以通過期貨槓桿獲得持平,哪怕是電影沒能拍完、延期上映、票房過低等,來緩解投資壓力,就好像為電影買了一份保險。
對此,好萊塢卻有另一種理解,他們認為證券公司此舉只是想要獲取他們自己的利益,藉機賺錢而已。不僅美國導演工會、美國電影院業主協會及美國獨立影視聯盟等主要行業角色紛紛反對,連美國電影業中心加利福尼亞的國會議員也表示了擔心,希望國會審議可以認真考慮再做決定。美國電影協會認為電影期貨只是證券公司的一個幌子,搭建的交易平台是否能夠真正保障電影行業的發展還不一定,但是卻會加重行業負擔。
證券公司再三強調期貨歷來都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式,在電影行業人士不了解其本質的情況下,不能完全肯定以上的反對原因,相反令人懷疑的是電影業的強烈對抗很可能是害怕外部投資的介入,會削弱他們的壟斷勢力並公開原本隱藏的內部情況。
總之,電影期貨是美國證券公司為電影做的一份保險,還是只想通過交易平台賺大把錢而並非為了好萊塢的未來,這還需要看聽證會及監管部門通過後,未來實踐中慢慢來看了。畢竟還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電影期貨所依賴的票房數字,票房造假已然不是新鮮事,假裝大賣的情形出現時,只會令投資者們擔負巨大的風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