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介紹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套用面最廣的主要學科領域。全書共十一章。包括:概述、訊息數位化及套用、電磁波及套用、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際網路與物聯網、自動化與控制科學、微電子學與積體電路、微波器件與微波積體電路、光電信息技術以及網路信息安全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在內容敘述方面的特點是:①注意介紹套用;②著重介紹基本概念、技術發展歷程、當前的技術狀況和今後的發展走向,通俗易懂;③注意介紹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中的重大發明、發明的背景和發明者的相關資料。《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可作為普通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生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和專業的“導論”課教材或參考書。通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學科背景。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專業、了解專業教學計畫和課程設定,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拓寬專業視野,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由於當今電子信息技術的套用已高度普及。人們為了適應“信息化”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需要了解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也可以作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社會大眾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的普及型讀物。

內容介紹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介紹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套用面最廣的主要學科領域。全書共十一章。包括:概述、訊息數位化及套用、電磁波及套用、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際網路與物聯網、自動化與控制科學、微電子學與積體電路、微波器件與微波積體電路、光電信息技術以及網路信息安全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在內容敘述方面的特點是:①注意介紹套用;②著重介紹基本概念、技術發展歷程、當前的技術狀況和今後的發展走向,通俗易懂;③注意介紹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中的重大發明、發明的背景和發明者的相關資料。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可作為普通高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生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學科和專業的“導論”課教材或參考書。通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學科背景。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專業、了解專業教學計畫和課程設定,同時也有利於學生拓寬專業視野,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由於當今電子信息技術的套用已高度普及。人們為了適應“信息化”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需要了解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導論》也可以作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社會大眾學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基礎知識的普及型讀物。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1.1 信息化社會

1.1.1 信息化社會的特徵

1.1.2 信息化社會的產生背景

1.2 信息科學技術的基本概念

1.2.1 信息

1.2.2 信息技術

1.2.3 信息科學

1.2.4 關於“信息理論

1.3 電子技術的發展

1.3.1 電與電子管

1.3.2 半導體器件

1.3.3 積體電路

1.3.4 21世紀電子新器件——納米電子器件

1.4 信息科學技術的研究領域

1.4.1 信息獲取

1.4.2 信息傳輸

1.4.3 信息處理

1.4.4 信息存儲

1.4.5 信息套用

1.5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學科與專業

1.5.1 教育部“工學”研究生一級、二級學科目錄

1.5.2 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學科分工

1.5.3 學科融合

1.5.4 我國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本科專業設定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訊息數位化及套用

2.1 為什麼要“數位化

2.2 二進制數及數的表示

2.3 模一數轉換和數一模轉換(ADC/DAc)簡介

2.3.1 ADC/DAC的主要性能參數

2.3.2 ADC/DAC原理簡述

2.4 字元的數位化編碼

2.4.1 英文的字元編碼

2.4.2 漢字的數位化編碼

2.5 語音編碼及套用

2.5.1 語音的波形編碼

2.5.2 語音的參量編碼

2.6 圖像編碼

2.6.1 圖像的數位化

2.6.2 彩色電視原理

2.6.3 靜止圖像的編碼格式

2.6.4 視頻圖像編碼

2.6.5 流媒體標準

2.7 視頻圖像編碼的套用

2.7.1 網路電視IPTV

2.7.2 移動電視CMMB

2.7.3 高清數位電視

2.7.4 平板電視

2.7.5 數位電視機的常用接口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電磁波及套用

3.1 假如沒有“電磁波

3.2 電磁波的發現

3.3 電磁波的套用

3.3.1 馬可尼發明無線通信

3.3.2 無線電廣播的誕生

3.3.3 短波單邊帶通信

3.3.4 由無線尋呼到移動通信

3.3.5 RFID(射頻標籤)

3.3.6 微波通信誕生

3.4 電磁波的物理特性和參數

3.4.1 電磁波的物理特性

3.4.2 電磁波的參數

3.4.3 電磁波的產生

3.5 電磁波的傳播

3.5.1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

3.5.2 電磁波在波導中的傳播

3.6 天線

3.6.1 半波天線

3.6.2 天線實例

3.7 電磁波的其他套用

3.7.1 電磁波測距

3.7.2 雷達

3.7.3 微波遙感

3.7.4 功率微波的套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信息與通信工程

4.1 電話的發明

4.2 電話的普及與電話網

4.2.1 電話的普及套用

4.2.2 電話交換機的演進

4.2.3 現代電話交換局機房概況

4.2.4 數字程控交換機

4.2.5 固定電話網

4.2.6 IP電話網

4.2.7 信令網

4.3 移動通信

4.3.1 移動通信的發展歷程和趨勢

4.3.2 蜂窩移動通信系統

4.3.3 移動通信的其他類型

4.3.4 智慧型手機

4.4 衛星通信

4.4.1 衛星通信概述

4.4.2 衛星通信的發展概況

4.5 三網融合

4.5.1 我國三網融合的進程規劃

4.5.2 三網融合的技術基礎

4.5.3 三網融合的優勢與挑戰

4.6 GPs全球定位系統

4.6.1 GPS定位原理

4.6.2 GPS系統組成

4.6.3 GPS系統的特點與套用

4.6.4 其他衛星定位系統

4.7 新型通信機——量子通信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5.1 概述

5.1.1 計算機的組成和分類

5.1.2 計算機的特點和套用

5.1.3 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歷史和

研究領域

5.1.4 計算機能思考嗎?

5.2 計算機的基礎知識

5.2.1 數制及其轉換

5.2.2 計算機中的數據表示

5.2.3 計算機中的數據編碼

5.3 計算機的硬體系統

5.3.1 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5.3.2 計算機的硬體組成與微型計算機的硬體結構

5.3.3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5.3.4 計算環境

5.4 計算機的軟體系統

5.4.1 計算機軟體的基本知識

5.4.2 電腦程式設計

5.4.3 數據結構與算法

5.4.4 作業系統

5.5 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

5.5.1 新型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簡介

5.5.2 我國計算機的發展狀況

5.6 計算機技術的套用

5.6.1 智慧型手機的硬體系統

5.6.2 汽車電控單元

5.6.3 雲計算

……

第六章 網際網路與物聯網

第七章 自動化與控制科學

第八章 微電子學與積體電路

第九章 微波器件與微波積體電路

第十章 光電信息技術

第十一章 網路信息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