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母芎散

雲母芎散,一種重要方劑。

基本信息

組成:雲母1兩,芎1兩,代赭1兩,東門邊木(燒)1兩,白僵蠶6銖,烏賊骨6銖,白堊6銖,蝟皮6銖,鱉甲(1作龜甲)18株,桂心18株,伏龍肝18株,生鯉魚頭18株(1方有龍骨、乾葛)。
主治:內傷五崩身瘦,咳逆煩滿少氣,心下痛,面生瘡,腰痛不可俯仰,陰中腫如有瘡狀,毛中癢時,痛與子髒相通,小便不利,常拘急,頭眩,頸項急痛,手足熱,氣逆沖急,心煩不得臥,腹中急痛,食不下,吞酸噫苦,上下腸鳴,漏下赤白青黃黑汁,大臭,如膠污衣狀,中寒即下白,熱即下赤,多飲即下黑,多食即下黃,多藥即下青,或喜或怒,心中常恐,或憂勞便發動,大惡風寒。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夜1。
製備方法:上藥治下篩。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立方首推雲母以鎮攝虛陽,代赭以斂固精血,白堊以統領諸氣,伏龍肝以溫理脾胃,脾胃為身之津梁,津梁充實,氣血有所統攝矣。其蝟皮、烏賊、鱉甲、僵蠶、生鯉魚頭血肉諸味,鹹為推陳致新之用,獨桂心一味,合芎為從治虛熱之響導,東門邊木取巽方之氣,燒灰以散瘀結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