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樽

個人簡介 雷樽,字宗彝,號酉庵,清代通州人。自幼聰明,好讀書。乾隆二十七年(1762)參加通州貢院鄉試,考中舉人。受命到江西省崇仁縣任知縣,清正廉明,政績卓著,剛直不阿,聲譽很高。四十八年(1783),他曾任撫州府鄉試同考官,協同主考或總裁閱卷,加批推薦給正考官。他不僅從政清廉,而且嚴格教育後代,勤學上進,鼓勵子孫學有成就。有子10人,其中有2名進士,6名舉人,1名副榜貢生(考入北京同子監學習的秀才),1名選拔入國子監秀才。父子一家先後11人都經科考錄取,當時社會上都很誇耀他們。

長子雷學海

長子雷學海,字淡夫,性格純樸,尊敬長輩。乾隆六十年(1795)參加殿試,回答清高宗稱旨,成為進士。不久,吏部授與他為工部郎中,掌一司事務。三年後調任廣東省雷州府知府,併兼高廉道道員。所到之處,實行善政,頗受感戴。他政暇還勤於著述,撰有《靖遠堂詩文集》、《書經批註》、《幼學輯要》等書刊行。

次子雷學淦

次子雷學淦(gan),字湘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聰慧好學,讀書卓絕出眾。乾隆五十九年(1794)參加通州貢院鄉試,成績第一,中為舉人,並在學宮(今文廟)任教習,培育秀才。嘉慶二年(1797),調任江西省新建縣知縣。該縣事務向來極其繁重,但他施政有方,特別從振興文教入手,將培養德才兼備人才做為首要任務,廉明施政,正己率下,使縣城內士民都很豐足。縣民感恩戴德,為他樹立“德政碑”,讚頌他政績。後升任義寧州知州,一如既往,治績仍然優良。他還在本州充當二十三年(1818)、二十四年(1819)和道光二年(1822)諸年鄉試校閱試卷副考官,推薦錄取優秀舉子。他著有《結鄰集》、《百壽圖考》等書行世,對書畫藝術也頗有研究。

三子雷學淇

三子雷學淇,字瞻叔,號竹卿,學識造詣頗高。自幼聰穎出眾,好學不倦。乾隆六十年(1795)參加通州貢院鄉試,考中舉人,在禮部任職不久,即調任山西省和順縣知縣,政績突出,被聘為嘉慶二十一年(1816)鄉試同考官。後調住貴州省永從縣知縣,再創政績,曾充當道光十五年(1835)鄉試同考官。政暇尚筆耕不輟,尤其擅長考據學,很重治學,不少學問淵博者都出在他門下。著述頗豐,有《竹書紀年考》、《紀年義證》、《古今天象考》、《世本夏小正經傳考》、《夏小正本義》、《亦囂囂齋經義考》等多種著作問世,且在古今頗有影響。

四子雷學濤

四子雷學濤,字松崖,品德端方,學問精深,能夠出口成章。道光二年(1822)參加通州貢院鄉試,考中舉人。他不願作官,而在家教授鄉鄰讀書。他著作甚多,但因時局混亂,外擾內患頻仍,使許多書稿散失無存,僅刊行《學蚓集詩稿》一書。因為其子雷樹墉(yōng)任廣東省四會縣知縣多有政績,故加有肇慶府同知銜,所以朝廷也贈他宦職如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