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奇蹟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前夕,本著對老一輩電影工作者表達敬意、同時也為了喚醒公眾心中的銀幕記憶,北京電視台文藝節目中心《天天影視圈》欄目結合自身優勢、立足新中國蓬勃發展的影視行業,獨立策劃了名為“電影奇蹟”的大型系列活動。

基本簡介

電影奇蹟電影奇蹟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前夕,本著對老一輩電影工作者表達敬意、同時也為了喚醒公眾心中的銀幕記憶,北京電視台文藝節目中心《天天影視圈》欄目結合自身優勢、立足新中國蓬勃發展的影視行業,獨立策劃了名為“電影奇蹟”的大型系列活動。

從2009年8月17日開始,北京電視台“天天影視圈”節目將播出獨家策劃的《電影奇蹟》系列專題片。

現已派出多組記者分赴成都、蘭州烏魯木齊、上海、浙江、廣西等地,獨家踏尋發生在這些銀幕聖地背後的故事,並以親述者的身份勾畫出新中國的《電影版圖》,與緊隨之後播出的《電影青春》 、《電影偶像》、《電影奇蹟》以25集的篇章共同完成對於新中國輝煌的60年間電影事業的抒寫。而高圓圓、陶虹、張涵予、黃渤等影視演員將會以主講人身份《天天影視圈》,從親歷者的視角為觀眾全方位、多角度地評說新中國的銀幕60年。

活動啟動

電影奇蹟活動啟動電影奇蹟活動啟動

在即將到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華誕前夕,本著對老一輩電影工作者表達敬意、同時也為了喚醒公眾心中的銀幕記憶,北京電視台文藝節目中心《天天影視圈》欄目結合自身優勢、立足新中國蓬勃發展的影視行業,獨立策劃了名為“電影奇蹟”的大型系列活動。
作為“電影奇蹟”的起始篇章,同時也是引領整個系列活動的關鍵段落,《天天影視圈》欄目聯合北京電影家協會推出了“我心中的經典電影形象”評選活動。
此次活動囊括了1949年至2009年中國本土所有的電影作品,旨在發掘和重溫那些具有一定影響力和代表性、能夠反映時代進程與時代特徵、至今仍存活在廣大觀眾記憶之中,並能引起強烈共鳴的經典電影形象。
考慮到參選影片時間跨度較大,為了更公平、更專業、更嚴謹的制定出符合各個時代的經典形象候選名單,《天天影視圈》欄目組特別邀請了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章柏青、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王一川、北京師範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黃會林、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路海波、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王興東、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翟俊傑、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等專家組成了實力強大的評審團。
最終選出的108位候選電影形象,依據1949年至1976年、1977年至1999年、2000年至2009年三個不同階段進行了“英雄”、“偶像”、“成長”三個主題的劃分。評選啟動儀式於7月15日在北京市文聯禮堂隆重舉行。

系列專題

工作人員在演播室準備錄製節目工作人員在演播室準備錄製節目

《電影奇蹟》系列專題之:【電影版圖】踏尋銀幕聖地
六十年光影一瞬,哪裡才是新中國電影的發祥地?懷揣著這個疑問,《電影版圖》的記者踏上了奔波的第一站--寧夏銀川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20年前, 《牧馬人》 《紅高粱》在鎮北堡創造了電影神話,並在寧夏這片土地上留下了銀幕上的經典場景,“東方的好萊塢”的名號也因此叫響。自此,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在寧夏豎起了它們的旗幟。而這一探訪的確立最大的結果就是使得專題片的主題豁然開朗起來。隨之,更多的記者緊跟經典電影作品提供的線索,順著《天地英雄》的駝隊輾轉到《臥虎藏龍》的拍攝地四川宜賓的蜀南竹海、《黃河絕戀》中山西南坡村的壺口瀑布以及電影《劉三姐》中主人公情定終身的廣西桂林,而北京和上海這兩座風格迥異的城池作為城市電影的寵兒自然也映入了專題片的眼帘。歷時數月的籌備,腳步遍及南北,可以說,這次的《電影版圖》名副其實的擔起了勾畫版圖的重任。
《電影奇蹟》系列專題之:【電影青春】寫盡春風沉醉
回顧新中國走過的六十年,一路上洋溢著奮勇探步的激情,經歷了簇生童年快樂韶光的《讓我們盪起雙槳》 、新中國的電影開始出現了主題的變奏,從沉著思考、拒絕盲從的《紅衣少女》到追求個性表達的《搖滾青年》,銀幕上的六十年越來越張揚出屬於新時代的青春浪潮。
《電影青春》系列專題以此為切入點,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將新中國的電影格局以“青春”為題進行了重新劃分。從朝氣蓬勃的“校園青春”開始,逐步遞進到活力四射的“歌舞青春”、充滿迷惘與思索的“成長青春”,進而過渡到熱烈大膽的“青春愛情”和意氣風發的“青春追求”,這五大組成部分以多方位、小角度構成了令人唏噓的青蔥歲月,並用鏡頭勾畫出了時代變遷的各處風景。

編導攝像在新疆鄯善戈壁地區的影視基地拍攝編導攝像在新疆鄯善戈壁地區的影視基地拍攝

《電影奇蹟》系列專題之:【電影偶像】鑒照絕代風華
1962年,國家文化部發布了一份對於中國電影有著重要意義的檔案通告,把趙丹、秦怡崔嵬、於藍、于洋、謝芳、田華、王心剛、王曉棠等22位電影演員定名為“新中國優秀電影演員”,也就是後來俗稱的“22大電影明星”。這些明星的照片在當時被統一製作放大,張掛在影院最顯眼處。一位老影人回憶當時盛況,短短八個月時間,照片就被賣掉了七十一萬張。這22位影人在那一刻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新中國影史上的第一代電影偶像。從此之後,“偶像”這兩個字在廣大觀眾間口口相傳。《電影偶像》系列專題正是緊扣這一主題,以十年為一個分界點,按照演員成名的時代劃分了五大階段。
節目總結了每一代演員身上最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結合他們所處的社會背景,提煉出每一個時代賦予他們的關鍵字,並通過對最具代表人物進行的深度訪談,著重分析這些演員當年之所以能夠成為偶像的原因,捕捉鮮活人物個性、感懷時代變遷以及探討她們對中國電影的影響,由點到面,逐一探析。
《電影奇蹟》系列專題之:【電影奇蹟】懷抱黃金時代
你是否知道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國就已經誕生票房過億的影片,你是否知道啟用非職業演員並非只是當今大牌導演的偏好,你是否知道中國電影的“第五代”跟經濟學的瓜葛,你是否知道馮小剛之於“賀歲”的意味,你又是否知道一粒不起眼的石頭究竟如何才能變得不普通?想知道答案的話,看看《電影奇蹟》吧。眾多經典電影背後的陳年內幕將在這裡一一展現,電影也用它本身為我們記錄了屬於這個時代的紀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