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錦石

雲錦石

雲錦石,獨產於湖北恩施,它有出土文物般的神韻,有雕刻藝術品的魅力,極具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完全是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造,其色如古陶、青銅器、古香古色,其紋如雲似錦、如波似浪、如漪漣、如雲海、似線綢、浮雕、透雕等多種藝術手法形成。

基本信息

產地介紹

雲錦石雲錦石
恩施盆地屬於局部陷落盆地。清江河畔多為平壩、陡地,地勢相對平緩,河流下切浸蝕較弱。露出於地表的岩石為第三系東湖群紫色砂岩,平壩、陡地上復第四系大姑期冰磧泥礫層,沿河漫灘多為近代河流沖積相砂礫石層,局部殘留有冰磧泥礫層。中國雲錦石就產於河漫灘殘留的大姑期冰磧泥礫層中。河灘表面所見到的雲錦石都有被河水沖刷、搬運、堆積過的痕跡。

殘留於河漫灘泥礫層中的礫石種類有黃色粘土、亞粘土等成分,與陸地上冰磧泥礫層的成分比例無異。礫石種類主要是石英砂岩,其餘的為灰岩、白雲質灰岩、矽質灰岩、矽炭質灰岩、炭質岩、燧石、岩、粘土岩、泥灰岩等等。

中國雲錦石從泥礫層中挖出來時,其外形為卵快狀、卵塊式圓狀,與其它礫石形狀相似,所不同的是其表層都被一層鬆軟細膩的灰白色或黃色粘土包裹。洗刷去粘土層,便現出一層厚度不等的浮雕式的花紋,花紋層裡面是一層灰白色或黑色母岩。花紋層硬度3.5~5.5,無石灰性反應;中心母岩有弱石灰性反應,系矽質、矽炭質灰岩。粘土岩及其它礫石則不形成花紋層。好的雲錦石才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

成分

雲錦石雲錦石
清江雲錦石,是第四系大姑期冰磧泥礫層中的矽質灰岩、矽炭質灰岩類礫石在特殊的地形水文條件下所形成的觀賞石。即:洪水季節,河漫灘地下水位升高,矽質灰岩、矽炭質灰岩礫石中的炭酸鹽、矽酸鹽在淹水的還原狀態下溶蝕;枯水季節地下水位下降,溶蝕出來鹽類,有的澱積下來形成新的矽酸鹽。在漫長的歲月里反覆地溶蝕、流失、澱積,礫石外層的活性元素被溶蝕和流失,鋁以氧化物(AL203)的形成殘留下來(灰白色或黃色高嶺土狀表層),而澱積析出的矽酸鹽則逐步形成新的結晶岩層——雲錦花紋層,其硬度因純度和結晶程度而異。

分類

雲錦石雲錦石
雲錦石按其形成的花紋特點、溶蝕的深淺,大致可分四種類型。

滿花型(全包型)

整個石面布滿花紋,沒有溶蝕空間,石友們稱之為全包型。

浮雕型

石面未被花紋完全復蓋,花紋或粗或細,或疏或密,錯落有致,形成浮雕狀,黃色花紋與灰折色的溶蝕空間對比輝映,更加賞心悅目。

鏤空型

花紋疏密相間,彼此相連,空間溶蝕較深,有的只剩下很少的母岩,掏去溶蝕風化物,清洗乾淨,便如一件精美的鏤空雕刻藝術品。

雙色或多色型

矽質灰岩與矽炭質灰岩相間的礫石,在溶蝕、結晶過程中形成黃色、褐色或黑色花紋,互相映襯,別具一格。

文化內涵

雲錦石雲錦石
清江雲錦石屬於紋理石範疇,然而又不同於其它紋理石,有其獨特的個性和顯著特點。觀賞雲錦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別致多樣的花紋。雲錦石花紋突出石面,如鏤如刻,線條粗細均勻,曲折婉轉,優美流暢,如絲織雲錦、絹繡一樣美觀;又像水面流淌的漩渦,一個連著一個,蕩漾開層層波紋,以此構成千姿百態、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的景物景象,有的似龍飛鳳舞,有的如彩雲追月,有的像金魚戲水,美不勝收。

在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石雕是一朵光彩奪目的奇葩,如北京太和殿前的“雲龍階石”,天安門前的“華表”……無不使人嘆為觀止。然而清江雲錦石是天然生成,卻具有石雕藝術品的韻味,而且與龍、鳳、雲、水組合的石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雲錦石花紋相疊,突出石面高達1cm,有的甚至更高,形成浮雕型和鏤空型,空白與實體相間,無花部分襯托有花部分,構成人物生肖,或組成文字古崖,或亭、台、樓、閣。古風古韻,古樸典雅,件件都是天然石雕藝術品,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無限遐想。

清江雲錦石奇巧秀麗,花紋美觀典雅,儀態萬方,人見人愛。正因為它奇特的結構、美麗的外表把我們帶進深層的鑑賞境界,使人們感受它已經不是天然的石頭,而是雕塑品,是與中華傳統雕塑有驚人相似之處的藝術品。

清江雲錦石是新發現的奇石種類。由於獨特的形成條件,獨特的形成過程,便形成獨特的花紋圖案。它花紋突出石面,有的突出面高達1cm~2cm,呈浮雕狀,以其優美流暢、婉轉曲折的線條構成千姿百態的各種圖案:若行雲流水,如狂濤巨浪,似人物肖像,像飛禽走獸……真是天人合一,韻味無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